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款國民應用,找到了與公眾對話的新方式。
新眸原創(chuàng)·作者 | 棠寧
過去幾個月,支付寶以其意想不到的方式,一次次闖入公眾視野。
2025年的它,從在江蘇衛(wèi)視跨年演唱會上跟著周深喊“碰一下”支付,到旗下品牌在蘇超贊助中上演“內部混戰(zhàn)”,再到AI健康管家AQ的爭議廣告與“退群”風波,支付寶展現(xiàn)出了一張與過往截然不同的面孔——有溫度,有情緒,甚至還有點“皮”。
回溯過往,支付寶的品牌形象長期與“安全”“專業(yè)”綁定,卻也自帶“距離感”。早期的營銷多聚焦功能科普與責任宣講,仿佛一位嚴肅的導師,而今年以來,這種畫風徹底反轉:贊助蘇超時,它不搞整齊劃一的品牌露出,反而縱容各地分公司“各自為戰(zhàn)”,用方言口號和本土化梗制造話題。
AQ上線后,不僅推出“拍舌苔測體質”“皮膚疾病識別”等貼近生活的功能,更上演“內斗大戲”——以“申請首頁廣告位續(xù)期”為由,引發(fā)螞蟻信用、花唄等業(yè)務線“圍攻”,最終用emoji道歉、果斷退群的戲碼,讓網友直呼“接地氣”。
這背后,是螞蟻集團自上而下的變革。
自從韓歆毅走馬上任后,這位被員工形容“有銳氣”的管理者,推動了螞蟻四年以來最大的組織改組:拆中臺、分拆業(yè)務部、推行“AI First”戰(zhàn)略,讓數(shù)字支付與數(shù)字互聯(lián)形成“雙飛輪” 。而這種組織層面的松動,最終傳導到品牌傳播端——阿里系不再執(zhí)著于“高大上”的統(tǒng)一敘事,而是允許支付寶這樣的核心產品展現(xiàn)“不完美”的鮮活人格。
從說教到傾聽,從單向傳播到雙向互動,一場關于國民應用如何重塑公眾連接的實驗正在悄然進行。
01
為什么是支付寶?
支付寶的“活人感”爆發(fā),絕非偶然的營銷投機,而是一場持續(xù)四年的戰(zhàn)略蓄力與組織重構。
從2020年整改期的被動調整,到2024年的主動破局,再到2025年的全面爆發(fā),其變革路徑清晰地分為三個階段,而關鍵人物的決策與組織機制的革新,成為這場轉型的核心推手。
第一階段是2020-2023年的“信任重塑期”。螞蟻上市被叫停后,企業(yè)核心任務從規(guī)模擴張轉向合規(guī)整改與信任修復。這一時期,支付寶的品牌傳播基調低調務實,聚焦民生服務與社會責任,比如協(xié)助杭州亞運會籌備、推進適老化改造等。
盡管缺乏亮眼的營銷動作,但這段時間的沉淀讓支付寶重新錨定了“民生工具”的核心定位,也為后續(xù)的人格化轉型積累了群眾基礎——當一個產品深度嵌入水電繳費、政務辦理、醫(yī)療掛號等剛需場景,它就具備了與用戶建立情感連接的天然土壤。
第二階段是2024年的“戰(zhàn)略重構期”,關鍵人物韓歆毅的上任成為重要轉折點。2024年3月,時任CFO的韓歆毅被任命為螞蟻總裁,全面負責核心業(yè)務,他的“銳氣”改革為支付寶的轉型掃清了組織障礙。
最關鍵的舉措是拆中臺,將數(shù)字政企事業(yè)部拆分為醫(yī)療、出行、民生三個獨立業(yè)務部,讓每個業(yè)務形成閉環(huán),減少內部溝通消耗;同時將數(shù)字行業(yè)事業(yè)部拆分,部分力量投入“碰一下”項目,強化戰(zhàn)略級產品的資源傾斜。
這種組織架構調整,打破了阿里系長期以來的“中臺壁壘”,讓一線業(yè)務團隊獲得更大的決策自主權,為“活人感”傳播提供了組織保障——當AQ團隊能自主策劃“emoji猜題”和“內斗”戲碼,而非等待集團統(tǒng)一審批,品牌的鮮活度自然被激活。
