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的臥牛山,因形似臥牛得名,這座距市中心7公里的石灰?guī)r山體,藏著西漢時期的秘密——這里是漢楚王墓群的一部分,承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記憶。可誰也沒想到,2010年的一個冬日,山腰處兩個突兀的洞口,打破了這座山體的寧靜,也揭開了一場跨越十余年的盜墓大案。
![]()
據(jù)2025年10月25日的報道稱,2010年1月,臥牛山腳下的村民在山腰巡查時,意外發(fā)現(xiàn)兩個深淺不一的洞口。其中一個長方形洞口東西約1.2米、南北寬0.6米,豎井深達7米,顯然已存在些時日,且直通山體內(nèi)部。村民察覺異常后,立即向徐州博物館和當?shù)嘏沙鏊e報。考古人員與民警趕到現(xiàn)場勘查,順著較深的盜洞潛入后發(fā)現(xiàn),洞口精準打在一座墓葬的甬道口,延伸數(shù)十米的甬道內(nèi),雙層單列塞石已被拉出,耳室和墓室的淤土全被翻擾,只留下零星殘損文物。經(jīng)進一步探查,這座墓葬(編號M2)旁還有另一座保存著完好塞石的墓葬(編號M3),兩墓有門道相通,規(guī)模與龜山漢墓相近,專家推測為西漢第五代楚安王劉道及其夫人墓。
![]()
而臥牛山的漢墓故事,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開始。1980年2月,村民在臥牛山東段北麓取土時,曾發(fā)現(xiàn)一座西漢橫穴式崖洞墓(編號M1),由墓道、甬道、前后室及側(cè)室組成,雖早年被盜,仍清理出玉環(huán)、無字玉印、120枚“大泉五十”銅錢等文物,專家初步推測為西漢末期楚王劉紆或其王后之墓。按照西漢喪葬規(guī)制,諸侯王與王后墓多并列而建,考古人員一直推測M1附近有另一座陵墓,卻因山體被村民房屋、樹木覆蓋,勘探困難而未能找到,直到2010年盜洞的出現(xiàn),才讓這座沉睡千年的楚王夫婦墓(M2、M3)重見天日——遺憾的是,它的重現(xiàn),竟是以被盜的方式。
![]()
更讓人揪心的是,案發(fā)后專案組雖開展大量調(diào)查,走訪村民、梳理線索,但受限于當時的偵查條件,案件遲遲未能突破,只能暫時擱置。可沒人想到,這一擱,就是十年。期間,臥牛山周邊因城市建設發(fā)生巨變,村莊搬遷、山體面貌改變,墓道也被重新封堵,給后續(xù)偵查增添了更多難度。
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2020年8月,全國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啟動,這起盜墓案被列為公安部掛牌督辦案件,徐州警方?jīng)Q心重啟偵查。負責此案的刑警丁力回憶,專案組首先從基礎工作做起:在文物部門支持下收集當年的勘查資料,通過拆遷部門找到原村民和周邊現(xiàn)代墳墓后人的信息,對現(xiàn)場照片中的人員逐個走訪。一位老藏家的回憶成了關(guān)鍵——他提到幾年前徐州古玩市場有位店主曾透露,2010年初臥牛山2號墓的盜嫌人可能在監(jiān)獄服刑,可當民警找到店鋪時,店主已因病去世,線索再次中斷。
![]()
好在偵查并未就此停滯。走訪中,一位愛好狩獵的村民提到,2010年元旦前后的夜晚,他去西臥牛山腰逮野兔時,曾遇到幾個形跡可疑的人把守路口,說話是徐州本地口音卻不是本村人。這條零星線索讓專案組重新聚焦,他們將所有線索匯總,制作數(shù)據(jù)研判工具,比對本地同類案件,發(fā)現(xiàn)2010年楚王山3號墓被盜案的部分涉案人員有嫌疑。順著這條線,民警找到兩名正在服刑的重點嫌疑人,還發(fā)現(xiàn)其中韓姓嫌疑人2010年元旦前曾租住在臥牛山附近的韓山村,后突然搬走,疑點陡增。
