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邊境沖突的消息頻頻登上熱搜,一時間輿論場上各路“專家”紛紛發表看法,有的說“穆斯林兄弟反目成仇”,有的質疑巴基斯坦“背刺”中國。
事實究竟如何?我們還是從10月9日開始說起吧。
10月9日深夜,巴基斯坦空軍戰機越過邊境,空襲了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市中心阿卜杜勒·哈克廣場,目標直指巴基斯坦塔利班(簡稱“巴塔”)頭目努爾·瓦利·馬哈蘇德。巴方宣稱這是一次精準的“斬首行動”。
![]()
阿富汗塔利班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但他們沒有忍耐。兩天后的深夜(10月11日),阿富汗武裝部隊在邊境多地同時對巴基斯坦軍事哨所發動猛烈報復性襲擊。 炮火照亮了興都庫什山脈的夜空。
雙方對戰斗結果的宣稱差異巨大。阿富汗方面稱其行動破壞了25個巴基斯坦軍方哨所,造成58名巴士兵死亡。巴媒則稱,巴基斯坦方面破壞了21個阿富汗邊境哨所,并使用火炮打擊了多處阿富汗邊境軍事設施,據估計超過200人被消滅。
巴基斯坦隨即關閉了與阿富汗之間的兩個主要貿易口岸和多處次要交通線。 這條貿易路線是內陸國家阿富汗的重要物資通道,封鎖邊境等于掐住了阿富汗的經濟咽喉。
表面看,這是一場由反恐引發的軍事沖突。但背后,藏著百年恩怨與新仇舊恨。
這一切,得從一條129年前劃定的邊界線“杜蘭線”說起。這條全長超過2000公里的邊界線,是1893年英國殖民者劃定的。 這條線硬生生將當地的普什圖族一分為二。
![]()
巴基斯坦獨立后,繼承了這條邊界線。但歷屆阿富汗政府,特別是受普什圖民族主義影響的,始終拒絕承認。他們認為這是殖民遺產,沒有合法性。
更麻煩的是,這條線成了恐怖分子的溫床。恐怖組織“巴基斯坦塔利班”(簡稱“巴塔”)利用邊境地帶的復雜性,在兩國之間流竄。 他們在巴基斯坦境內發動襲擊,然后逃回阿富汗一側躲避追捕。
根據巴基斯坦沖突與安全研究所發布的統計,今年8月,巴境內共發生143起武裝襲擊事件,較7月激增74%,單月死亡人數為2014年2月以來新高。其中絕大多數襲擊與“巴塔”有關。
巴基斯坦忍無可忍。在他們看來,阿富汗塔利班雖然承諾不讓領土被用來威脅他國,但既無意愿、也無能力與“巴塔”徹底切割。
![]()
除了反恐,難民問題更是火上澆油。巴基斯坦認為恐怖分子藏匿在阿富汗難民中。根據阿富汗難民和遣返事務部門的統計數據,2025年以來已有超過100萬難民被從巴基斯坦遣返回阿富汗。
如此龐大的難民潮突然涌回,讓阿富汗本已脆弱的經濟和社會結構不堪重負。貧困、失業、失學等問題雪上加霜,也使部分阿富汗人加重了對巴基斯坦的仇視情緒。
然而,最讓巴基斯坦警覺的,是印度的突然介入。
就在巴基斯坦空襲阿富汗的同一天(10月9日),阿富汗外長穆塔基正在印度進行“破冰訪問”——這是塔利班重新執政4年來,阿富汗外長首次訪印。
印度外長蘇杰生與穆塔基會談后,宣布恢復與阿富汗的全面外交關系,重開駐喀布爾大使館。 更讓巴基斯坦惱火的是,印阿兩國宣布恢復全面外交關系。 對巴基斯坦來說,這無疑是雙重挑釁。東面有老對手印度,西面現在又可能出現一個親印的阿富汗。如果兩國聯手,巴基斯坦將面臨東西兩線受壓的戰略困境。
![]()
那么,中國在這場沖突中是什么立場?
沖突發生后,中國外交部對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決定實施臨時停火表示歡迎和支持。中方支持兩國保持冷靜克制,實現全面持久停火。 中國最關心的是地區穩定和在當地人員、項目的安全。
中國的關切實實在在。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中國在巴基斯坦有大量投資。而“巴塔”及其關聯組織,曾多次襲擊在巴中國目標和人員。
有人擔心巴基斯坦與美國走近是不是會冷落中國。這種擔憂為時過早。
巴基斯坦和美國在反恐問題上有共同利益。但巴基斯坦很清楚,跟中國的關系才是它長遠發展的依靠。
在多國斡旋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在10月19日于卡塔爾多哈簽署了停火協議。雙方承諾通過對話解決爭端,不得對彼此采取敵對行動。
但停火不等于和平。雙方對協議的理解就有分歧。巴基斯坦強調“來自阿富汗的跨境恐怖主義將即刻停止”,而阿富汗方面則側重“和平、相互尊重以及保持牢固和建設性的睦鄰關系”。
關鍵是,“巴塔”及其附屬組織并未參與多哈談判,因此兩國政府達成的停火協議對其并無約束力。 如果“巴塔”繼續在巴基斯坦境內發動襲擊,巴基斯坦很可能再次越境打擊,沖突又會重啟。
即便在臨時停火期間,沖突也未曾真正停止。例如在10月18日,巴基斯坦軍方再次對阿富汗邊境地區的恐怖分子發動“精準空中打擊”,聲稱打死至少70名武裝人員。
![]()
這場沖突給我們三點深刻啟示:
第一,殖民遺產仍在毒害當代世界。 杜蘭線這條129年前劃定的邊界,至今仍是地區動蕩的根源。西方殖民者當年為方便管理,隨意劃分邊界,拆散民族,種下的惡果至今仍在發酵。這不是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獨有的問題,放眼全球,許多地區沖突背后都有殖民主義的幽靈。
第二,反恐不能選擇性、工具化。 巴基斯坦指責阿富汗庇護“巴塔”,但阿富汗也曾指責巴基斯坦庇護對抗阿富汗政府的武裝分子。在反恐問題上實行雙重標準,最終只會讓恐怖分子有機可乘,讓地區安全形勢更加復雜。徹底鏟除恐怖主義,需要的是地區國家的共同努力,而不是相互指責或借反恐之名謀取地緣政治利益。
第三,小國在大國博弈中生存需要高超智慧。 巴基斯坦身處中美之間,阿富汗位于地區勢力交匯處,兩國都面臨如何平衡與各大國關系的挑戰。對巴基斯坦而言,如何在保持與美國反恐合作的同時,不損害與中國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是一場考驗。對阿富汗來說,如何在鄰國與域外大國間找到平衡點,直接關系到國家重建與發展。
邊境沖突暫時平息了,但引發沖突的根本問題一個都沒有解決。 杜蘭線的合法性爭議還在,“巴塔”仍然在阿富汗境內活動,難民問題持續發酵,印度因素日益凸顯。
10月25日,雙方將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再次會晤,商討停火協議的落實細節。 但過去的歷史表明,類似的停火協議往往難以持久。
![]()
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是“搬不走的鄰居”,地理上如此,地緣政治上也是如此。兩個鄰國如何相處,不僅關系到兩國人民,也關系到整個地區的穩定與發展。
對中國而言,一個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符合我們的核心利益。我們會繼續勸和促談,推動通過對話解決問題。但最終,和平與否,還是要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自己有沒有智慧和勇氣走出歷史的陰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