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阿根廷經濟部官網掛出一條公告:即日起到10月31日,大豆、玉米、小麥這些主糧的出口關稅全免。
平時26%的稅,說沒就沒了。
這消息一出,全球糧食市場炸鍋了。中國的糧油企業反應最快,48小時內就拿下了130萬噸大豆訂單。
有意思的是,當時正有10艘裝滿巴西大豆的貨船開往中國,接到通知后直接掉頭,奔阿根廷去了。
![]()
阿根廷今年日子不好過,2025年上半年通脹率沖到65%,比索對美元一個月跌12%,央行的外匯儲備跌破300億美元,是2001年經濟危機以來最慘的水平。
大豆是阿根廷的命根子,占全國外匯收入的15%。政府急需外匯,取消出口稅就是最直接的辦法——讓農民和出口商多賺點,刺激他們趕緊出貨換美元。
![]()
公告里沒說出口額度有限制,可市場很快發現有個"隱形天花板":出口額到70億美元就停。阿根廷政府也是沒辦法,既要靠大豆換外匯救急,又怕出口太多導致國內糧食緊張、物價飛漲。
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種植戶馬里奧接受采訪時說,以前26%的稅讓很多農戶虧本。
每噸大豆成本320美元,國際賣價380美元,扣完稅只剩15美元利潤,連種植成本都覆蓋不了。現在零關稅,每噸能賺60美元,羅薩里奧港的大豆庫存當天就加速周轉了10%。
中國企業48小時鎖定130萬噸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買家,一年進口1億噸以上,從阿根廷進口的占15%左右,主要用來榨油和做飼料。
9月22日政策出來后,中糧集團、益海嘉里這些大企業立馬啟動應急采購。48小時內敲定130萬噸訂單,相當于中國一個月大豆進口量的三分之一。
這批大豆來自布宜諾斯艾利斯省和圣菲省,用"免耕法"種的,蛋白含量38%以上,比國際平均水平高,完全符合中國加工標準。
價格鎖定在每噸380美元以下,比國際均價低5%,每噸省50美元,總共省了6500多萬美元。
那10艘原本去巴西裝貨的中國散貨船,接到指令后直接改道,開往阿根廷的羅薩里奧港和布宜諾斯艾利斯港。
為了省時間,雙方協調走"定點直航",從阿根廷港口經大西洋、印度洋直達山東日照港和大連港,全程35天,比傳統中轉線路快7天。
9月29日,阿根廷經濟部突然宣布70億美元免稅額度用完了,政策提前結束。這時候中國企業的130萬噸訂單已經完成80%的裝船。有些歐洲買家反應慢了,只能按26%的常規稅率采購,成本高了一大截。
![]()
人民幣結算成了關鍵
這次交易還有個看點:全用人民幣結算。
以前阿根廷大豆出口主要收美元,可今年美元匯率波動大,出口商經常遇到"收到款就貶值"的情況。
中國銀行在阿根廷辦了好幾場推介會,推動出口商直接收人民幣。收到的人民幣可以馬上換成比索,也可以直接買中國的農機設備、光伏板,不用再繞美元這一圈。
2025年前九個月,中阿大豆貿易里人民幣結算占比已經到30%,這次130萬噸訂單全用人民幣,涉及金額約4.94億美元。
對阿根廷來說,人民幣結算不光避開了美元波動風險,還成了緩解外匯危機的救命稻草。
![]()
阿根廷央行9月28日的報告顯示,大豆出口拿到的人民幣已經用來還420億人民幣雙邊貨幣互換協議里的部分債務,直接減輕了美元儲備的壓力。
阿根廷經濟部長9月30日開新聞發布會,直接說:"人民幣不是可選項,是必選項。"
9月25日,阿根廷央行和中國人民銀行達成協議,把貨幣互換額度從180億美元提到250億美元。協議還特別說明,互換拿到的人民幣可以直接用來買中國大豆、農機,不用換成第三方貨幣。
中國和阿根廷的大豆生意做得熱火朝天,美國急了。
![]()
2025年前九個月,中國從美國只進口了850萬噸大豆,比2024年少了28%,9月更是一單都沒簽。美國大豆協會9月30日組團來中國,想靠長期合同和價格補貼搶回市場,可中國企業更傾向于"多地采購+期貨對沖"的策略。
10月9日,特朗普政府宣布給阿根廷200億美元貨幣互換援助,條件很明確:終止和中國的180億美元貨幣互換協議,限制對華經濟合作,把對美大豆出口份額從10%提到25%。
![]()
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中國轉向阿根廷采購已經讓美國豆農損失約15億美元。援助資金分批注入,第一筆100億美元進阿根廷央行儲備,可得由美國私營銀行監督資金去向,確保不用在對華合作項目上。
面對美國壓力,阿根廷玩起了平衡術。10月5日,阿根廷監管部門以環境評估為由,對中國大豆裝船啟動額外審查,導致首批貨船延誤三天。外界覺得這是在給美國面子。
審查很快結束,裝船恢復正常。阿根廷總統米萊10月14日公開講話時只說"將平衡各方利益",沒明確拒絕對華訂單。
![]()
道理很簡單:中國大豆訂單已經給阿根廷帶來8億美元外匯,帶動1.2萬個臨時工作崗位。美國援助資金的70%要用來重組債務,對短期經濟復蘇幫助有限。
巴西的反應更務實。作為中國大豆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巴西2024年對華出口占比達60%。面對阿根廷的競爭,巴西農業部10月10日宣布計劃2026年擴大大豆種植面積150萬公頃,還在研究"靈活關稅機制",根據國際市場變化動態調整出口稅率。
烏拉圭等南美國家也開始效仿阿根廷,嘗試在農產品貿易中用人民幣結算。全球大豆貿易對美元的依賴正在松動。
![]()
截至10月24日,中國采購的130萬噸阿根廷大豆已經有6艘貨船到了中國港口,其余還在路上。
阿根廷央行數據顯示,外匯儲備回升到300億美元,比索匯率趨于穩定。
這場由關稅調整引發的貿易變動,最后呈現出幾個現實:中國的采購需求已經成為全球農產品市場的"定盤星",人民幣在貿易場景中實現了實質性突破,南美國家在經濟自主和外部壓力之間的平衡,正在重塑全球糧食貿易的權力結構。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