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令人矚目的新聞在航空領域炸開了鍋 —— 上海機場總經理黃錚霖上任僅 9 個月便突然辭職!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10 月 24 日晚,上海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董事、總經理黃錚霖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及董事會專門委員會委員、總經理職務。這位年薪百萬、手握股權激勵的高管,就這么如流星般匆匆從公眾視野里消失,電話關機,微信不回,原定出席的行業論壇也臨時換人。公司的回應只是輕描淡寫的 “個人原因,程序合規”,但這背后,真的只是簡單的個人原因嗎?
要知道,上海機場可不是一般的地方,浦東機場一天吞吐十幾萬旅客,航班調度、旅客疏導、突發延誤等工作紛繁復雜。總經理,無疑是整個機場運營的核心樞紐,是確保所有齒輪不脫節的關鍵人物。他雖不直接指揮飛機滑行,也不幫旅客改簽機票,但他卻決定著應急機制是否健全,資源調配是否及時,跨部門協作有沒有內耗。
![]()
黃錚霖走了,從業績數據上看,似乎一切還不錯。2025 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達 63.53 億元,同比增長 4.78%;歸母凈利潤為 10.44 億元,增幅 28.14%;扣非凈利潤也實現 27.51% 的同比增長。可數字的漂亮真的能代表系統就牢靠嗎?不到一年換兩任總經理,決策的連貫性令人擔憂,應急預案的傳承也成了問題。一旦遇上雷雨季大面積延誤等極端情況,指揮鏈條會不會卡殼,真的很難說。
我們總覺得機場是臺精密機器,有完善的流程兜底。可實際上,再完善的制度也怕 “人走茶涼”。一個熟悉機場底細、有威信、能拍板的人突然離開,那些沒寫進手冊的默契、壓得住場的氣場、關鍵時刻敢擔責的勇氣,都會隨之消逝。人事的動蕩,或許不會立刻體現在航班準點率上,但你會在值機柜臺的推諉里,在廣播里混亂的改簽通知中,感覺到機場好像沒那么 “順” 了。
![]()
黃錚霖的離職遠比表面看到的要深遠。在航空業這個高度依賴經驗與默契的領域,高管的突然更迭往往意味著某種隱形的斷層。業內人士透露,黃錚霖在任期間曾主導推進智慧機場升級項目,涉及AI調度系統與地勤協同平臺的深度整合,而這一項目尚未完成關鍵階段的壓力測試。如今核心人物離場,技術團隊是否會因決策層真空而陷入“等風來”的被動局面?
更耐人尋味的是,就在辭職公告發布前一周,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剛剛啟動了對浦東機場夜間航班調度的專項檢查。雖然官方強調這是“例行工作”,但時間點的微妙重疊難免引發聯想。有航空博主爆料,近期機場塔臺與地勤部門溝通效率明顯下降,某次國際航班備降時甚至出現半小時的應急響應延遲——這些細節或許正是管理體系出現松動的早期信號。
![]()
事實上,中國頭部機場的總經理崗位向來是“高壓區”。2019年北京大興機場投用時,首任總經理僅履職11個月便調離;廣州白云機場近五年也經歷了三次總經理輪換。這種高頻變動背后,既有航空業復蘇期業績指標的重壓,也暗含地方政府、股東方與民航局多方博弈的復雜生態。一位不愿具名的航司高管坦言:“現在機場要同時當好疫情防控守門員、商業地產開發商和航空服務供應商,任何一個角色沒演好,都可能成為高管離職的導火索。”
所以,別把高管離職只當作一個新聞標題等閑視之。它可能正悄悄影響著你下一次趕早班機的心情,影響著你整個旅程的體驗。一個穩定的管理層,才是我們能安心登機的隱形底氣。下次當你在機場等待延誤通知時,不妨多想想:此刻,是誰在指揮中心拍板?他,已經在這個位置上穩穩坐了多久?
用真實的記錄,筆者要為那些平凡和不凡發聲!我們相信,真實故事,更具說服力,更感動人心。更多資訊請關注:藝飛說!
#熱點觀察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