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鳳凰網財經《公司研究院》
作者丨DW
曾創造“利潤10年增5倍”奇跡的A股小家電之王,正品嘗增長失速的苦澀。
10月23日晚,蘇泊爾發布三季報。根據三季報顯示,蘇泊爾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4.20億元,同比減少2.3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26億元,同比下降13.42%;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降至13.66億元。
業績承壓之下,蘇泊爾三位高管卻在今年5月底收完公司分紅后,迅速減持股份,于今年5月28日至30日期間合計套現542.92萬元。
曾經的“炊具大王”,也有過一段快速增長的時期。從2013到2019年,憑借炊具與小家電兩大核心業務,其凈利潤從5.89億元一路飆升至19.20億元。然而,昔日的榮光正逐漸褪色。如今的蘇泊爾,似乎正深陷中年危機。
這個曾經的國民品牌,正面臨品牌老化、產品質量問題頻發、售后服務爭議及市場口碑下滑等諸多問題。
![]()
(圖源:官網)
01 憑什么,它能成為“中國壓力鍋第一品牌”?
“蘇泊爾”的故事,始終圍繞一口鍋展開。那句“蘇泊爾安全到家”的廣告語,曾是一代人的家庭記憶。
故事的開端,它只是巨頭“雙喜”背后的一個影子。上世紀80年代,退伍軍人蘇增福的工廠,不過是為沈陽雙喜做貼牌生產的小作坊。然而,1994年,一紙斷供令,將這家小廠逼入絕境。
危機,也成了轉機。53歲的父親蘇增福與剛大學畢業的兒子蘇顯澤,決心背水一戰,創立自主品牌“蘇泊爾”。在那個壓力鍋爆炸率高達萬分之四點二的年代,他們敏銳地抓住了“安全”這一命脈。
1995年,蘇泊爾安全壓力鍋橫空出世,憑借“以舊換新”的奇招,迅速引爆市場。到1996年,蘇泊爾壓力鍋年銷量達400萬口,而當時全國市場需求量僅1000萬口,蘇泊爾一舉成為中國壓力鍋第一品牌。
2004年,蘇泊爾登陸深交所,成為“中國炊具行業上市第一股”,迎來高光時刻。上市初期,蘇氏家族合計控制公司約42.86%的股權。
![]()
(圖源:京東)
然而,巔峰之上,一個消息震驚了市場。2007年,法國炊具巨頭SEB集團(賽博集團)相中了蘇泊爾,蘇泊爾也希望借助SEB集團走出去。通過要約收購、協議受讓等方式,SEB集團獲得蘇泊爾52.74%的股份,成為控股股東。到2011年,SEB獲得蘇泊爾71.31%股權,成為控股股東。創始人蘇氏家族通過這次交易成功套現至少40.50億元。
蘇顯澤的解釋很現實:為了聯手SEB,縮短國際化進程。
SEB的入主確實為蘇泊爾帶來了短期利益。在SEB技術支持下,蘇泊爾的“無涂層不生銹”鐵鍋、“無油煙炒鍋”等成為一時爆款,公司業績也一路高歌猛進。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SEB集團對蘇泊爾的持股比例已高達83.19%。
![]()
(圖源:天眼查)
02 業績警報與人心離散:蘇泊爾的“中年危機”
曾經的A股“小家電之王”蘇泊爾,其增長引擎正在明顯減速。2025年一季度,公司凈利潤仍保持增長(4.97億元),未出現斷崖式下滑。但進入三季度,其單季凈利潤降至4.26億元,同比下滑13.42%,下滑趨勢愈發明顯。
![]()
(圖源:公告)
這并非突然的失足。回看2022至2024年,其凈利潤增速已從6.36%逐年放緩至2.97%,增長乏力早已埋下伏筆。
更值得警惕的是,盈利能力減弱的同時,截至三季度末,蘇泊爾的應收賬款已攀升至31.33億元,去年末為26.90億元,這意味著應收賬款9個月的時間增加了16.47%,表明公司在回款方面面臨壓力。
![]()
(圖源:公告)
![]()
![]()
![]()
如果說業績下滑是蘇泊爾面臨的明礁,那么高管的密集套現則是潛藏在水面下的暗流。
就在今年5月底,公司剛剛實施完年度分紅,董事蘇顯澤、副總經理葉繼德、財務總監徐波三位高管便火速減持,精準套現約542.92萬元。
這已不是蘇氏家族首次套現。據公開信息,自2011年起,蘇氏家族就多次實施股份減持計劃,蘇顯澤個人累計套現超1.7億元。
高管減持與企業業績下滑同時發生,向市場傳遞了消極信號。
![]()
二級市場上,截至10月24日午間休市,蘇泊爾股價下跌1.57%報47.06元/股,最新市值377.12億元。今年以來蘇泊爾股價微跌5%,與大盤走勢背離,昔日“鍋王”似乎正被市場重新估值。
03 “炊具大王”為何跌下神壇?
