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媒驚覺:中國的 “隱藏王牌”
在中美貿易的復雜棋局中,各種明爭暗斗從未停歇。長久以來,稀土作為中國手中的一張戰略王牌,讓美國在諸多領域投鼠忌器。但近期,美媒彭博社的一篇報道,卻如同扔下一顆重磅炸彈:“中國制藥杠桿,是對美貿易談判中的‘核選項’。” 這一觀點的拋出,瞬間引發各界廣泛關注,原來在稀土之外,中國還掌控著一張足以令美國忌憚的 “隱藏王牌”—— 藥品供應鏈。
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的藥品消費市場,看似在醫藥科技領域獨占鰲頭,卻有著不為人知的脆弱一面。據相關數據顯示,美國每年有上千萬人使用阿莫西林治療肺炎、喉嚨痛等疾病,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全美國僅有一家廠商生產該藥,且其 80% 的原材料都來自中國。這意味著,一旦中國的原材料供應出現波動,美國阿莫西林的生產將陷入困境。
不僅如此,那些美國家家戶戶必備的常用藥,如布洛芬(止痛藥)、對乙酰氨基酚(退燒藥),美國進口量中 90%、73% 都源自中國。這一數據背后,凸顯出美國藥品供應對中國的深度依賴。更為關鍵的是,美國 90% 的便宜仿制藥依賴進口,其中大部分來自印度。但印度制藥產業的 70% 原材料又依賴從中國采購,從而形成了一條 “中國造料 — 印度加工 — 美國吃藥” 的緊密供應鏈。在這條供應鏈中,中國處于核心位置,缺了中國這一環,整個鏈條便會瞬間斷裂,美國的藥品供應體系也將隨之陷入混亂。
特朗普的 “亞洲算盤” 與尷尬現實
在美媒對中國制藥杠桿高度關注之際,特朗普也沒閑著,開啟了他的亞洲之行,試圖在資源領域對中國進行新一輪的 “圍堵”。他此次亞洲之行的核心目的之一,便是簽署 “關鍵礦產協議”,妄圖拉攏馬來西亞、日本等國家,構建一個將中國排除在外的資源供應鏈,從而擺脫對中國資源的依賴 。
此前,特朗普剛與澳大利亞簽署了一項價值 85 億美元的稀土協議,這一舉措被外界普遍認為是美國試圖擺脫對中國稀土依賴的重要一步。澳大利亞擁有豐富的稀土儲量,在全球稀土儲量中占據一定比例,美國企圖借助澳大利亞的資源,打造屬于自己的稀土供應鏈。特朗普甚至夸口稱,大約一年后,美國將擁有大量關鍵礦物和稀土 。
然而,現實卻給特朗普的如意算盤潑了一盆冷水。在稀土領域,中國的優勢地位短時間內難以撼動。中國不僅挖掘了全球 60% 以上的稀土礦,更掌控著 92% 的加工能力,在全球稀土加工領域幾乎擁有壟斷性的控制權。這意味著,即使其他國家擁有稀土礦資源,但如果沒有中國的加工技術和能力,這些稀土礦也難以轉化為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產品。就如同別人有麥子,但磨面的機器全在咱們手里,美國 70% 的稀土化合物還得從中國買。
此外,美國想要建立安全、獨立的稀土供應鏈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澳大利亞雖然擁有大量稀土儲量,但其生產基礎設施仍不發達,加工成本相對較高。國際行業專家普遍認為,美國要建立起這樣的供應鏈,至少需要 10 年時間 。這 10 年的時間差,對于急需在各領域與中國競爭的美國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在這期間,美國仍然無法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其相關產業的發展也將受到嚴重制約。
制藥杠桿:美國的 “致命軟肋”
美國對中國藥品原材料的高度依賴,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有著深層次的歷史、經濟和產業結構原因 。
從歷史角度看,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進,國際產業分工日益細化。藥品生產領域也不例外,逐漸形成了全球化的產業鏈布局。美國憑借其強大的科技研發實力和資金優勢,在藥品研發和創新領域占據領先地位,專注于新藥的研發和高端藥品的生產。而藥品原材料的生產,尤其是基礎原料藥和關鍵起始材料的生產,具有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特點,逐漸被美國等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擁有完善的基礎化工產業體系、豐富的自然資源、相對較低的勞動力成本以及對化工產業鏈的長期培育,逐漸承接了大量藥品原材料的生產任務。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構建起了從基礎化工原料到藥用中間體、再到原料藥的完整產業鏈條,在全球藥品原材料生產領域占據了重要地位。
在這條產業鏈中,印度扮演著一個特殊的角色,成為了美國藥品供應鏈中的一個重要中間環節。印度的制藥產業以仿制藥為主,在全球仿制藥市場占據重要份額。印度擁有大量的制藥企業,具備較強的藥品制劑生產能力,其仿制藥以價格優勢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
然而,印度的制藥產業卻對中國的藥品原材料有著嚴重的依賴。印度國內的制藥企業在生產藥品時,70% 的原料藥及關鍵起始材料需要從中國進口。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在藥品原材料生產方面具有成本優勢、技術優勢和規模優勢。中國的基礎化工產業發達,能夠提供豐富且價格相對較低的原材料,同時在長期的生產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經驗,能夠生產出高質量的原料藥和關鍵起始材料。此外,中國龐大的生產規模也能夠滿足印度制藥企業大規模的原材料需求。
這就形成了 “中國造料 — 印度加工 — 美國吃藥” 的特殊供應鏈模式。在這個模式中,中國作為原材料供應國,為印度的制藥企業提供關鍵的生產原料;印度利用其相對廉價的勞動力和成熟的制劑生產技術,將中國的原材料加工成藥品制劑;最終,這些藥品制劑大量出口到美國,滿足美國市場對藥品的巨大需求 。
這種供應鏈模式使得美國對中國藥品原材料的依賴程度不斷加深。一旦中國的藥品原材料供應出現問題,將會對美國的藥品供應體系產生連鎖反應。從藥品生產企業的角度來看,如果無法及時獲得來自中國的原材料,企業的生產將面臨停滯,導致藥品產量大幅下降;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藥品供應的短缺將直接影響到民眾的健康和生活,可能導致患者無法及時獲得所需的藥品,延誤病情。
![]()
中美關系:對手還是伙伴?
