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經風靡大江南北的“小紅瓶”養樂多,正面臨其在中國發展歷程中最嚴峻的挑戰。
2. 從2023年關停上海生產基地,再到近期宣布廣州第一工廠停產,這家源自日本的乳酸菌飲品巨頭接連的戰略調整,釋放出一個不容忽視的信號:中國乳酸菌飲料市場的高速增長期已然落幕,行業進入深度重構階段。
3. 回溯至2001年,養樂多在廣州落地建廠,以“每日一瓶,暢享健康腸道”為核心理念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4. 當時國內尚無同類產品與之抗衡,“益力多”幾乎以一己之力喚醒了大眾對腸道微生態的認知,成為功能性飲品教育的先行者。
5. 鼎盛時期,養樂多在中國的日均銷量達到驚人的760萬瓶,身影遍布超市冷柜、寫字樓自動售貨機和千家萬戶的冰箱儲物格。
6. 廣州工廠日產量突破百萬級別,曾被譽為“亞洲產能標桿”,是外資快消品本土化成功的典范之一。
7. 如今,這座承載輝煌記憶的老廠即將退出生產序列。
8. 根據企業發布的官方通知,廣州益力多工廠將于11月底全面停止制造作業,僅保留部分區域性的物流調度職能。
9. 公司解釋稱此舉旨在“提升運營效率,整合資源布局”。
10. 實際上,這是一次在市場壓力下的被動精簡,反映出品牌對中國業務結構的重新評估。
11. 被國產品牌包圍:乳酸菌江湖早已換人
12. 在養樂多快速擴張的二十年間,中國乳酸菌飲品賽道也完成了翻天覆地的蛻變。
13. 據TechSci Research統計,2024年中國酸奶及乳酸菌飲料整體市場規模已突破千億大關,但年增長率由早年的20%以上滑落至不足5%,行業步入低速增長新常態。
14. 在此背景下,本土品牌迅速搶占高地,形成多點圍剿之勢。
15. 蒙牛優益C聚焦“維生素C+免疫支持”定位,精準吸引年輕都市人群;
16. 伊利每益添主打“高活性益生菌+全面營養補充”,切入中高端消費場景;
17. 均瑤味動力與娃哈哈乳酸菌飲品則依托強大的下沉渠道網絡,覆蓋三四線城市及鄉鎮市場。
18. 數據顯示,2023年養樂多在國內乳酸菌飲料領域的市場份額縮減至約18%,而蒙牛、伊利與娃哈哈的占有率持續攀升。
19. 昔日獨占鰲頭的“紅色小瓶”,如今在激烈競爭中逐漸淪為守擂者。
信源截圖
20. “高糖”標簽刺痛年輕人,品牌光環褪色
21. 除了外部對手的擠壓,更深層的壓力來自消費者行為的根本性轉變。
22. 當下年輕一代最關注的是“低糖攝入”與“飲食輕負擔”。
23. Mintel發布的《2025年中國乳制品消費趨勢報告》指出,超過68%的消費者在選購乳制品時會主動查看營養成分表中的糖分含量。
24. 而養樂多經典款每100毫升含糖量高達14克,相當于接近兩塊方糖的甜度,使其難以融入現代健康飲食體系。
25. 網絡上常見調侃:“喝一瓶養樂多,等于吃下兩塊白糖。”
26. 同時,公眾對其宣稱的“調節腸道功能”效果產生質疑。科學研究表明,常溫保存條件下,乳酸菌活性極易衰減,實際到達腸道的活菌數量遠低于宣傳預期。
27. 2021年,養樂多因涉嫌“夸大產品功效”被市場監管部門處罰,品牌形象遭受實質性打擊。
28. 面對銷售疲軟,養樂多在過去兩年加快產品迭代節奏,試圖扭轉頹勢:
29. 2023年推出“低糖金裝版”和“蜜桃風味粉瓶裝”,強調減糖與口感升級;
30. 2024年進一步推出“零蔗糖青提口味”,順應無添加飲食潮流。
31. 此類新品一度帶來短期銷量回暖,今年上半年在中國區實現約4.8%的增長反彈。
32. 不過業內分析認為,這類調整更多屬于戰術層面的修補,而非戰略轉型。
33. 當前中國乳飲市場正邁向“多重功能疊加”的復合型發展階段,消費者不僅追求腸道健康,還期待產品具備增強免疫力、護肝解膩、提神醒腦等附加價值。
34. 反觀養樂多現有產品矩陣仍高度集中于單一功能路徑,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創新支點。
35. 養樂多的困境并非個案。達能、雀巢、明治等外資乳企在中國普遍遭遇增長停滯。
36. 它們普遍存在共性難題: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定價策略僵化、渠道響應遲緩、品牌傳播缺乏本土情感共鳴。
37. 過去,外資品牌憑借“進口品質”“安全可靠”贏得信任;如今,中國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理解本土需求、貼合生活場景的國產品牌。
38. 越來越多消費者愿意為“國潮健康”理念支付溢價,將民族認同感融入日常消費決策。
39. 正如國際媒體Worldcrunch所評述:“在中國賣健康,首先要懂得中國人的健康哲學。”
40. 工廠關閉不等于撤退,而是開啟“瘦身前行”的新嘗試。
41. 行業普遍預測,養樂多未來或將推進三大核心舉措:
42. 加快功能性新品研發、深化電商平臺與社交零售布局、重塑貼近中國用戶的品牌敘事。
43. 若上述策略得以有效落地,養樂多仍有潛力在中國市場重獲生機。
44. 從萬人空巷到熱度降溫,養樂多的興衰軌跡映射出中國健康飲品產業的整體演進邏輯。
45. 它曾啟蒙國人認識“腸道菌群”的重要性;今天,中國消費者反過來教會它,真正的健康不是簡單的口號,而是一種融合文化、習慣與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選擇。
46. 或許,最終的競爭勝負,并不取決于貨架占比,而在于誰能真正讀懂消費者的內心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