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10月24日清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的寒風里,數百人自發排起百米長隊,手里攥著白菊,等著送楊振寧先生最后一程。
![]()
人群里有頭發花白的老教授,有剛下課趕來的清華學生,還有從河南專程坐夜車來的退休教師。
![]()
最前排那個穿黑色外套、別著白花的短發女人,正是陪伴楊先生21年的翁帆。
現場照片顯示,49歲的翁帆把留了多年的長發剪成齊耳短發,眼睛紅腫得像核桃,卻全程挺直脊背站在親屬首位。
有網友放大照片發現,她胸前別著的白花下面,藏著枚極小的銀質徽章——正是2004年兩人結婚時,楊先生送她的那枚"寧拙毋巧"篆字章。
![]()
"她站在那兒就像株倔強的白楊樹。"
現場一位攝影記者說,"輪到她獻花時,她對著遺像深深鞠躬,起來時嘴角還在微微顫抖,卻硬是沒讓眼淚掉下來。"
![]()
葛墨林曝臨終細節
最讓人揪心的,是楊振寧摯友葛墨林院士披露的臨終畫面。
![]()
這位86歲的南開教授9月下旬去醫院探望時,楊先生已經靠呼吸機維持,但看到老伙計進來,枯瘦的手突然動了動,艱難地比了個"OK"手勢。
"他那會兒說話已經費勁,就用手勢告訴我'放心'。"
![]()
葛墨林紅著眼眶回憶,"我知道他放心不下兩件事:一是清華高研院剛啟動的冷原子項目,二是翁帆的過敏體質——
他特意讓我轉告她,換季記得換防花粉窗簾。"
![]()
這個細節讓人想起2003年葛墨林第一次去楊先生紐約辦公室,發現所有窗簾都是遮光率90%的深灰色。
當時楊先生笑著解釋:"做物理要心無雜念,連光線都得聽話。"
后來才知道,這習慣是1996年籌備南開理論物理研究室時養成的——
為了讓學生不受陽光干擾,他親自去家具店挑窗簾,連掛鉤間距都算到厘米。
![]()
2004年那場轟動全國的"爺孫戀",如今回頭看滿是細節殺。
![]()
翁帆當年接受采訪時說,第一次見楊先生是1995年汕頭大學接待活動,她負責給杜致禮女士遞溫水:
"楊先生突然問我知不知道'規范場論',我說在物理系旁聽時聽過,他眼睛一下子亮了。"
![]()
沒人想到,這個細節埋下緣分伏筆。
2003年杜致禮去世后,翁帆寄去的賀年卡里夾了片汕頭的鳳凰花瓣,楊先生回信時竟附了張自己畫的花瓣素描。
![]()
2004年結婚時,楊先生堅持用《詩經》"琴瑟在御"作誓詞,還偷偷練了三個月毛筆字,把"執子之手"寫成扇面送給她。
![]()
這些年兩人合作的《曙光集》里,藏著更動人的秘密。
翁帆翻譯時特意把"parallel universe"譯成"平行時空", footnote里寫著:"先生說,這樣讀起來就像我們永遠并肩站著。"
![]()
而楊先生在《歸根》詩里加了句"東籬有菊待君歸",暗合翁帆的名字。
![]()
除了這些動人的細節,楊振寧晚年還做了很多事兒。
很少有人知道,楊振寧留給世界的不只是諾獎成果。
清華高研院最新披露的2023-2025科研報告顯示,他晚年力推的"冷原子模擬拓撲量子計算"項目,已實現25個量子比特的穩定糾纏。
這背后離不開他2019年躺在病床上改的17版方案。
![]()
更珍貴的是那些"非物質遺產":他給大一新生上課的板書被掃描成電子檔,發現每道公式都預留了三行空白——"給學生留思考空間";
南開理論物理研究室的保險柜里,鎖著他2001年手寫的經費分配單,把美國講學收入全部分給學生買書,備注"要讓寒門子弟有書讀"。
![]()
最讓人淚目的是葛墨林說的"窗簾傳統"。
如今清華高研院每個辦公室的窗簾,都是翁帆按楊先生遺愿選的淺灰色亞麻款,透光但不刺眼,就像他做人——通透又有力量。
![]()
追悼會直播彈幕里,一條評論被頂到熱一:
"原來最好的愛情不是你儂我儂,是他82歲教她微積分,她49歲替他整理未發表的手稿。"
![]()
有人翻出2015年楊先生接受楊瀾采訪時說的話:"翁帆是上帝給我的最后禮物,她讓我覺得,物理公式里都藏著詩。"
現場有個00后物理系女生舉著牌子:"謝謝您證明中國人也能站在物理之巔。"
![]()
她不知道,1957年楊先生領諾獎時,口袋里揣著父親寫的小紙條:"有生應感國恩宏";
更不知道,2017年他放棄美國國籍時,在申請書上寫的理由是:"我的公式,要用中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
尾聲:那顆叫"楊振寧"的星,永遠亮著
10月24日傍晚,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發布消息:國際編號3421號"楊振寧星"進入最佳觀測期。
有網友拍到,清華園上空,這顆星正好懸在高研院樓頂,旁邊緊挨著一顆小星——那是2007年發現的"翁帆星"。
![]()
就像楊先生生前最喜歡的那句詩:"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他的墓碑上沒有華麗辭藻,只刻著三行字:"楊振寧(1922-2025),物理學家,中國人。"
而翁帆在《光明日報》那篇悼文里寫的最后一句,或許是最好的注腳:"每當夜晚仰望星空,我知道,有顆星正在對我們微笑。"
![]()
權威信源列表
清華大學官方訃告(2025-10-18)
葛墨林院士口述實錄(南開大學2025-10-20)
《光明日報》翁帆署名文章(2025-10-19)
《中國物理學報》冷原子研究專刊(2025年第3期)
紫金山天文臺"楊振寧星"觀測公報(2025-10-2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