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外星科技”偽裝成天然彗星攻擊人類?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名為 3I/ATLAS 的星際天體,它是人類發現的第三個闖入太陽系的星際天體。科學家稱其將于 10 月 29 日到達近日點。
![]()
(來源:ATLAS/University of Hawaii/NASA)
美國哈佛大學黑洞計劃創始主任、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理論與計算研究所所長、由歐盟發起的伽利略計劃的負責人、暢銷書《外星人》的作者阿維·勒布(Avi Loeb)專門撰寫一系列博客文章并推測稱,3I/ATLAS 可能是一艘利用太空恒星引力來改變速度和軌跡的航天器,3I/ATLAS 的非重力加速度和異常軌跡讓其非常接近木星、金星和火星,這可能表明它是外星探測器是被派來對地球進行偵查的 [1]。正是由于勒布的這一推測,給 3I/ATLAS 蒙上了一層懸疑色彩。2025 年 10 月 23 日,《紐約郵報》報道稱,美國宇航局小組已經啟動防御探測器,旨在保護地球免受 3I/ATLAS 撞擊 [1]。這再一次讓 3I/ATLAS 引起了公眾的關注。
![]()
(來源:NASA)
![]()
存在八大異常的星際天體
科學家推測 3I/ATLAS 可能來自于銀河系的另一個區域。在軌道特征上,它呈現出雙曲線軌道以及偏心率極高的特點,這證明它來自于太陽系之外,并且最終將飛離太陽系。
2025 年 7 月 1 日,是 3I/ATLAS 被人類發現的日子。當天,由美國夏威夷大學運營、并得到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資助的小行星撞地預警系統(ATLAS,Asteroid Terrestrial-impact Last Alert System)通過哈勃望遠鏡發現了 3I/ATLAS。
科學家通過后續的觀測和軌道計算證實它的大小大約有整個美國紐約市曼哈頓區那么大,是繼于 2017 年被發現的奧陌陌(1I/?Oumuamua)和于 2019 年被發現的鮑里索夫彗星(2I/Borisov)之外的第三顆星際天體,也因此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命名為 3I/ATLAS。在 3I/ATLAS 這一名字中,“I”是星際的縮寫,“ATLAS”是發現它的望遠鏡系統的名稱。
2025 年 10 月早些時候,關于 3I/ATLAS 的新圖像發布,證實其每秒噴出的羽流中含有四克鎳,但卻沒有鐵的跡象,而這幾乎從未在彗星中出現。勒布告訴媒體,羽流中的最終成分是一種名為四羰基鎳的合金,這種合金此前僅在人類工業制造中出現過,這種合金主要被用于包括航空航天工業在內的制造業涂層。而在之前的兩個星際天體奧陌陌和鮑里索夫彗星之中,鎳和鐵的含量大致相當。
![]()
(來源:W. B. Hoogendam et al. 2025)
隨著關于 3I/ATLAS 的數據的增多,人們發現它竟然缺少彗星尾。勒布告訴媒體,一般人們會看到遠離太陽的物體延伸出美麗的尾巴,但是目前沒有證據表明 3I/ATLAS 擁有尾巴。相反,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圖像顯示,有一道物質流以每秒 330 磅的速度向太陽拖曳。對于這股指向太陽的物質流,美國天文學會表示這一物質流主要由二氧化碳和水組成,其中含有微量的氰化物和鎳,但是沒有鐵成分。
在觀測到 3I/ATLAS 存在自然界中從未見過的合金并表現出其他奇怪行為后,由美國宇航局支持的行星防御組織便已開始努力實現針對這一彗星的精確定位,同時這一彗星已被國際小行星預警網絡(IAWN,International Asteroid Warning Network)添加到威脅列表中。
