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10 月 28 日上午 10 點 08 分,重慶萬州長江二橋的橋面上傳來刺耳的撞擊聲。一輛 22 路公交車突然向左越過中心實線,與對向正常行駛的紅色小轎車猛烈相撞,隨后沖破護欄墜入 70 余米深的江中。
![]()
江面上泛起的巨大水花,瞬間吞沒了 15 條鮮活的生命。
最先出現在事故現場的,是小轎車駕駛員鄺某娟。她穿著高跟鞋坐在路邊,臉色慘白,身上沾滿灰塵。這段未經解讀的畫面被傳到網上后,一場輿論風暴驟然掀起。新京報、澎湃新聞等多家媒體未及核實便跟進報道,暗示事故因女司機逆行引發。
短短兩小時內,“重慶女司機逆行致公交車墜江” 的話題沖上熱搜,鄺某娟的名字被釘在輿論的恥辱柱上。
“這種人就該當場跳江謝罪”“女司機果然是馬路殺手”,類似的咒罵在微博評論區刷屏。有網友甚至扒出她的個人信息,揚言要 “上門討說法”。此時的鄺某娟已被警方暫時控制,面對突如其來的指控,連辯解的機會都沒有。
她的丈夫熊某后來回憶,那幾天家里的電話被打爆,全是謾罵和威脅,妻子在控制期間幾乎整夜無法合眼。
![]()
打撈船下的真相碎片
就在網絡暴力愈演愈烈時,江面的打撈工作正艱難推進。現場指揮部調集了 70 余艘專業打撈船,蛙人救援隊頂著深秋的江水寒意反復下潛。由于水深流急,水下環境復雜,直到 10 月 31 日凌晨,潛水員才從公交車殘骸中撈出關鍵物證 —— 車載行車記錄儀的 SD 卡。
技術人員連夜修復數據,一段 10 多分鐘的車內監控視頻,還原了事故的完整經過。畫面顯示,當天 5 點 50 分,駕駛員冉某駕駛 22 路公交車從萬達廣場發車,這是他當天的第三趟行程。
9 點 35 分,乘客劉某在龍都廣場四季花城站上了車,目的地是壹號家居館站。因道路施工改道,22 路已不再經過該站,冉某在南濱公園站特意提醒后,劉某并未下車。
![]()
發現坐過站的劉某情緒瞬間爆發。10 點 03 分起,她走到駕駛座旁,隔著扶手立柱不停指責冉某。監控里能清晰聽到 “你是不是瞎”“我要投訴你” 等攻擊性語言,冉某多次轉頭解釋,爭執逐漸升級。
10 點 08 分 49 秒,劉某突然舉起手機砸向冉某頭部右側,冉某立刻放開方向盤還擊,側身一拳擊中劉某頸部。短短兩秒內,劉某再次用手機擊打,冉某格擋時抓住她的手臂,同時右手猛打方向盤 —— 時速 51 公里的公交車瞬間失控,徑直撞向對向車道的鄺某娟所駕車輛。
與此同時,警方的調查也在同步推進。他們調取了 2300 余小時監控,排查 160 余輛過往車輛,走訪 132 名目擊者和相關人員。事發前兩站下車的 4 名乘客均證實,劉某與司機的爭吵持續了近 5 分鐘,期間沒有其他乘客上前勸阻。
對冉某的調查顯示,他事發前一晚與父母共進晚餐,未飲酒,精神狀態正常;公交車打撈上岸后,司法鑒定排除了車輛故障的可能。
![]()
輿論反轉后的沉默與代價
11 月 2 日上午,重慶官方召開新聞通氣會,公布了事故真相。“平安重慶” 微博發布的監控視頻片段中,劉某與冉某互毆的畫面震驚全網。通報明確指出,鄺某娟當時正常行駛,無任何違規行為,與事故無因果關系。
輿論瞬間反轉。那些前幾天還在咒罵鄺某娟的網友,紛紛刪除原帖,轉而喊起 “對不起”。但這份遲來的道歉,并未減輕對當事人的傷害。
當天下午,鄺某娟被解除控制回家,丈夫熊某面對記者采訪時,只疲憊地說了句 “人沒事,一切都好”,卻不愿再多提細節。而那些曾帶頭傳播虛假信息的媒體,大多只是悄悄刪除報道,沒有公開致歉。
![]()
更令人唏噓的是 15 名遇難者的命運。其中有帶著孫子出門的老人,有剛下班的護士,還有準備去給孩子買禮物的母親。他們的家屬在打撈期間日夜守在江邊,從最初的期盼到最后的絕望。
一名遇難者的兒子是救援隊員,他穿著潛水服一次次下潛,直到撈出父親的遺體,才在江邊崩潰大哭。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院長梅傳強在解讀責任時指出,劉某的行為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她應當預見在橋上攻擊司機可能引發的后果;冉某則屬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作為專業駕駛員,他本應采取緊急停車等更穩妥的處理方式,而非還手互毆。
![]()
未曾消散的人性拷問
事件平息后,萬州長江二橋的護欄已更換為更高強度的防撞設施,全國公交公司都增設了駕駛座隔離屏。但那場輿論鬧劇留下的思考,遠比硬件改造更深刻。
數據顯示,10 月 28 日當天,微博上關于 “女司機逆行” 的憤怒評論占比達 65%;10 月 29 日官方初步澄清后,質疑媒體的聲音升至 40%;11 月 2 日真相公布,譴責劉某與冉某的評論占比超 50%。
網民的情緒像鐘擺一樣搖擺,卻很少有人反思:為什么會輕易相信未經證實的信息?為什么會不假思索地加入網暴行列?
![]()
鄺某娟后來徹底告別了駕駛行業,搬到了其他城市生活。有人曾在超市偶遇她,說她總是低著頭走路,聽到汽車喇叭聲就會下意識發抖。而那些當初罵得最兇的網友,早已忘了這場鬧劇,轉而追逐下一個熱點。
七個多月后,公交車墜江處的江面恢復了平靜。偶爾有游船經過,導游會指著那段護欄輕聲介紹:“這里曾發生過一場悲劇,不是因為女司機,是因為失控的情緒和沉默的旁觀者。”
江風掠過水面,帶走了喧囂,卻帶不走 15 條生命的遺憾,也帶不走那場輿論風暴留下的傷痕。
![]()
本文系社會新聞/真實案件改編,本文圖/選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