中美關系,自兩國建交以來,便在合作與競爭的交織中不斷前行。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快速提升,美國將中國視為其全球霸權的主要挑戰者,雙方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多個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 。
在貿易領域,美國頻繁揮舞關稅大棒,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高額關稅,試圖通過貿易戰來遏制中國經濟的發展。在科技領域,美國對中國高科技企業進行全方位的打壓,限制技術出口、實施芯片禁令、將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等,試圖阻礙中國在 5G、人工智能、半導體等關鍵技術領域的發展。在軍事領域,美國不斷加強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頻繁進行軍事演習,在南海、臺海等地區挑釁中國主權,試圖通過軍事威懾來遏制中國的崛起。
然而,中美關系并非只有競爭的一面,相互依賴的程度也很深。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在藥品原材料領域,其對中國的依賴已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如前文所述,美國常用藥品的原材料大多來自中國,“中國造料 — 印度加工 — 美國吃藥” 的供應鏈模式,使得中國在其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一旦中國的藥品原材料供應出現問題,美國的藥品市場將面臨巨大的沖擊,民眾的健康和生活也將受到嚴重影響 。
在稀土加工方面,美國同樣離不開中國。盡管美國擁有一定的稀土儲量,也在積極尋求與其他國家合作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在短期內,中國在稀土加工領域的主導地位難以被取代。中國擁有完整的稀土產業鏈和先進的加工技術,能夠將稀土礦轉化為各種高附加值的稀土產品,滿足全球市場的需求。美國要建立起自己的稀土加工產業鏈,不僅需要投入巨額的資金和時間,還面臨著技術、人才、環保等諸多難題 。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雖然在經濟、科技等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高端芯片等關鍵技術領域,仍與美國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穩定的外部環境來進行技術研發和產業升級。高端芯片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的核心,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計算機、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多個領域 。美國在高端芯片技術研發和制造方面占據領先地位,其擁有先進的芯片設計技術、制造工藝和設備,以及眾多頂尖的芯片企業和科研機構。
中國的芯片產業在近年來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在高端芯片領域仍面臨著技術瓶頸和外部限制。美國對中國實施的芯片禁令,限制了中國企業獲取先進的芯片技術和設備,對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因此,中國需要一個穩定的國際環境,加強與其他國家的科技合作,引進先進技術和人才,加大自主研發投入,逐步突破高端芯片技術瓶頸,實現芯片產業的自主可控和可持續發展 。
這種相互依賴的關系,使得中美兩國在貿易關系中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雙方都清楚地認識到,完全切斷與對方的經濟聯系,不僅會對對方造成傷害,也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盡管在某些問題上存在分歧和競爭,但雙方也在尋求合作的機會,通過對話和協商來解決貿易爭端,推動雙邊關系的穩定發展 。
中國的立場:和平與共贏
在這場中美貿易的激烈博弈中,中國始終堅守著和平與共贏的立場,與美國所奉行的 “美國優先” 政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清華大學研究員孫成昊明確指出,中方不會主動將貿易戰延伸至醫療領域,“藥品關乎人類健康及生命本身,將其轉化為地緣政治工具違背中國外交理念” 。這一觀點清晰地表明了中國在處理貿易問題時的底線和原則。中國深知,藥品作為維護人類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一旦被卷入地緣政治的漩渦,將會給全球人民的生命健康帶來巨大的威脅。因此,中國絕不會輕易動用這一 “核選項”,將藥品供應鏈作為政治博弈的工具 。
中國將制藥杠桿視為 “安全墊” 而非 “武器”,這一態度充分展現了中國在貿易博弈中的理性與克制 。中國擁有強大的藥品供應鏈優勢,但并沒有將其作為對美國進行打壓的手段,而是將其作為維護自身權益、保障貿易公平的一種保障。就如同家里備著滅火器,不是為了放火,而是為了防止別人縱火。中國希望通過這一 “安全墊”,攔住美國的極端操作,避免貿易沖突進一步升級,為雙方留足談判的余地 。
與美國的 “美國優先” 政策不同,中國一直秉持著合作共贏的理念 。中國認為,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相互依存度不斷提高。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更是如此。只有通過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才能推動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造福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中國積極推動 “一帶一路” 倡議,加強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為世界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
在國際貿易談判中,中國始終堅持平等原則,尊重各方的權利和利益,反對以強凌弱 。通過平等對話,中國努力尋求與談判方的共同利益,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拓展國際市場。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談判中,中國堅持開放、包容、透明的原則,推動成員國間貨物、服務、投資等領域的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