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景與山景交織。攝影 | 陳慧
全文2766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
如果說,美麗是顏值在線,宜居則更多是氣質動人,兩者相輔相成,共同塑造著人的體驗感。
出品 | 貴州日報報刊社·政前方
這兩天,一份“國字號”報告在貴陽人的朋友圈刷屏,帶來雙重驚喜。
在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發布我國首份《城市綜合發展指數報告(2025年)》中,貴陽以96.39的高分摘下“美麗城市”冠軍;并入列“宜居城市”前十榜單。
這份報告的分量非同小可。首次面向城市層面構建了銜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與國內最新城市工作政策要求的評價體系,是衡量城市可持續發展水平的“體檢表”,為城市治理提供了權威科學量化支撐。
那么問題來了:從多年來名不見經傳,到如今悄然放了個“雙響炮”,爽爽貴陽憑啥?政前方與您說道說道。
![]()
南明河風光。攝影 | 陳慧
1
城市報告林林總總,但如此系統、權威、細致的“國標級”評價,實屬罕見。
在此之前,今年7月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錨定了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六個目標特征的現代化人民城市。《城市綜合發展指數報告(2025年)》圍繞的也是這六個目標,發布了六大特征測度。
先看樣本。報告選取36個發展成熟、數據公開的國內主要城市(包括4個直轄市、5個計劃單列市、27個省會/自治區首府城市)作為樣本,所有數據均來自城市公開統計年鑒、政府公報等權威渠道。
次看指標。報告圍繞“指數構建、指數應用、評估結果”三大核心內容展開,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以自主研發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標庫”為工具,篩選90項源自國際及國家標準、數據可獲取的實操指標,形成“兩級框架、多維覆蓋”的指標體系。
后看評定。評估方法采用“分類定閾值、數據標準化、等權重賦權、色標指示板”四步流程,以“指示板”直觀呈現結果,與全球可持續發展指數報告保持一致,彌補了以往評估方法非標準化、國內外政策銜接不足的短板。
看樣本準不準確、看指標科不科學、看評定公不公正,其實看的是一個關鍵:報告的公信力。
作為報告發布機構,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是基礎性、通用性、綜合性標準化科研領域內妥妥的“國家隊”。
細讀報告,北京、深圳、上海分別以85.1分、82.5分、81.4分位居綜合排名前三,杭州、濟南、天津、廣州、南京、成都、武漢躋身前十,這些城市在多維度發展中展現出強勁綜合實力。這一結果,與大眾的認知、預期基本一致。
宜居城市和美麗城市兩項指標,向來被視為一座城市“軟實力”的體現。
局限自身,或許覺得稀疏平常,環顧全國,更能體會這兩個指標的彌足珍貴。
這兩個指標是綜合排名前10的城市最集中“缺席”的指標,分別有5座和6座綜合排名前10之外的城市躋身其中——這也凸顯了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后發城市與超特大城市在“軟環境”的競爭上可以掰掰手腕。
過去,城市競爭多以經濟總量論高低。現在,綜合發展質量已成為衡量城市實力的新標尺。而貴陽的不俗表現,就是對這套“不唯GDP”復合評價體系的回應。
![]()
美麗城市排名。圖源 | 城市綜合發展指數報告
2
手捧報告,有人稱“意料之外”,更多人坦言“情理之中”。
能與諸多明星城市同臺競技,貴陽何以在“美麗”與“宜居”兩大關鍵測度中脫穎而出?
評判美麗,《報告》中如此記述:“在公園綠地建設方面,貴陽、長沙、深圳等城市表現優異,體現了城市對優化人居環境的重視。”
當聚光燈打來,有人發問:美麗能當飯吃?