第三階段是2025年的“落地爆發(fā)期”,產品創(chuàng)新與內容傳播形成共振。這一階段的標志是“支付寶雙飛輪”戰(zhàn)略的清晰化與組織架構的調整,戰(zhàn)略升級背后是領導思維的轉變。螞蟻集團CEO韓歆毅曾表示,希望在未來5年內,“讓人人都擁有值得托付的AI健康管家”。這種“可托付”的定位,已遠超工具屬性,指向的是有溫度的品牌人格。
最能體現(xiàn)支付寶這種轉變的,是其公眾號內容策略的調整。一篇《世子之爭???我不需要》的推文成為10萬+爆文,文中以“活人”口吻回應內部爭議,與兄弟品牌的互動像極了熟人之間的調侃。
而《別讓慢性病搶走我們的父母》等文章則從社會關切切入,與用戶建立情感共鳴。這些爆文的共同特征的是:摒棄了過去的功能說教,轉而采用用戶視角的情緒表達——不裝腔作勢,敢自黑、善共情。
值得一提的是,支付寶的變革并非孤例。在蘇超贊助中,阿里系品牌的“散裝”行為更是將這種“活人感”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淘寶閃購牽手常州隊,理由是與常州隊一樣“送”得多——“前者是在賽場上給對手送分送得多,而淘寶則是給用戶優(yōu)惠券送不停、送外賣送得快”。
支付寶綁定徐州隊,花唄因“無錫=無息”的諧音梗冠名無錫隊,余額寶則以揚州方言“攢呢”(意為很厲害)贊助揚州隊。這些看似隨機的贊助背后,是品牌放下身段,與地域文化、用戶梗文化深度融合的積極嘗試。
02
“活人感”為什么重要?
某種程度上,支付寶的“活人感”轉型,恰好踩中了當前互聯(lián)網行業(yè)的核心命題——當流量紅利見頂,用戶不再滿足于冰冷的工具屬性,而是渴望與有溫度、有態(tài)度的品牌建立連接。
回顧近十年互聯(lián)網產品發(fā)展路徑,可清晰看見三條演進脈絡:最早期是燒錢鋪用戶規(guī)模的流量思維階段,接著是關注產品和市場驅動的體驗思維階段,如今已進入關注產品與社會公眾情緒和價值連接的關系思維階段。
在這一背景下,“活人感”不再是一種營銷選項,而是產品能否持續(xù)進化的關鍵。
螞蟻集團旗下AI健康管家AQ的崛起便是最佳例證。僅推出兩個多月的AQ,環(huán)比增速超60.1%,位列全行業(yè)第一。數(shù)據(jù)顯示,從去年9月推出測試版以來,AQ已累計服務用戶超1.4億。這一數(shù)字令人驚嘆,尤其考慮到這是一個專注慢性病管理等健康知識的AI應用。
盡管其“看圖猜題”廣告因過度依賴諧音梗引發(fā)爭議,甚至導致支付寶暫停其首頁投放,但AQ在與兄弟品牌互動時展現(xiàn)的“人格化”表現(xiàn)卻意外出圈。在花唄、螞蟻保等兄弟品牌反饋“廣告太爛”后,AQ建立了名為“哥哥們對不起”的道歉群,卻在發(fā)出“10個老人1個小孩”的emoji表情包后立即退群,后被網友解讀為“罵我們一群老登欺負他1個小孩”。
對比其他AI產品,AQ的成功絕非單純的技術勝利,而是路徑差異化的必然結果。
當前國內多數(shù)AI大模型仍停留在“技術炫技”層面:百度文心一言的回答充斥預設模板,騰訊混元被用戶吐槽“夾帶私貨推廣告”,即便功能強大的通義千問,也更多聚焦文本處理等專業(yè)場景。這些產品的共同問題是:脫離公眾真實需求,把AI塑造成“高高在上的技術工具”,傳播方式也多為發(fā)布會宣講和專業(yè)測評,缺乏與普通用戶的情緒連接。
反觀AQ,從一開始就錨定“民生健康”這一核心場景,推出的“AI打假防騙專線”解決老年人就醫(yī)防騙痛點,“健康檔案”打通10大品牌設備數(shù)據(jù),讓慢病管理更便捷,“智能皮膚檢測”則貼近年輕人的護膚需求 。
