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1號,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和歐盟委員謝夫喬維奇的視頻會談,明明給中歐經貿送了顆定心丸,倆人還約好之后要開升級版的出口管制對話會。
可10月22號德國、法國、波蘭就跳出來唱反調了,德國直接提要用《反脅迫工具法案》,歐盟這波操作到底是真有底氣,還是純粹虛張聲勢?
![]()
10月21號那場近兩小時的視頻通話,王文濤部長和謝夫喬維奇專門針對倆關鍵議題談攏了初步共識,一個是稀土出口管制,另一個是安世半導體的合作難題。
而且倆人還說好接下來要開升級版的出口管制對話會,這意思很明顯,之前懸著的經貿疙瘩,終于有往解決方向走的苗頭了,對中歐兩邊的企業來說,這都是實打實的好消息。
就像稀土,歐盟的半導體工廠、新能源汽車電機生產,幾乎離了中國稀土就轉不動,全球近90%的稀土加工活兒都在中國干,真要是鬧僵了,最先慌的肯定是歐盟這些相關產業。
但這暖意沒持續多久,10月22號彭博社就透出消息,10月23號歐盟領導人要在布魯塞爾開峰會,德法波三國提前就放出了不和諧音。
法國喊著要讓歐盟把所有對華報復選項都擺出來,波蘭更直接,建議在峰會結論里加中國有害經濟行動的內容,明著給中國扣帽子。
德國則更激進,直接提要用《反脅迫工具法案》,這玩意兒還被叫做貿易核武器,這架勢好像前一天剛定的共識壓根沒存在過似的。
那這三國為啥突然急著跳出來發難?其實還是自家產業的焦慮沒處藏,德國的汽車業是支柱,大眾、寶馬的新能源汽車電機,每一臺都得用稀土當原材料,而這些稀土80%以上都得從中國進口。
法國近年一直在往新能源領域使勁,風電設備、動力電池生產也離不了中國稀土,波蘭的電子組裝廠更不用說,很多零件的上游材料就是稀土。
![]()
中國出臺稀土出口管制,他們怕自家產業斷供,可又不想承認自己供應鏈有短板,只能用強硬來遮遮掩掩。
德國嘴里的《反脅迫工具法案》,聽著挺嚇人,不少人都叫它歐盟貿易工具箱里的核武器。
這套法案2023年底剛生效,歐盟能用它干不少事,限制貿易和服務、扣減對方的知識產權、管著外國投資,理論上確實有不小的嚇人勁兒。
但其實這核武器其實更像紙老虎,之前特朗普政府威脅要對歐盟加稅,歐盟官員也多次放風說要動用這套法案反擊,可最后全都不了了之,一次都沒真用過。
![]()
為啥歐盟不敢真用?核心還是怕反噬到自己身上,就拿這次的稀土說,要是歐盟真用法案限制中國,中國反過來收緊稀土供應,最先扛不住的肯定是歐盟的企業。
法國有的新能源車企,要是稀土供應出問題,他們的動力電池生產線可能就得停工,每條線每天損失都超百萬歐元。
德國的半導體企業英飛凌,去年從中國進口的稀土加工品占比高達92%,真要是斷供,他們的芯片生產至少得停半個月,這些實打實的損失,歐盟國家心里比誰都清楚。
更能說明問題的是,有位歐盟高級官員提前透了底,10月23號的布魯塞爾峰會,就算會提到經濟安全,也不會就中國貿易問題展開正式辯論。
這話翻譯過來就是,歐盟壓根不想跟中國鬧到全面沖突的地步,德法波喊的強硬,更像是在峰會前刷存在感,給自家產業打氣罷了。
畢竟真要撕破臉,歐盟供應鏈的短板根本藏不住,現在歐盟自己的稀土產能只占全球1%。
法國2024年剛啟動的稀土提煉廠,就算滿負荷生產,也只夠滿足本國5%的需求,想擺脫對中國的依賴,沒個十年八年根本做不到。
中國為啥要出臺稀土出口管制?王文濤部長在10月21號的通話里已經說得很明白,這是從自身戰略安全和全球產業鏈穩定兩方面考慮的,不是無端限制,而是按規矩完善出口管制體系。
![]()
而且中國也沒斷歐盟企業的路,還專門給他們提供審批便利,中國的誠意,還體現在安世半導體的問題上。
王文濤部長專門強調,絕不接受借國家安全的名義搞貿易保護那套,還提醒歐盟得管好自己的成員國,別讓個別國家的小動作把整個產業鏈給攪亂了。
這里面的門道其實很簡單,安世半導體是全球有名的半導體企業,荷蘭總部的對華營收占比超45%。
要是歐盟借安全名義限制它跟中國合作,不光安世要丟大訂單,中國的電子設備廠商也會受影響,最后肯定是雙輸的局面。
中國把這個底線亮出來,其實是在護著整個產業鏈的穩定,給歐盟留了合作的余地。
![]()
再看歐盟這邊,謝夫喬維奇雖然嘴上說理解中方出于國家安全考量出臺稀土管制措施,還承諾會幫著推動荷蘭跟中國協商安世半導體的問題,但到現在為止,沒看到任何實際行動。
就像之前他們也多次承諾要解決中歐貿易里的技術壁壘問題,最后都只停在嘴上說說,這樣光說不做,只會讓兩邊的信任越來越少。
如果德法波三國要是真想解決問題,靠喊強硬、搬核選項根本沒用,反而會把自己逼到兩難的境地。
現在全球經濟本來就不景氣,去年中歐經貿額剛突破8000億美元,中國還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真要是經貿摩擦升級,最先遭殃的肯定是歐盟的中小企業。
![]()
而中國有足夠的底氣護好自己的核心利益,稀土加工產能全球領先,產業鏈也完整,就算歐盟真搞限制,中國也能通過調整供應結構,把影響降到最低。
而且中國的內需市場夠大,就算少了部分歐盟訂單,國內市場也能消化不少。
其實經貿合作從來不是你贏我輸的事,中國給足了歐盟誠意,也留夠了合作空間,德法波與其忙著喊強硬,不如靜下心來想想怎么補自己供應鏈的短板,怎么跟中國好好談。
![]()
要是真把中國逼到不得不反制的地步,歐盟損失的可就不只是稀土供應了,整個中歐經貿關系都可能倒退,這顯然不是任何一方想看到的結果。
未來中歐經貿怎么走,關鍵還看歐盟能不能拿出實際行動,別讓虛張聲勢把好不容易攢下的信任給消耗沒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