國際小行星預警網絡是由聯合國決議推薦的組織和個人天文學家組成的全球行星防御合作組織,也是由美國宇航局協調的全球組織和太空專家聯盟,目的是通過合作來探測和監測具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和近地天體,以便評估它們對于地球的潛在影響。
據《紐約郵報》報道,國際小行星預警網絡將開展一項從 2025 年 11 月 27 日持續到 2026 年 1 月 27 日的彗星活動,以便改進找到 3I/ATLAS 確切位置的方法。為了準備這次活動,國際小行星預警網絡還將舉辦一個關于正確測量彗星天體的技術研討會。盡管國際小行星預警網絡并未聲稱這次演習是為了號召建立星際防御,但就在國際小行星預警網絡宣布這一行動計劃的關頭,3I/ATLAS 距離最接近太陽并消失在望遠鏡的視野中僅剩下幾天時間。
![]()
(來源:M. Serra-Ricart)
與此同時,勒布提出了一個用于評估星際天體或不明飛行物可能技術起源的量化框架,并以自己名字將這一量化框架起名為“勒布量表”。自從在 2025 年 7 月 1 日被發現以來,3I/ATLAS 憑借 8 個異常特征位于勒布量表的第 4 名,這 8 個異常特征分別是:
- 其一,3I/ATLAS 的軌道與圍繞太陽運行的行星的黃道平面對齊,誤差在 5 度以內;
- 其二,3I/ATLAS 顯示出朝向太陽的噴流,從幾何角度來看這并不是視覺錯覺,因此這和人們熟悉的彗星有著一定不同;
- 其三,3I/ATLAS 的質量比奧陌陌彗星大了大約一百萬倍,比鮑里索夫彗星大了大約一千倍,但是移動速度比這兩者都快;
- 其四,3I/ATLAS 的到達時間使其能夠經過距離火星、金星和木星數千萬公里的范圍內,并且在近日點時無法從地球上觀測到;
- 其五,3I/ATLAS 周圍的氣體羽流中的鎳含量比鐵含量高得多,并且其中鎳羽氰化物的比例比所有已知彗星的比例高出幾個數量級;
- 其六,3I/ATLAS 的氣體羽流僅有 4% 的含水量,而在人們已知的其他彗星中含有大量的水;
- 其七,3I/ATLAS 表現出了極端的負偏振,這在所有已知的彗星中從未出現過;
- 其八,3I/ATLAS 達到的方向與搜尋地外文明計劃歷史上最著名的且未被解釋的候選信號之一的“Wow! Signal”基本一致,方向差異不超過 9 度。
需要說明的是,“Wow! Signal”是 1977 年由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大耳朵”射電望遠鏡探測到的一個異常強烈的窄頻無線電信號,這一信號與科學家預期的地外文明信號高度吻合,因此當時該校的研究員杰里·埃赫曼(Jerry Ehman)在打印出來的數據旁激動地寫下了”Wow”,后來該信號被命名為“Wow! Signal”,但是盡管人們經過多次努力,至今未能再次接受到這一信號。
基于上述 8 個異常特征,勒布認為 3I/ATLAS 可能是由某個智慧物種發射的星際探測器,其目的可能是毀滅地球 [1]。他認為該物體可能存在敵意,鑒于宇宙中的資源較為有限,任何生命形式都可能會先發制人地攻擊其他生命形式,以避免其他文明對自身文明構成威脅。
勒布認為,3I/ATLAS 可能就是為了上述目的所存在。他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寫道:“3I/ATLAS 的近日點位于相對于地球而言的另一側。這可能是為了避免在天體最亮時、或者從一個隱藏的有利位置向地球發送設備時,使用地面望遠鏡進行詳細觀測。”
自從 3I/ATLAS 被發現以來,勒布已經寫過多篇博客文章。在 2025 年 10 月 21 日這天,他專門又寫了一篇博客文章,之所以在這一天寫博客,是因為當天 3I/ATLAS 恰好位于太陽的對面,從而會形成所謂的“日合”。當仰望天空的時候,3I/ATLAS 就躲在太陽的后面。在這種情況之下,地球上的望遠鏡無法觀測到 3I/ATLAS。
勒布在博客中寫道:“(那么)這次躲藏是否是為其技術行動預留的良機?”他指出,如果 3I/ATLAS 是一艘巨大的母艦,它很可能會繼續沿著原來的引力路徑飛行并在最終離開太陽系 [2]。
他還寫道,3I/ATLAS 將于 2025 年 10 月 29 日抵達近日點,屆時它距離地球大約 2.03 億公里。這個時間點恰好與地球望遠鏡無法觀測他的時期相同。“這僅僅是巧合,還是軌道設計和基礎航天技術的結果?”他在博客中問道。
