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焦女士家2024年新買的智能門鎖,竟讓陌生男子靠指紋多次解鎖進入家中,不僅賴著睡覺還到處撒尿搞破壞。品牌方只說可能是“指紋太像導致誤識率高”,概率極低。本文結合這事扒一扒智能鎖的安全漏洞,詳解涉事各方的法律責任,再看看網友們的真實吐槽,最后聊聊咱們普通家庭該怎么防坑。
一、事件復盤:指紋鎖變“歡迎門”,陌生人自由進出還搞破壞
10月23日,北京焦女士的遭遇讓全網后背發涼。10月19號上午,她翻家里監控時直接嚇懵了:一個完全不認識的陌生男人,竟然用指紋打開自家智能門鎖,堂而皇之地進了屋。
更氣人的是,這男的不是偷東西,而是直接在屋里躺下睡覺,睡醒了還故意搞破壞——家里到處都是他的尿,簡直把別人家當成了隨意糟蹋的垃圾場。焦女士說,這防盜門和智能鎖是2024年剛配套買的,本想著圖個安全方便,結果反倒成了“安全隱患”。
事發后她趕緊聯系品牌方,區域銷售管理人員給出的解釋讓人無語:“可能是兩個人指紋非常接近,導致鎖的誤識率(認假率)提高了,不過這種概率特別低。”目前品牌方只說要把換下的鎖寄回工廠檢測,但沒給任何明確的解決方案。
要知道,市場監管總局之前抽查智能鎖,不合格率高達23.3%,黑貓平臺上關于智能鎖的投訴都過萬條了。焦女士這事兒看著是小概率事件,可落在誰身上都是天大的麻煩。
![]()
二、法律拆解:闖門的男子犯法嗎?品牌方要擔責嗎?
1. 陌生男子:非法侵入+故意毀財,刑事民事責任都跑不了
可能有人覺得“沒偷東西就算了”,但法律可不這么看。根據《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條,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最高能判三年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這男的沒經過焦女士同意,多次用指紋開門進家,光這行為就已經涉嫌非法侵入住宅罪了。
更別說他還在屋里撒尿搞破壞,這又觸犯了《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的故意毀壞財物罪。就算破壞的財物價值沒到刑事立案標準,也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最少得拘留5天,還得罰款。焦女士完全可以收集監控錄像、現場照片這些證據,既要求警方追究他的刑事責任,也能索賠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賠償。
2. 品牌方:產品可能有缺陷,賠償責任跑不掉
品牌方說“概率極低”就完事了?根本不行。新國標早就要求智能鎖的指紋識別必須能防偽造、防誤識,焦女士的鎖才用了沒多久就出這種大問題,很可能是產品本身有質量缺陷。
根據《民法典》,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生產者和銷售者都得承擔侵權責任。焦女士家的門鎖是配套購買的,不管是門鎖廠家還是防盜門品牌方,都得對這事負責。要是檢測結果真的是鎖的誤識率超標,她不僅能要求退換鎖,還能索賠家里被破壞的損失,甚至包括這段時間的租房費用和精神損失費。
三、網友炸鍋:誰還敢信智能鎖?這些吐槽扎心了
這事一曝光,網友們的吐槽直接刷屏,不少人都分享了自己的糟心經歷:
“我家小米鎖之前把外賣員認成我開門了!當時我正在屋里看電視,外賣小哥都懵了,從那以后我出門必反鎖” 。
“別信什么‘概率極低’,市場抽查四分之一都不合格,這概率還低嗎?我寧愿用鑰匙,起碼不會讓陌生人隨便進”。
“重點是進了門不偷東西只搞破壞,這也太變態了!品牌方必須賠,這已經不是鎖的問題,是人身安全隱患了”。
“之前看到有人家智能鎖凌晨自己開了,現在又來指紋認陌生人,這哪是智能鎖,分明是‘開門揖盜鎖’”。
也有網友給出了實在建議:“買智能鎖別貪便宜,300塊的和3000塊的真不一樣,一定要選大品牌,還得看質檢報告”。
結論:智能鎖到底還能不能用?這幾個問題必須較真!
焦女士的遭遇給所有用智能鎖的家庭敲了警鐘:我們花大價錢買智能鎖,圖的是安全,不是給陌生人開“方便之門”。
現在問題來了:你家的智能鎖真的安全嗎?品牌方所謂的“低概率”,到底是技術缺陷的借口,還是真的偶發事件?如果檢測結果出來是鎖的問題,品牌方該給出怎樣的賠償方案?更關鍵的是,市面上那么多不合格的智能鎖,該誰來監管?
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家智能鎖出過問題嗎?你覺得智能鎖的安全漏洞該怎么解決?咱們一起避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