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不光有六朝古都的文氣,現在連野豬都快成“市寵”了。走在郊區林子邊上,一不留神能跟一頭幾百斤的野豬打個照面,嚇得人鞋都差點甩飛。
最近網上鬧得沸沸揚揚,說南京野豬數量突破5000頭,城里跑、小區鉆、地鐵口晃悠,連小學生放學路上都得提防“豬突猛進”。
這哪是野生動物啊,簡直是開了無限制副本的“拆遷隊長”。這么多野豬,能不能一槍撂倒,干脆捕殺干凈完事?
![]()
其實野豬泛濫不是今天才有的新鮮事,從2010年開始,江蘇各地就陸續出現野豬活動頻繁的報告,而南京作為丘陵與城市交錯的典型區域,紫金山、老山、牛首山一帶森林覆蓋率高,人為干擾又逐年減少,正好成了野豬繁衍的天然溫床。
根據江蘇省林業局發布的《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和南京市綠化園林局公開數據,截至2023年底,南京全域監測到的野豬種群數量確實在4800至5200頭之間,主要分布在浦口、江寧、溧水等區的山林邊緣地帶。
這些豬可不是外來戶,它們是本土物種歐亞野豬,前幾年屬于國家“三有”保護動物,也就是有益、有重要經濟價值、有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現在已經移出“三有”名單。
![]()
有人說野豬多了啃莊稼、撞汽車、嚇百姓,難道還讓老百姓忍著?這話沒錯,問題也確實棘手。據南京市應急管理局統計,2022年到2023年,全市共接到野豬致害事件報告超過170起,包括農田被毀、車輛碰撞甚至人員輕微受傷。
江寧區一位村民去年秋天種的一片紅薯,半個月工夫被一窩野豬刨了個底朝天,損失幾千塊,心疼得直拍大腿。
![]()
可即便如此,國家林草局在2021年發布的《關于科學防控野豬危害的通知》里明確指出,對野豬的管理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施策、科學調控”的原則,嚴禁使用毒藥、電網、獵套等非法手段捕殺,即便是合法狩獵,也必須由專業隊伍在嚴格審批后執行。
目前全國部分省份如四川、陜西、江西等地開展了有限度的野豬種群調控試點,江蘇尚未列入其中。換句話說,南京現在還不能隨意將野豬捕殺干凈。
![]()
那總不能干看著吧?當然不是。市綠化園林局聯合公安、城管、街道搞了一套“組合拳”:一方面在野豬出沒頻繁區域設置紅外相機和預警喇叭,一發現蹤跡就推送提醒。
另一方面組織專業團隊實施誘捕轉移,在老山林場等地建立了臨時圈養點,把靠近居民區的個體抓走送到偏遠山區放歸。
同時加強公眾宣傳,教大家遇到野豬別追別喂、緩慢后退、及時報警。2023年全年,南京累計開展野豬驅離行動60余次,成功轉移23頭成年野豬及幼崽。
![]()
這些辦法雖然不像“一槍斃命”那么痛快,但勝在穩妥、合法、可持續。畢竟野豬也是生態系統的一環,它們吃腐果、翻土壤,客觀上還能幫助種子傳播,完全清零反而可能打破生態平衡。
人和野豬的矛盾,表面看是“誰占道”的問題,背后其實是城市擴張與自然邊界模糊的深層沖突。過去幾十年,南京城市版圖不斷向西、向南延伸,原來的山林邊緣變成了新住宅區、大學城、科技園區,野豬的棲息地被切割、壓縮,它們不得不下山找吃的。
人類修路蓋樓,野豬跟著食物鏈遷移,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發展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共存課題。
![]()
國外也有類似案例,比如德國柏林、日本京都,城市周邊都有大量野生鹿或野豬活動,人家的辦法也不是全靠捕殺,而是通過生態廊道建設、夜間限行、智能圍欄等方式,給動物留出遷徙空間,同時降低人獸相遇概率。
南京其實在探索這條路,比如紫金山與老山之間的生態綠廊規劃,就是想打通動物遷徙的“高速公路”,避免種群困在孤島里越生越多。
![]()
能不能捕殺干凈?從生態和現實操作看,現在還真沒辦法捕殺干凈,只能調控野豬的數量,控制數量在可控范圍之內,真正的解決之道,既不是把野豬當“害獸”趕盡殺絕,也不是任其自由擴張影響民生,而是找到一條科學、合法、人性化的共存路徑。
![]()
圖片來自網絡侵聯必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