他還認為,反向太陽奧伯特機動(即在靠近太陽時點火加速)與太陽結合的最佳點是在近日點。而對于 3I/ATLAS 來說,這個最佳斷裂點卻被太陽遮擋住了。假設這顆彗星是一艘宇宙飛船,它將會在 2025 年 11 月或 12 月之前基于上述動機達到地球。
如果這個假設是正確的,可能會對人類造成可怕的影響,因此人們需要采取防御措施。假如未來有數據顯示 3I/ATLAS 的彗尾并不存在,那么它可能并非繼承了星際空間的隨機速度,而是被設計得能夠被送往太陽系內部。
![]()
圖 | 阿維·勒布(Avi Loeb)(來源: Chris Michel,National A)
![]()
半年內“面紗”將被陸續揭開
科學的指導原則是證據,而非預測。勒布認為,近期可以通過監測天空來尋找 3I/ATLAS 的異常活動或任何可能從中涌出的新天體。
在近日點之后的幾個月里,來自太陽的潮汐力會將那些被 3I/ATLAS 推開的天體的軌跡分開。鑒于 3I/ATLAS 的最小直徑為 5 公里,因此近日點的太陽照射將向其表面輸送超過 33 千兆瓦的電力,這至少相當于當前全球最大核電生產國美國的 94 座正在運行的商業核反應堆所產生的總電力的三分之一。
那么,3I/ATLAS 到底是不是一個正在利用奧伯特機動原理進行航行的、擁有先進技術的人造物體?勒布認為盡管可能性極低,但是必須嚴肅考慮這個彗星是“正在執行奧伯特機動的人造物”的這一假設,因為如果這一假設成立它將證明地外智慧或人類未來技術的存在,從而會對人類社會產生巨大影響。他同時指出,盡管自己做出了 3I/ATLAS 可能是外星來客的推測,但是截至目前他認為 3I/ATLAS 也有可能是一顆天然彗星。
美國宇航局太陽系小天體首席科學家湯姆·斯塔特勒(Tom Statler)告訴媒體,3I/ATLAS 看起來像一顆彗星,盡管它與太陽系的彗星略有不同,但它幾乎在各個方面都與人們所知的彗星非常相似。
而為了揭開關于 3I/ATLAS 的更多真相,人們還將繼續努力。
2025 年 11 月 4 日,歐洲航天局的木星冰衛星探測器將在距 3I/ATLAS 6,400 萬公里的范圍內經過。如果 3I/ATLAS 繼續保持僅由引力決定的軌道,那么它將于 2025 年 12 月 19 日處于距離地球最近的距離,距離大約為 2.69 億公里。
2026 年 3 月 16 日,3I/ATLAS 將在距離木星 5,400 萬公里的范圍經過,屆時朱諾號探測器上的紫外波段、紅外波段和射電波段的傳感器將能觀測到它。
所以,不久之后人們將有機會揭開 3I/ATLAS 的又一層面紗。
參考資料:
1.https://nypost.com/2025/10/23/science/interplanetary-defense-system-deployed-by-nasa-back-researchers/
2.https://avi-loeb.medium.com/the-imminent-solar-conjunction-of-3i-atlas-264a6ccd441c
3.https://www.iflscience.com/nasa-responds-to-claims-that-interstellar-object-3iatlas-is-an-advanced-alien-spacecraft-80820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10-23/doc-infuwnhi2330077.shtml
https://nypost.com/2025/10/18/science/manhattan-sized-interstellar-object-3i-atlas-emitting-alloy-never-seen-in-nature-harvard-scientist/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D%97%E6%98%9F
運營/排版:何晨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