蘇泊爾今日的困境,并非一日之寒,根源在于其市場結構的失衡。
內銷方面,蘇泊爾面臨增長停滯的嚴峻挑戰。根據年報顯示,2021年至2024年,蘇泊爾內銷業務增速從10.8%驟降至-1.21%。2024年,內銷業務占總營收66.55%,下降1.21%。
![]()
(圖源:公告)
與此同時,外銷業務高度依賴SEB集團。2024年,蘇泊爾與SEB的關聯交易占公司總收入的31.42%。2024年,蘇泊爾外銷業務增速達21.07%,但其中超過90%的收入來自SEB集團。
作為SEB集團高度依賴的“代工廠”,蘇泊爾的風險正隨母公司的經營狀況而波動。國投證券分析指出,受歐洲業務低預期及美國客戶觀望態度的影響,SEB 集團2025年第三季度內生收入已下滑1.2%。這股寒意直接傳導至蘇泊爾,受母公司下調增長預期影響,蘇泊爾第三季度外銷收入應聲下滑。這并非首次,2022年,SEB訂單減少就曾導致蘇泊爾外銷收入銳減29.09%。
此外,外銷業務以代工為主,毛利率長期低于內銷。2024年,蘇泊爾外銷毛利率約18.62%,而內銷毛利率為27.69%。這種結構性差異,使得公司整體盈利能力更易受到低毛利外銷業務波動的影響。
![]()
(圖源:公告)
當外部結構如此脆弱時,近年來蘇泊爾的產品安全問題不時引發關注。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超8000條關于蘇泊爾的投訴,多款產品被曝存在安全隱患,包括煤氣灶爆炸、炒鍋涂層脫落、玻璃蓋爆炸、電煮鍋底部進水導致線路短路等。
![]()
![]()
![]()
![]()
![]()
![]()
而安全問題的背后,更深層次的是創新。蘇泊爾的研發投入長期偏低。根據年報顯示,蘇泊爾2024年研發費用約為4.70億元,僅占到營收的2.09%。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蘇泊爾2024年豪擲22.39億元用于分紅,分紅率高達99.8%。
![]()
(圖源:公告)
當電飯煲、電水壺等傳統品類仍是主力時,蘇泊爾已在早餐機、電熱飯盒等新興賽道上失去了先機。
線上渠道布局緩慢更是蘇泊爾的軟肋。根據奧維云網數據,早在2020年上半年小家電線上銷售比重平均已達80%,小熊電器線上占比達95%,而蘇泊爾線上渠道占比僅為50%左右,落后于行業平均水平。
對于市場的圍追堵截,蘇泊爾也試圖破局,啟用00后明星王源作為品牌代言人,聯合熱門IP推出聯名款產品,并與頭部主播合作開展直播帶貨。但這些遲來的努力,效果尚待觀察。
根據商派網絡科技數據,中國小家電市場規模突破5000億元,智能化、健康化、個性化成為核心趨勢。在廚房小家電這個競爭激烈的賽道,蘇泊爾能否找回昔日“炊具大王”的榮光,還是成為一個關于大公司如何迷失的案例,市場正在給出它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