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et the real screen addicts: the elderly
曾是年輕人標志的數字習慣,正在改變老年生活
![]()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斯維特茨霍維利大教堂內,幾位女性正通過智能手機聆聽神父布道。
攝影:帕諾斯圖片社
2025年10月23日
自2019年英國國家游戲障礙中心成立以來,已有數百名青少年——有時是被父母強行帶來——踏入中心大門。但最近,這家公立診所開始接收一批截然不同的患者,且人數穩定。其專攻游戲成癮的專家已接診67名40歲以上患者,其中年齡最大的72歲,沉迷于手機游戲。
在許多國家,數字技術對年輕人的影響已引發近乎道德恐慌的擔憂。社會心理學家、作家喬納森·海特稱,如今的年輕人是“焦慮的一代”,他們的童年正被智能手機和社交應用奪走。學校越來越要求學生將手機存放在儲物柜或留在家中;“無智能手機童年”等家長組織倡導杜絕使用手機;澳大利亞則將于12月禁止16歲以下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
然而,另一個群體的屏幕使用時長正出現鮮少有人關注的激增。如今60多歲的人群早已熟悉數字技術,隨著他們步入退休生活,老年人使用智能設備的時間大幅上升。哈佛醫學院附屬麥克萊恩醫院技術與老齡化實驗室負責人伊普西特·瓦希亞表示,部分老年人“正越來越多地通過手機生活,就像青少年有時會做的那樣”。曾經改變青少年生活的數字習慣,如今正走進老年群體。
長期以來,老年人都是電視的忠實觀眾。空閑時間多、行動不便及社交孤立,讓他們容易在電視機前消磨數小時。英國媒體監管機構英國通信管理局(Ofcom)數據顯示,去年75歲以上英國人每天觀看廣播電視的時間超過5.5小時,比16-24歲人群多出整整5小時。
![]()
圖表來源:《經濟學人》
在數字技術使用方面,老年人傳統上一直處于落后地位。十年前,美國65歲以上人群中僅有五分之一擁有智能手機。但這種情況正在改變。新退休的群體大多從中年時期就開始接觸網絡,他們是數字設備最積極的使用者之一。研究公司GWI的一項七國調查顯示(見圖1),65歲以上人群擁有平板電腦、智能電視、電子閱讀器以及臺式和筆記本電腦的比例,高于25歲以下人群。
科技公司已將老年人視為增長潛力巨大的市場。蘋果推出兼具助聽器功能的耳機,以及可進行心電圖檢測、在佩戴者摔倒時呼叫救護車的智能手表。(受此影響,目前16%的65歲以上人群擁有智能手表。)
下一代退休人群對數字設備的熱情似乎會更高:55-64歲人群中近五分之一擁有游戲機。退休生活的重心正逐漸從高爾夫轉向《俠盜獵車手》這類游戲。
![]()
圖表來源:《經濟學人》
隨著數字設備普及率提高,老年人的屏幕使用時長也在增加。手機和平板電腦并非替代其他媒體的使用時間,而是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每日總屏幕時長。過去十年間,50-60歲人群觀看電視、收聽廣播的時間保持穩定,而用于社交媒體、游戲和音頻流媒體的時間均有所增長(見圖2)。英國通信管理局發現,去年65歲以上英國人每天通過智能手機、電腦和平板上網的時間超過3小時,雖僅為18-24歲人群的一半,但將電視與智能設備使用時間相加,退休人群的每日總屏幕時長已超過年輕人。
在這一趨勢最明顯的國家,人們開始像擔憂青少年一樣擔憂老年人的智能手機使用問題。2022年在韓國(全球智能手機使用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開展的一項研究估計,60-69歲人群中15%存在手機成癮風險(判斷標準包括是否認同“每次試圖減少智能手機使用時間,都會失敗”等表述)。日本的研究發現,屏幕使用時長與老年人身體活動減少相關;中國針對60歲以上人群的調查則顯示,屏幕使用時長與睡眠質量下降存在關聯。
電視與茶
