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休賽期,火箭動作頻頻:
通過大交易迎來杜蘭特,一舉躍升為爭冠熱門。
![]()
而杜蘭特之外,他們還在自由市場上補上了一位老將中鋒:克林特·卡佩拉。
31歲的卡佩拉,這位曾經火箭巔峰時期的內線支柱,繞了一圈后再次回到了休斯頓。
回顧卡佩拉的故事,開始的時候從不輕松。
他出生在一個沒有父親的家庭,幼時被迫住進寄養之家。母親來自于剛果,顛沛流離意大利,最終停留在了瑞士。原本夢想成為電影工作者的她,生活拉扯下只能日復一日奔波,獨自為孩子們撐起整個家。
![]()
由于自小在歐洲長大,最初的卡佩拉偏愛的是足球,但隨著身高不斷拔高,他在足球場上的位置也逐漸受限。后來在哥哥們的勸說下,卡佩拉選擇轉向了籃球。
而就是這么一個臨時決定,卻讓這位大個子開啟了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
憑借出眾的身高與驚人彈跳,卡佩拉很快被瑞士籃球看中。13歲時,他的身高就已經突破190公分,并幫助瑞士青年隊拿下歐洲杯冠軍。而這一表現也很快引起法國國立體育運動學院關注,這所孕育過無數法國頂尖運動員的學府,為卡佩拉提供了更專業、更系統的訓練。
15歲時,卡佩拉正式踏入法國職業賽場,開始和成年人對抗,身體技術也得到飛速成長。這樣的潛力很快引起了NBA球探關注,特別是火箭球探團隊。
![]()
“最優秀的長人,只要起跳夠快,幾乎不需要任何預判就能完成封蓋。”
后來來看,火箭對于卡佩拉的評價屬實是相當準確了。但在出色球探報告之外,卡佩拉籃球起步晚、技術粗糙、空間感尚未成熟的短板也很明顯。
2014年,19歲的卡佩拉參加Nike籃球峰會,代表世界隊出戰。雖然全場僅拿到5分,但依舊沒有動搖火箭的判斷,反而因為其他球隊關注不大,火箭順利在首輪末段撿到他。
初入聯盟,卡佩拉的起步并不順利。新秀賽季幾乎沒得到什么出場機會,大部分時候都在發展聯盟積累經驗;球場之外,語言不通、文化差異,生活技能也不熟悉,甚至還得靠工作人員幫忙才學會開車。
但這些問題并沒有多嚴重,卡佩拉還是每天凌晨起床訓練,晚上加練投籃,身體慢慢變強,腳步也更扎實。球隊教練也開始注意到他的態度,開始嘗試給他更多機會。
![]()
轉折點出現在火箭陣容調整時期,隊內霍華德和哈登的打法不契合。霍華德喜歡低位單打,哈登希望快速擋拆拉開空間。二人之間的矛盾逐漸顯現,球隊急需一個更適合體系的新內線接班人。
而此時的卡佩拉正好符合火箭需求,他在場上不爭球權,也不做多余動作,專注于籃板、防守和空接終結。哈登和他的組合,節奏順暢穩定,逐漸成為火箭魔球體系下不可或缺的一環終結線。直到2017-18賽季,保羅加盟,卡佩拉的接應價值進一步凸顯。
保羅和哈登的雙核組合,讓卡佩拉能夠在擋拆中獲得更多終結機會,當賽季打出場均13.9分10.8籃板1.9蓋帽,餅皇之名不脛而走。
然而隨著火箭連續沖冠失敗,卡佩拉也被送往老鷹。
![]()
對當時的老鷹來說,卡佩拉依舊是一塊關鍵拼圖,籃下護框、擋拆掩護、籃板保障都是他的價值所在。
2020年加入老鷹的卡佩拉,第一個賽季便打出場均15.2分14.3籃板2蓋帽,順利幫助球隊挺進東部決賽。而他和特雷楊的擋拆配合,一度也成為球隊最穩定的攻防組合。
但歲月不饒人。年齡和傷病反復,逐漸導致他的橫移速度和起跳反應被拖累,而老鷹也慢慢開始將注意力轉向潛力新星奧孔古,后者更靈活、也更符合現代小球需求。卡佩拉從首發核心退居輪換角色,上賽季場均數據下降到8.9分8.5籃板,來到最近九個賽季的新低水平。
休賽期之后,他又回到了熟悉的火箭。
相比于其他老兵的養老合同,卡佩拉的回歸不僅僅只是懷舊,更多的像是一次重啟。
![]()
他在火箭的任務依然很明確:護框、籃板、空接終結,還是他上一次需要做的事情。雖然小球時代更注重機動性和換防能力,而卡佩拉的側向速度也明顯不如當年,但至少籃下威懾還在。
十年前,他是那個來自瑞士、連罰球都投不進的年輕人。新秀年,他把所有收入交給母親,還清了家中二十年債務,只為讓母親安心說一句:
“我可以不用再工作了。”
而如今,他再次回到火箭球館,身后不再是破碎的過去,前方也不是迷茫未來。
這次回歸,不僅是為了再混一個賽季,更多的,是為了完成自己的未竟事業,幫助這支球隊,完成2018年只差一步就能觸碰到的冠軍獎杯。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