真正的突破,來自一次意外的“求助”。2020年底,徐州賈汪分局抓獲一名涉嫌盜掘唐墓的嫌疑人劉某某,審訊遇阻后請求支援。審訊中,劉某某無意間提到認識韓某某,卻刻意回避相識過程。民警敏銳察覺異常,播放了押解韓某某回徐州的視頻,劉某某瞬間慌了神,以為事情敗露,很快供述了2010年1月伙同韓某某等人盜掘臥牛山楚王夫婦墓的事實——其交代的作案細節(jié),與專案組掌握的現(xiàn)場情況完全吻合,案件終于迎來曙光。
![]()
隨著抓捕行動在河南、山東、安徽、上海、江蘇等地同步展開,涉案人員無一漏網(wǎng),這起盜墓案的更多細節(jié)也隨之曝光。原來,這伙人中,有因做生意虧本、借高利貸出資的“金主”牛某某,他曾因搶劫入獄,為“咸魚翻身”鋌而走險,不僅租賃房屋、面包車,購買挖掘工具、對講機,還在出貨時安排專人監(jiān)工、搜身,防止同伙私吞文物;有身材矮小、早年挖過煤、被圈內(nèi)稱為“穿山甲”的劉某,因家境差未娶妻,想靠盜墓實現(xiàn)“人生夢想”;更有一名嫌疑人,為找到墓穴位置,提前3年就在臥牛山附近租房潛伏。
他們的作案過程充滿“計劃性”:最初發(fā)現(xiàn)一戶村民蓋房時露出石墻,推斷是墓垣,想重金租屋盜墓被拒后,又以“放蜂”為名在半山坡搭建簡易房,在房內(nèi)秘密挖掘;因M3甬道塞石堅實,他們還從河北請來爆破高手定向爆破,卻因炸藥用量失控掀翻屋頂,只能掩埋洞口蟄伏;直到2009年底請來了河南永城芒山的盜墓高手,勘探一周定位M2甬道口,再找到牛某某出資,僅用一周就完成了盜掘,盜走漢代金泡釘、石磬、陶器、銅構(gòu)件等文物,后全部出售分贓。
2024年9月,徐州市沛縣法院對案件作出判決:被告人蔡某某、韓某某、牛某某等因盜掘具有特別重要歷史、科學、藝術(shù)價值的西漢楚王夫婦墓,分別被判處四年至十年有期徒刑。至此,這起跨越14年的盜墓大案,終于畫上句號。
![]()
案件曝光后,網(wǎng)友們的評論聚焦在文物保護與法律震懾上,理性聲音中滿是對文明遺產(chǎn)的珍視。有網(wǎng)友說:“漢墓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歷史的密碼,這些人為了錢挖墓,毀的是老祖宗的家底,還好警方追了十幾年,沒讓他們逍遙法外。”也有網(wǎng)友感慨偵查的不易:“村莊拆了、線索斷了又找,十年間物是人非,民警能揪出兇手,靠的就是不放棄的韌勁,這種堅持才是文物的‘護身符’。”還有網(wǎng)友關(guān)注到嫌疑人潛伏3年的細節(jié):“為盜墓能忍3年,反偵查意識再強也躲不過法律制裁,這判決不僅是罰,更是給所有想打文物主意的人敲警鐘。”
![]()
如今,徐州警方已針對此案總結(jié)經(jīng)驗,提出加強漢楚王墓群人防、物防、犬防、技防投入的建議,強化日常巡查與監(jiān)管。這起案件讓人明白,文物保護從不是一時之功——千年漢墓沉睡地下,守護它們卻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堅持。盜墓者妄圖靠破壞文明遺產(chǎn)牟利,最終只會身陷囹圄;而那些跨越十余年的追查、日復一日的巡查,才是讓千年文明得以延續(xù)的關(guān)鍵。畢竟,老祖宗留下的不僅是文物,更是歷史的根脈,守住它們,就是守住我們自己的文化記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