很多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明明沒有跑跳,天氣也不熱,卻經(jīng)常一頭汗,連睡覺時枕頭都會濕一片。檢查后也不缺鈣,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中醫(yī)看來,這種情況很可能是“體虛”引起的,常見于“肺衛(wèi)不固”和“氣陰兩虛”兩種類型。
肺衛(wèi)不固,是指肺氣不足,導致皮膚的固攝能力減弱。這樣的孩子除了容易出汗,還可能經(jīng)常感冒,臉色偏白,容易累,稍微活動就喘氣。
氣陰兩虛,則是氣虛和陰虛同時存在。氣虛不固攝,所以出汗;陰虛生內(nèi)熱,進一步加重出汗。
這類孩子往往白天一動就出汗,晚上睡覺后也會出盜汗,還可能伴有手心腳心發(fā)熱、口干、大便偏干等癥狀。
![]()
長期異常出汗,就像身體不斷在漏掉營養(yǎng),會消耗孩子生長發(fā)育所需的能量。
中醫(yī)認為汗為心液,出汗異常會耗氣傷陰,進而影響腎精充盈,不利于骨骼生長和身高發(fā)育。
如果孩子長期處于這種狀態(tài),即使目前身高正常,未來的生長曲線也可能受到影響,甚至達不到遺傳預期的高度。
因此,家長要重視起來,盡早幫助孩子調(diào)理。今天,邀請到兒科專家廖永州主任給大家分享如何調(diào)理。
![]()
針對不同類型,調(diào)理方法也有側(cè)重:
對于肺衛(wèi)不固的孩子,重點是補氣固表。
可以嘗試這道益氣固表粥:取黃芪(用布包好),山藥,大米。先將黃芪煮水半小時,去掉藥包,用這個水加入山藥和大米一起煮成粥。
黃芪補氣,山藥健脾補肺,每周吃3-4次,有助于增強體質(zhì),減少虛汗。
對于氣陰兩虛的孩子,需要氣陰雙補。
推薦養(yǎng)陰生津湯:用浮小麥,麥冬,紅棗一同煮水,代替部分日常飲水。這個湯水有淡淡的甜味,孩子容易接受,能幫助滋養(yǎng)陰液。
![]()
小兒推拿也是安全有效的輔助方法:
- 補脾經(jīng):順著孩子大拇指外側(cè),從指尖推向指根,100-300次,能健脾益氣。
- 補腎經(jīng):從小指指根推向指尖,100-300次,有助補益腎氣。
- 揉涌泉:用手掌搓熱后,輕輕按揉孩子腳底中心的涌泉穴,50-100次,可以滋陰清熱。
日常護理也要注意:飲食上少吃生冷、辛辣、油炸食物,以免傷脾胃或助內(nèi)熱。睡前避免玩得太興奮,防止夜間盜汗加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