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25日,火箭主場迎來賽季第二戰,卻以一場憋屈的惜敗延續頹勢——最終以111-115不敵活塞,遭遇兩連敗。杜蘭特拼盡全力轟下37分3籃板3搶斷1蓋帽,末節獨砍14分試圖力挽狂瀾,可最后時刻落后4分時,他卻罕見放棄抵抗,賽后第一時間扭頭離場,滿臉的失落與沮喪,寫滿了對這支球隊的無奈。而罪魁禍首,正是烏度卡固執使用的“雙塔陣容”。
![]()
這場球,杜蘭特把“孤膽英雄”演到了極致。全場18投9中,三分3中3全中,罰球18中16幾乎彈無虛發,尤其是末節,他連續命中急停跳投和突破上籃,單節狂攬14分,一度把分差縮小到只剩2分。可當他需要幫手時,隊友卻集體“隱身”。
除了杜蘭特,火箭全隊沒有第二人得分上20:申京17分7助攻中規中矩,但內線對抗下效率下滑;阿門、小賈巴里、奧科吉各得10分,卻都在關鍵時刻掉鏈子;謝潑德僅得9分,伊森更是只拿4分,完全沒打出側翼該有的貢獻。看著杜蘭特一次次持球強攻,隊友卻在外線站著看,場邊球迷急得直跺腳:“這哪是團隊籃球,分明是杜蘭特單打秀!”
![]()
最讓人心疼的是比賽最后30秒,火箭落后4分,杜蘭特持球推進,卻沒看到隊友跑位,猶豫間錯失進攻機會。當活塞再次得分后,他站在原地愣了兩秒,隨后放棄了最后一攻的掙扎,低著頭走向替補席。終場哨響,他沒和任何人握手,直接扭頭走進球員通道,鏡頭捕捉到他緊繃的側臉,滿是沮喪——拼到極致卻贏不了,這比輸球更讓人難受。
![]()
兩連敗的根源,全在烏度卡堅持的“雙塔陣容”上。本賽季他執著于亞當斯+申京的內線組合,美其名曰“身高優勢”,可實際效果卻成了“自殺式操作”:
進攻端,三大非空間點堵死路線。亞當斯、申京都沒有穩定三分,小賈巴里的外線手感也沒打開,場上同時存在三個“不投三分”的點,活塞干脆收縮內線圍堵杜蘭特和申京。全場火箭外線僅命中8記三分,而活塞則靠著火箭的防守漏洞,外線狂轟15記三分,命中率高達42%——這就是雙塔陣容“空間窒息”的惡果。
![]()
防守端,腳步慢成篩子。亞當斯年齡偏大,申京橫向移動本來就慢,面對活塞的快攻和外線擋拆,兩人根本跟不上節奏。活塞后衛康寧漢姆多次利用擋拆突破,要么直接上籃得分,要么分球給外線空位三分,火箭的防守體系被沖得七零八落。更諷刺的是,所謂的“籃板優勢”也沒了——全場火箭籃板數比活塞還少3個,亞當斯只搶了5個籃板,完全沒體現出噸位價值。
球迷看得咬牙切齒:“這陣容就是‘有勁兒使不出’!進攻堵空間,防守跟不上,烏度卡還不換,是要把杜蘭特累死嗎?再這么打下去,別說沖冠了,季后賽都懸,和上賽季那支西部第二的火箭,完全是兩支球隊!”
![]()
兩連敗后,烏度卡已經沒有猶豫的時間,變陣迫在眉睫。結合球隊現狀,最可行的調整方向很清晰:
第一步:立即拆掉雙塔,調整首發陣容。放棄亞當斯+申京的組合,改用“空間型首發”——謝潑德/奧科吉/霍勒迪三選一搭檔阿門打后場,鋒線保留杜蘭特+小賈巴里,內線留申京。這樣一來,后場有防守和推進能力,鋒線有杜蘭特的得分威懾,申京在禁區也能獲得更多單打空間,既能解決進攻空間問題,又能提升防守機動性。
![]()
第二步:賽季中期果斷交易,補組織控衛短板。范弗利特賽季報銷后,火箭的“控衛荒”一直沒解決,阿門更擅長突破而非組織,導致球隊傳控混亂,全場失誤18次。最直接的方案就是打包謝潑德+伊森,換取一位首發級別的組織控衛——兩人本賽季表現低迷,交易價值還沒跌到谷底,換個能梳理進攻的控衛,才能讓杜蘭特和申京的配合更順暢。
作為37歲的老將,杜蘭特主動降薪3000萬留在火箭,是想沖擊總冠軍,不是來“當爹又當媽”單打救主的。兩連敗暴露的不只是陣容問題,更是教練組的固執——烏度卡如果還不及時調整,不僅會浪費杜蘭特的巔峰尾巴,還可能讓火箭徹底失去本賽季的競爭力。
![]()
接下來火箭要對陣籃網、猛龍、凱爾特人,都是硬茬。如果烏度卡能按建議變陣,或許還有挽回的機會;要是繼續死磕雙塔,恐怕等待火箭的,會是更難看的連敗。
親愛的讀者朋友,你覺得火箭該如何調整陣容?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