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特朗普在東盟峰會接連簽下三份協議時,華盛頓或許以為找到了破解中國稀土管制的鑰匙。但他們很快發現,這些東南亞國家手中的“鑰匙”,其實仍牢牢握在中國手中。
觀察者網消息顯示,美總統特朗普在吉隆坡出席東協峰會期間,一口氣與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這三個東南亞國家簽了貿易協議。
協議顯示,這三國將取消部分針對美國商品的關稅,但美國整體仍維持19%的關稅,而且每份協議都白紙黑字地寫入了稀土合作條款。
表面看,這是美國對中國稀土管制的一次突圍,但若細究協議細節便會發現:這場看似熱鬧的稀土爭奪戰,實則暴露了美國供應鏈安全的深層焦慮。
馬來西亞承諾“不禁止對美出口關鍵礦物”,泰國誓言“推動關鍵礦產供應鏈多元化”,柬埔寨則直接與波音公司牽手合作。
這一系列動作背后,是美國對中國稀土管制措施的緊急應對。
![]()
據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在采訪中坦言,避免中國實施稀土管制已成為美方“優先要務”。但問題在于,這些東南亞國家真能填補美國的稀土缺口嗎?
以馬來西亞為例,這個國家雖擁有1610萬噸稀土儲量,卻在全球排名中微不足道。
更關鍵的是,馬來西亞早在多年前就立法禁止稀土原料出口,專注發展下游產業。如今對美國網開一面,無異于將自家并不豐裕的資源拱手相讓。
而泰國和柬埔寨的稀土產業基礎更為薄弱,三國加起來也難以撼動中國在全球稀土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
真正讓美國計劃落空的,是中國手握的一張王牌——稀土加工技術。
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唯一能夠成熟分離全部17種稀土元素的國家,這種技術優勢形成了難以逾越的壁壘。
而就在美國緊鑼密鼓布局東南亞的同時,馬來西亞卻悄然與中國達成了稀土合作共識。
![]()
據馬來西亞天然資源與環境永續部代理部長約哈里透露,中方已明確支持該國實現稀土產業發展目標。
這意味著什么?馬來西亞很可能成為同時擁有中資與非中資稀土加工技術的國家,但這種“雙軌并行”恰恰成了中國的戰略優勢。
任何采用中國技術或設備的稀土產品,都將受到中國商務部“0.1原則”的嚴格監管——只要產品中中國稀土元素價值占比超過0.1%,其出口就必須向中國申報并獲得許可。
這套精準的監管機制,讓東南亞國家的稀土出口不再能夠“自由行動”。
細讀美國與三國簽署的協議文本,一個關鍵問題被刻意模糊了:這些國家向美國出口的,究竟是稀土原料還是加工產品?如果是原料,美國缺乏相應的精煉能力;如果是加工產品,則很難避開中國的技術影響。
這種模糊性使得協議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
簡單來說,不同于傳統關稅壁壘,中國正在構建更精密的管理體系。
![]()
第一重是元素管控,繼鎵、鍺之后,最新管制覆蓋了鈧、釔等稀有金屬;第二重是技術封鎖,稀土分離設備的出口許可審批周期已延長至120天;第三重則是數據監控,通過海關溯源系統追蹤含中國技術的稀土衍生物。
這些措施使得東南亞國家即便獲得美國訂單,也難以繞開中國的監管網絡。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協議在法律約束力上存在明顯缺陷。
分析指出:“這些都不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它們都相當靈活。”
柬埔寨副首相的表態也印證了這一點,他在表達對協議“滿意”的同時,仍期待美國能降低對服裝、鞋類等傳統出口商品的關稅。這種各懷心思的合作,難以形成對抗中國稀土優勢的合力。
事實上,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中國早已布下多重防線。
除了嚴格限制稀土開采總量和出口配額外,最新出臺的管制措施更將重點放在稀土加工設備和技術出口上。這意味著,任何國家想要建立獨立于中國的稀土產業鏈,都將面臨技術瓶頸。
![]()
與此同時,中國正通過技術合作在東南亞構建自己的盟友圈。
馬來西亞主權財富基金國庫控股與中國企業合作建設精煉廠的計劃,就是典型例證。
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布局,使得單純依靠貿易協議難以突破中國的稀土壁壘。
美媒更是直言,“特朗普在東南亞的初步貿易協議已經失敗了。”這些國家都更注重合作議題,對于與中國有關的問題,盡可能選擇避而不談。
前美國貿易代表表示,東南亞國家多次表示,不愿意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他們也清楚,一旦和美國簽了這些協議,也就會被迫卷入戰火。
所以,這些協議都只是“初步協議”,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大致框架,想要達成正式雙邊協議,估計有點難。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這場稀土之爭遠未結束。
美國在十月初與澳大利亞達成85億美元的關鍵礦產合作協議,如今又將觸角伸向東南亞,顯示出構建“去中國化”供應鏈的堅定決心。
![]()
但中國的應對策略同樣精準——通過技術控制和標準制定,保持在產業鏈頂端的話語權。
值得玩味的是,在中美經貿團隊于馬來西亞談判期間,稀土出口管制與農產品采購等議題被捆綁討論。這表明,稀土已成為中美博弈的重要籌碼,其影響遠超礦產本身。
隨著中國對稀土元素實施更嚴格的出口管制,全球高科技產業可能面臨新一輪沖擊。
對于東南亞國家而言,在中美之間走鋼絲或將成為常態。他們既希望借助美國市場實現經濟多元化,又離不開中國的技術與投資。
這種兩難處境,決定了這些國家難以完全倒向任何一方。
當特朗普帶著三份協議離開吉隆坡時,他或許以為已經為美國找到了稀土的“備胎”。但現實是,在稀土這場高科技博弈中,控制技術比控制礦產更為重要。
中國通過精準的管制措施和技術優勢,正在告訴美西方國家:你可以繞過中國獲取稀土原料,但永遠繞不開中國技術加工出的稀土產品。這場圍繞稀土的較量才剛剛開始,而其結果將決定未來全球科技產業鏈的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