從商業(yè)效率角度看,“活人感”正在成為打破信息過載的有力武器。在算法推薦充斥每個角落的今天,用戶對商業(yè)信息的本能屏蔽能力越來越強,反觀支付寶,它的“活人感”并非營銷層面的表面文章,而是產品、技術、傳播的三位一體。
技術上,AI能力服務于民生場景;產品上,功能設計貼合不同人群需求;傳播上,用玩梗、共情等方式拉近與用戶的距離。這種“技術落地有溫度,品牌表達有態(tài)度”的模式,恰恰是當前互聯(lián)網產品破圈的關鍵。
03
玩梗背后,新的風向
支付寶的“活人感”轉型,本質上是全球營銷變革的一個縮影。近幾年,國內外產品營銷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劇烈迭代——流量不再是唯一目標,“流量轉留量”成為核心命題,而這場變革的深層邏輯,是信息泛濫與信息繭房并存時代,用戶與品牌的關系從“被動接收”轉向“主動共鳴”。
從國際市場來看,AI時代的產品營銷早已超越“功能介紹”的初級階段,進入“生態(tài)敘事+價值綁定”的高階玩法。
大多數(shù)AI新產品之所以曇花一現(xiàn),核心在于陷入“技術-流量”的單一循環(huán):推出時靠技術亮點吸引短期關注,卻缺乏持續(xù)的價值輸出和用戶連接,最終在信息洪流中被遺忘。據(jù)行業(yè)不完全統(tǒng)計,2024年全球新增AI應用超3萬個,但半年后仍保持活躍的不足5%,多數(shù)產品在初期流量峰值過后便迅速沉寂。
OpenAI的成功,就是典型的例子,山姆·奧特曼并未將ChatGPT局限于“AI聊天工具”的定位,而是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和生態(tài)綁定,構建了“AI改變世界”的宏大敘事。其營銷策略核心在于:不推銷產品功能,而是販賣“AI重構產業(yè)”的未來想象,讓用戶、合作伙伴乃至資本市場都成為品牌敘事的參與者。
國內市場的變革同樣劇烈。
過去“堆預算、搶曝光”的流量打法早已失靈,以阿里媽媽在今年雙11的策略調整為例,面對流量分散、用戶路徑碎片化的現(xiàn)狀,提出“全域快種快搜,AI質贏雙11”,用AI打通內容場與貨架場,讓“種草”與“搜索”形成閉環(huán),不再追求短期流量峰值,而是構建可持續(xù)的經營確定性。
同理,支付寶的玩梗營銷,也是這種變革的具象化表達——“碰一下”的魔性傳播、AQ的“內斗戲碼”,本質上是用趣味內容作為流量入口,再通過便捷功能和民生價值實現(xiàn)用戶留存,完成“流量-留量”的轉化。
對于互聯(lián)網行業(yè)而言,這場變革的意義遠超營銷層面,它標志著“用戶中心主義”的真正落地。過去的營銷是“品牌說,用戶聽”,現(xiàn)在則是“品牌與用戶一起聊,共同做”。當流量紅利徹底消退,真正的競爭不再是“誰能獲取更多用戶”,而是“誰能與用戶建立更深的連接”。
支付寶的“活人感”轉型,不僅為阿里系找到了新的增長路徑,更給全行業(yè)提供了一個重要啟示:在技術同質化的時代,品牌的核心競爭力終將回歸“人”本身——讀懂用戶情緒,回應用戶需求,讓品牌成為有溫度、有態(tài)度的“活人”,才能在變革浪潮中站穩(wěn)腳跟。
本文系新眸原創(chuàng),申請轉載授權、商務合作請聯(lián)系微信: ycj841642330,添加好友請備注公司和職位。
更多內容,點擊下方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