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為聯邦服務了50年的黛安·米勒,第一次為吃飯發愁,而在幾公里外的白宮,特朗普正興奮地宣布一項歷史性的豪華工程。
雖然特朗普聲稱這項工程沒有用政府的錢,但希拉里怒斥到:那不是你的房子,搞什么破壞!
這種荒誕的對比隱藏著美國怎樣的政治危機?特朗普這場“秀”又有何用意?
![]()
數百人排著長隊,等待著分發救濟食品的卡車,74歲的黛安·米勒站在人群中央,顯得有些瘦小。
她為聯邦和地方政府服務了足足50余年,這是她第一次,需要靠救濟來度過難關。
“我也需要有飯吃,即使這會讓我變胖”,她笑著說道,但那雙眼睛里,卻難掩憤怒的光芒。
她接過兩個沉甸甸的箱子,一個裝著新鮮果蔬,一個裝著耐儲存的食品,每個價值75美元,這僅僅是60萬人的一個縮影。
![]()
自10月1日政府停擺以來,超過60萬聯邦工作人員的生活被徹底打亂,他們的工資降到了零。
有著33年公共服務經驗的稅法專家阿德里安滿是挫敗,房貸、水電費、手機費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接連倒下。
她憤憤不平:“國會議員和參議員薪資照發,我們卻陷入無薪困境,他們該體驗我們的感受!”
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美國陸軍人力資源工作者的安伯,處境更為艱難,正處于離婚進程中的她,為買房背負了2萬美元貸款,停擺讓她的生活雪上加霜。
![]()
就在這些為美國服務一生的公民排隊領救濟的時候,白宮東翼的建筑被砸開了巨大的窟窿。
挖掘機深入建筑內部清理碎石,水管噴水抑制揚塵,到處是混凝土碎片與裸露的金屬纜線。
特朗普耗資2.5億美元(后來增加到3億)的豪華宴會廳項目,正式破土動工了。
他在社交媒體上興奮地宣布:“我很高興地宣布,全新、寬敞、美麗的白宮宴會廳已在破土動工。”他描述這是一個供貴賓娛樂的豪華場所,是他急需項目。
![]()
3億美元,這是多少個75美元的救濟箱?
答案是整整400萬個。
一個足以滿足400萬困境中家庭一日之需的數字,卻被用來建造一個只能容納650人的宴會廳。
這種價值的荒誕置換,刺得人眼睛生疼。
![]()
特朗普的“興奮”與米勒的“憤怒”,在華盛頓的上空對撞。
但行為學分析卻給出了一個顛覆性的解讀:特朗普很可能,心里慌了,這種看似強勢的“創造性破壞”,并非源于權力的自信,而是源于內心的恐慌。
他正面臨內外交困的局面,國內,政府停擺已創史上第二長紀錄,最高法院即將裁定他的“關稅核彈”是否非法,這無異于一場政治死刑判決。
![]()
國際上,他引以為傲的24小時叫停俄烏戰爭的諾言成了空談,普京在答應會面后,依然果斷轟炸基輔。
他對朝鮮釋放的“善意”,換來的卻是多枚彈道導彈畫出的“紅線”。
他對中國急不可耐地單方面宣布“達成貿易協議”,更像是一廂情愿的自我安慰。
他需要一場勝利,一場看得見的勝利,來掩蓋內心的潰敗,修建一個比白宮主體還大的宴會廳,就是這場勝利的道具,他需要通過這種宏大的、物理性的建設,來證明自己依然掌控一切,依然“偉大”。
![]()
更有趣的是,這筆錢的來源也充滿了魔幻現實主義色彩。
特朗普嘴上說是“私人捐款”,但他卻向美國政府索賠2.3億美元,理由是“通俄門”等調查對他造成了“很大傷害”。
批準賠償的官員,正是他前辯護律師,司法部副部長托德·布蘭奇,這等于自己批給自己一筆錢,然后再“捐”給自己修宴會廳。
我賠我自己,一場完美的資本魔術。
![]()
這種恐慌,連他自己或許也是第一個觀眾,他用一場盛大的表演,試圖說服自己,也說服世界,他還是那個無所不能的“王”。
特朗普的這場個人表演,之所以能上演,是因為他站在一個巨大的、失靈的舞臺上。
美國的三權分立,本應是權力的韁繩,但如今卻已松垮不堪。
從特朗普,到拜登,到佩洛西,政治家們越來越習慣于將“國家機器”當作謀取“政治私利”的工具,規則的破壞,已經不是偷偷摸摸,而是明目張膽。
![]()
白宮屬于美國聯邦政府指定的歷史地標,沒有特殊理由是不能改動的,更不要說拆掉。
但特朗普不在乎,也沒有人能有效阻止他,規則正在失效,監督已經空轉。
回想當年,尼克松因為水門事件,成為了美國第一個辭職的總統,面臨著被捕入獄的風險,那是一個美國監管體系尚能運作的時代。
而今天,特朗普等人“公器私用”的性質,比水門事件惡劣得多,卻能安然無恙,這充分證明,美國的監管體系,從上到下都已經失能。
![]()
美國國家歷史保護信托基金會緊急呼吁“暫停拆除”,要求通過“法律要求的公眾審查程序”,但這呼聲顯得那么微弱。
財政部甚至下達了封口令,禁止工作人員拍攝和分享拆除照片。
一個試圖掩蓋真相的政府,其公信力何在?
當決策層的精英們開始“消費國家”,而非“服務國家”時,這個國家的根基就已經開始動搖。
![]()
從1977年首次出現政府停擺以來,美國已上演21次類似鬧劇,其中特朗普任期內就出現了長達35天的最長停擺,這已不是偶然,而是周期性發作的體制性頑疾。
舞臺已經失靈,劇本正在上演,但最終的賬單,卻寄給了最不該收到的人。
黛安·米勒的憤怒,不止于眼前的窘境,這位畢生致力于民權事業的黑人女性,直指白宮的翻修工程:“這些錢本可造福民眾,卻用來修建豪華設施。”
![]()
她的語氣堅定,將當前的國家困境歸咎于特朗普,說出了那句震撼人心的話:“必須把那個人弄出去。”這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憤怒,這是60萬個被遺忘、被犧牲的普通人的吶喊。
當一個國家,讓為它服務了50年忠誠雇員為吃飯發愁,卻任由一個總統揮霍數億滿足其虛榮時,這個國家已經失去了最基本的公平和正義。
馬斯克主導的“政府效率部”大規模裁員,更讓這些聯邦工作人員從履職者,變成了“被針對的對象”,他們的職業尊嚴被剝奪,他們對國家的信仰在崩塌。
![]()
這場民生危機何時落幕,仍未可知。
但可以預見的是,其深遠影響才剛剛開始。
特朗普正在扮演一個“促使美國轉向”的角色,但這卻是一條死路,它導致美國出現日益嚴峻的價值觀混亂,徹底跌下西方世界的神壇,而特朗普本人,很可能最終成為這場大戲的“祭品”!
白宮拆掉的,不僅僅是建筑,更是這個國家曾經堅守的原則和底線。
![]()
結語
白宮的宴會廳與停車場的救濟箱,構成了這個時代最荒誕的隱喻,它拷問著一個國家的靈魂。
當政治表演的代價需要由最忠誠的服務者支付時,這個國家正在透支的,是自己的未來。
當一個74歲的老婦說出“必須把他弄出去”,這究竟是個人的憤怒,還是一個時代無法回避的抉擇?或許,答案就在每一個不愿沉默的普通人心中。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