要確定其中的因果關系并不容易。屏幕可能誘使老年人減少活動,但也可能是因為他們本就久坐不動,才會花更多時間看手機。巴斯泉大學心理學教授皮特·埃切爾指出,他自己最近因住院幾周,屏幕使用時間就突然增加。“我可以告訴你,就算拿走我的iPad,我還是一樣動彈不得,而且會比現在痛苦得多。”他說。
老年人面臨一些其他弱勢群體不會遇到的網絡風險。與大多數青少年不同,他們的手機和平板通常綁定了銀行賬戶。游戲中的“微交易”——如所謂的“戰利品箱”等——可能會掏空他們的錢包,詐騙者也能通過同一應用聯系并盜取受害者錢財。瓦希亞博士表示,尤其在中低收入國家,老年人用WhatsApp處理通訊、購物等各類事務,“因此WhatsApp也成了詐騙者的首選平臺”。
老年人還缺乏規范青少年屏幕使用時間的社會約束機制。白天有老師監管青少年使用手機,晚上則有家長反復提醒。相比之下,老年人可以自主安排時間,若需要幫助,可能沒人引導他們尋求支持。英國游戲障礙中心負責人亨麗埃塔·鮑登-瓊斯表示:“對于老年人,有時身邊根本沒人,就算有人在,也沒人真正關注他們在電腦上做什么。”
瓦希亞博士稱,老年人向醫生抱怨手機成癮的可能性遠低于年輕人。但他表示,在某些情況下,老年人的其他明顯健康問題背后,根源正是屏幕使用時間過長。他的診所曾接診過一些老年患者,他們的失眠最終被證實與對網絡詐騙的恐懼有關;另有部分患者的焦慮情緒,源于在社交媒體上“刷”負面新聞。
虛假、誤導性新聞對老年人可能構成特殊威脅——他們使用新聞應用或網站的比例是25歲以下人群的兩倍。斯坦福大學的亨特·奧爾科特及其同事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發現,卸載Facebook能略微改善所有年齡段用戶的心理健康,而在年長志愿者群體中,這種積極效果是年輕群體的兩倍多。
但老年人屏幕使用時間的激增并非全是壞事。從Zoom線上教堂禮拜、在線瑜伽課到遠程讀書俱樂部,互聯網的連接功能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而言價值非凡。鮑登-瓊斯教授認為,對于因無法出門或不能開車而被迫待在家中的人來說,能通過網絡繼續追求自己的愛好“非常棒”。通訊應用拉近了與家人的距離,游戲能打發時間,Spotify和YouTube則像“懷舊機器”,讓人重溫童年時的音樂和影像。
沉迷屏幕的老年人相比青少年還有一些優勢。智能手機可能會阻礙年輕人建立現實人際關系,但老年人早已形成核心社交圈。瓦希亞博士表示:“他們的行為模式、人際關系和溝通方式都已成熟,智能手機通常能對這些起到促進作用。”
網飛與靜臥
對于那些屏幕使用過度的老年人,其后果可能比青少年要輕。與酗酒或賭博成癮可能導致健康受損、失去住房不同,屏幕成癮的主要風險只是浪費時間。對年輕人來說,這可能意味著考試失利或丟掉工作;但對退休人士而言,空閑時間十分充裕。
甚至有新證據表明,數字設備可能有助于老年人保持心智健康。以往研究認為,過度使用屏幕會影響注意力和記憶力,導致所謂的“數字癡呆癥”。但今年4月,一項針對40多萬老年人的研究薈萃分析發現,50歲以上定期使用數字設備的人群,認知能力下降速度低于不使用數字設備的人群。(不過因果關系仍不明確:可能只是心智敏銳的人比認知能力衰退的人更常使用數字設備。)
老年人對數字技術的熱情毫無減退跡象,下一個領域可能是虛擬現實(VR)——它能讓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沉浸式體驗任何他們想去的地方、想回到的時代。瓦希亞博士最近為一位85歲的抑郁癥患者安排了一次VR體驗:從她童年的家出發,一路走到她曾就讀的小學。這次體驗喚醒了她塵封的記憶,幫助她化解了持續數十年的心理矛盾。無論好壞,老年人的屏幕使用時間未來還將大幅增加。■
說明:本號刊發來自各方的文章,是為了獲得更全面的信息,不代表本號支持文章中的觀點。由于微信公眾號每天只能推送一次,無法即時更新,本站目前在騰訊新聞發布最新的文章,每天24小時不間斷更新,請收藏以下地址(請完整復制),隨時刷新:
https://news.qq.com/omn/author/8QIf3nxc64AYuDfe4wc%3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