黔靈山公園,憑絕佳生態常年霸榜貴州旅游熱度前十榜單,吸引四海游客游覽打卡,打小生活在此的獼猴“小老費”還成了全網追捧的網紅,美麗生態成為貴陽旅游的重要吸引物之一。
前不久的專場發布會上,更為這一發問給出了響亮回答:“十四五”以來,貴陽空氣質量優良率、森林覆蓋率穩定在99%左右和55%以上,與生態守護同頻,貴陽市經濟總量由“十三五”末的4505.23億元提升至2024年的5777.41億元,“十四五”末預計將邁上6000億元臺階。
也有人質疑:貴陽之所以美麗,吃的是貴州生態好的紅利。
實則不然。乘飛機抵達貴陽,返鄉的游子、外地的游客有一個明顯感受:從空中俯瞰到連片的綠意,貴陽就快到了!
且看公園綠地建設,當選全國首個森林城市的貴陽,“林城”是亮眼標簽,“千園之城”則是新招牌。
從綜合公園到社區微園,從山體公園到休閑長廊……這些年,貴陽堅持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在崎嶇不平的山地中“見縫插綠”建公園,累計建成各類城市公園334個,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87.92%,“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已是日常。
指針往回再撥撥,自2008年獲得“國家園林城市”稱號以來,貴陽每年都將園林綠化工作納入為民辦“十件實事”清單中。
經過多年積累,貴陽建成區綠地率40.15%,綠化覆蓋率42.07%,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85平方米,各項指標均高于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標準。
讀懂了這份持之以恒的努力,也不難理解“美麗城市”緣何花落貴陽,但要想永遠美麗,還得天天努力。
![]()
宜居城市排名。圖源 | 城市綜合發展指數報告
3
有個金句口口相傳,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美好應該“長”成什么模樣?顯然,既沒有固定模板,也沒有標準答案。
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說美麗是顏值在線,宜居則更多是氣質動人,兩者相輔相成,共同塑造著人的體驗感。
小到旅游目的地的選擇,大到擇業、安家,人們都更加追求體驗感。對于一座城市而言,所謂體驗感,更多指向城市的文化氣息、生活氣息,既要盛放得下夢想,也得棲息得下身心。
2024年末,貴陽市常住人口660.25萬人,相比上年增加19.96萬人,增長3.12%,一舉奪得“人口增量第一城”,這是貴陽連續4年保持每年10萬人口的增長。
這充分證明,美麗,做強了就是吸引力;宜居,做優了就是競爭力。
宜居貴陽是怎樣煉成的?
一在“內外兼修”。一手播綠,一手培文,PM2.5年均值長期保持優良水平,水環境治理讓“母親河”煥發新生,繡花功夫守護歷史文脈,山間晨霧、河畔晚霞、悠長文韻、漫卷煙火,讓人望得見喀斯特的奇秀、看得見流水的溫婉、記得住黔中的鄉愁。
二在“快慢相宜”。人,都是跟著飯碗走的。宜居要在宜業,所謂“快”,是數字浪潮里的疾馳、是產業轉型中的提速,敢闖敢干、求新求變。在貴陽愜意地“慢”下來喝咖啡、品好茶,快慢之間切換自如,闖創之余不失閑情雅致,美好宜居正在于此。
三在“大小共融”。大,是大戰略里的機遇、是大產業中的格局,是一座城市向上生長的力量。小,是小日子里的溫暖、是小確幸中的安穩,是一座城市讓人留戀的底氣。縱深推進“一圈兩場三改”,加碼普惠民生,真正把“每扇門后的幸福”放在心上。
成績固然亮眼,但網友的疑惑說得在理:美麗是宜居的重要組成,為什么貴陽美麗拿了第一,宜居怎么就只位列前十?
反差之間,細讀指標,有些短板不容忽視。比如看齊一流,教育、醫療、基礎設施方面還有不少弱項,物價溫差也是生活痛點,久久為功的“治堵”工程也還需要再加把勁。
如何讓因城而美的吸引力,真正轉化為因城而安的歸屬感?我們清醒意識到,在追求“創新、韌性、智慧、文明”等綜合發展維度的賽道上,貴陽仍需奮力奔跑。但也堅信,所有的付出都會被看見!
貴陽,將用十分的努力,贏得城與人的雙向奔赴。這頂“美麗城市”的桂冠,不僅是對過去的褒獎,更是向未來發出的邀約與期許。
來源 |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
編輯 | 趙子滟
統籌 | 吳亞鵬
編審 | 趙禾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