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聯合發布的中國人私生活質量調查報告,拋出了一個數據:九五后每周有1-2次以上性生活的比例僅約50%,遠低于80后和90初。
本該是親密生活最活躍的年輕群體,為何成了低欲望的代名詞,同期首都經貿大學的調查更顯示,25%的大學生無戀愛意愿,46.14%從未戀愛過,有戀愛經歷者中僅15%有過親密行為。
![]()
這股無愛無性的風氣,究竟是怎么席卷而來的,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正在影響無數人的性蕭條時代。
要理解性蕭條,得先看清它的真實模樣,它不只是某個人不想談戀愛的個人選擇,而是整個社會性活動頻率顯著下降、性觀念從開放探索轉向被動回避的集體狀態,在日本、韓國和中國等東亞國家,早已引發廣泛討論。
![]()
先看年輕群體的婚戀現狀,2022年首都經貿大學的調查覆蓋了全國30所高校,數據背后藏著更細致的原因:在25%無戀愛意愿的大學生中,62%提到每天要上課、趕作業、實習,根本沒精力經營感情。
46.14%從未戀愛過的學生里,超半數擔心不知道對方真實想法,怕投入后受傷,這種對親密關系的顧慮,讓他們主動選擇回避。
![]()
即便有戀愛經歷的學生,也僅有15%有過親密行為,較2018年同類調查上升了8%,戀愛回避的集體心理正逐年加劇。
再看更寬泛的私生活質量數據,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的調查報告聚焦九五后群體,這群1995-2000年出生、調查時22-27歲的年輕人,本該處于親密需求最旺盛的階段,但其性生活頻率卻大幅低于80后(調查時42-52歲)和90初(32-42歲)。
![]()
更讓人意外的是,這種低欲望還蔓延到了婚姻中,一項不完全調查顯示,超28%的夫妻正在過無性婚姻,他們不是沒有感情,而是被各種現實問題困住,逐漸失去了親密的動力。
數據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無數人的真實生活寫照,當年輕人大喊不想戀愛、不想結婚,當夫妻間的親密變成奢侈品,我們不得不承認:性蕭條已經成了不容忽視的社會困境。
![]()
很多人把性蕭條的原因歸咎于工作太忙、壓力太大,但真相遠沒這么簡單,從個體身體痛點到婚戀市場困境,再到宏觀社會壓力,三層因素層層疊加,才讓親密變得越來越難。
最貼近生活的,是個體層面的難言之隱,某婚戀咨詢平臺2024年的數據顯示,在超28%的無性婚姻夫妻中,70%并非不愛,而是存在生理或心理上的障礙。
![]()
比如女性長期面臨職場歧視、育兒焦慮,會導致體內皮質醇水平升高,抑制性激素分泌,干澀、喚起困難的發生率高達45%。
男性則因KPI壓力、房貸車貸負擔,出現功能障礙的比例較2019年上升12%,心理學研究還證實,一旦親密接觸中頻繁出現疼痛或不適,個體產生性回避心理的概率會提升3倍。
![]()
尤其婚后5-7年,隨著激情褪去、體驗變差,性需求滿足度會降至谷底,僅31%的夫妻能維持較好的親密狀態,這種不是不想愛,是不敢愛、不能愛的困境,成了很多人親密路上的第一道坎。
看婚戀市場的檸檬市場效應,讓想愛的人也望而卻步,在婚戀中,雙方都藏著外人看不到的信息,比如隱瞞負債、情感史,或者夸大自身條件。
![]()
某相親APP2024年的數據顯示,用戶主動退出匹配的比例達38%,其中學歷本科以上、有穩定收入的高質量用戶占比65%,他們不愿承擔信息不對稱的風險,也不想接受平均化的婚戀成本(比如被抬高的彩禮、婚禮開支),索性退出市場。
剩下的人則陷入互相看不上的循環,進一步加劇了無愛的現狀,最根本的,還是宏觀社會壓力的擠壓。
![]()
我國企業員工年平均工作時間高達2548小時,遠超OECD國家1763小時的平均水平,換算下來相當于每周工作6天、每天7小時,996成了很多人的常態。
這種高強度工作節奏,直接擠占了經營親密關系的時間,連好好吃一頓飯都要趕時間,哪有精力約會、維系感情?
![]()
更別提房貸月供占家庭收入超50%的家庭達38%(2024年央行數據),育兒、教育成本不斷攀升,年輕人連養活自己都覺得吃力,自然不敢輕易開啟一段關系。
再加上短視頻、社交媒體等數字娛樂的興起,刷視頻就能獲得低成本的情感滿足,很多人開始覺得有沒有伴侶,好像也沒那么重要。
![]()
這三層原因相互交織,就像一張無形的網,把想靠近的人越拉越遠,但真正讓人焦慮的是,性蕭條帶來的影響,遠不止沒戀愛、沒性生活這么簡單。
性蕭條不僅會降低個人生活滿意度,還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長期缺乏親密關系的人,孤獨感導致抑郁風險升高28%,社交能力退化者占比53%(2024年社科院報告)。
![]()
從人口結構看,若九五后結婚率持續走低(2023年已降至35%),到2050年我國勞動力人口將減少2.3億,養老金缺口或達8萬億,家庭功能弱化、無緣社會的隱憂也會逐漸顯現。
其實,親密關系從來不是自然而然就好的,它需要我們主動經營,就像有人說的:真正的親密,不是沒有矛盾,而是愿意一起解決問題。
![]()
相信大家最近也能發現,自己身邊的年輕人不論是家人還是朋友,結婚的人數越來越好,以前可能過一段時間自己就能夠收到婚禮邀請,可現在不知不覺間,已經有很多年沒有過類似的情況了。
當然了,我們還是得回到最根本的問題,年輕人不愿意談戀愛不愿意結婚,說到底還是擔心自己沒錢,說實話現在大家的經濟條件已經比以前好了太多。
大家口中的“沒錢”可能指的是自己擔心不能給對方,或者是自己孩子一個更好的未來,想要解決這一情況確實需要努力,對此大家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