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樊城城破,龐德和于禁一同被俘。
面對關羽的勸降,于禁雙腿一軟,歸降活命,龐德則破口大罵,堅決不降,這讓關羽很吃驚。
畢竟龐德在過去幾十年里,可是改換門庭好幾次的。
先跟著馬騰,后跟著馬超,馬超反曹失敗后,投奔了漢中的張魯,而后馬超歸降劉備,龐德依舊留在張魯身邊,直到曹操平定漢中后,才歸降曹操。
這么一看,龐德的經歷和呂布差不多,而且跟著曹操才不過四年,忠心度有限,在加上龐德兄長也在漢中,于情于理,關羽都要勸降一番。
因而俘虜后,關羽很自然地表示:“卿兄在漢中,我欲以卿為將,不早降何為
但龐德怎么回答的呢?直接辱罵:“豎子,何謂降也!魏王帶甲百萬,威振天下。汝劉備庸才耳,豈能敵邪!我寧為國家鬼,不為賊將也
好家伙,關羽、劉備連帶著一起罵。
后面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關羽直接斬殺了龐德。
關羽是因為辱罵自己而怒殺龐德嗎?還真不是,真實的原因是龐德把投降的路子給堵住了,大家沒得談了,順便成全了龐德的氣節。
二爺的氣量可沒這么小
而龐德如此堅貞,真的是忠心于曹操嗎?非也,只是有苦說不出罷了。
先說說關羽這邊。
經常看歷史的小伙伴都知道,很多降將一開始都是拒絕投降的,但后來又接受投降。
盡管史書上將這些歸咎于感化,實際上不過是討價還價后的拍板成交罷了。
正常的情況下,對方來勸降,俘虜先是哭天喊地地要殉國,然后表示我主公待我不薄,豈能歸降?然后絕食抗議,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
實際上表達的意思,我以前的主公對我不薄,想要我歸降,你要開出合適的價位。
二爺當年也投降過,但價碼是只降漢帝,不降曹操,一旦得知劉備消息就走
對方心領神會,開出價碼。
如果不樂意,俘虜會把來勸降的那個人痛罵一頓,意思是開出的價碼不滿意,還得增加。
到了這個時候,能拍板的人會親自來,要么披衣服、給他宅院、給他美食之類的,上演一出溫情脈脈的戲碼,意思是同意對方的加價行為。
到了這個地步,俘虜會表現一副感激涕零的樣子,表示今日遇得明主了,然后賓主盡歡。
但這個潛臺詞就是價碼合適,我同意歸降。
就拿后世的洪承疇舉例子。
洪承疇被俘后,皇太極立即命人打掃三官廟讓洪承疇居住,表達要勸降的樣子。
隨后皇太極派了一波又一波的人來勸降,都被洪承疇給罵了回來。
洪承疇是對大明忠心嗎?非也,只是皇太極出的價碼不夠而已,這一點被范文程發現了。
范文程看到洪承疇居然彈掉房梁上灰塵,就知道他是一個貪生怕死之人,就告訴了皇太極:“承疇不死矣,承疇對敝袍猶愛惜若此,況其身耶
雖說皇太極也讀過不少書,但此前哪里理解這其中的彎彎曲曲?經過范文程點撥后,親自來勸降:“上自臨視,解所御貂裘衣之曰:先生得無寒乎?承疇瞠視良久,嘆曰:真天命主也!乃叩頭請降。”
披個衣服就叩頭請降?說白了,還不是皇太極的許諾給到位了。
可見自古以來,對于勸降的套路,大家都門清,因而關羽俘虜龐德后,也是按這個路子走的。
“卿兄在漢中,我欲以卿為將,不早降何為”其實有兩層含義。
前半句是給龐德一個臺階,表示我要勸降你,后半句開價,即讓龐德在自己麾下為將。
關羽想著,要是龐德不滿意在自己麾下,或者要更高的價位,此時應該義正言辭的表示曹操對自己不薄,自己要效忠于曹操,然后絕食抗議。
到了這一步,關羽將會按照劇本一樣,親自披衣服,命人拿來酒食之類的。
哪怕龐德辱罵,關羽也會心領神會,知道龐德需要劉備勸降,他會把龐德送到劉備這邊,讓劉備接續后面的勸降。
可龐德呢?罵倒是罵了,但后面這句“我寧為國家鬼,不為賊將也”,算是將勸降的路子堵死了,辱罵關羽可以,暗示需要劉備來談,但辱罵劉備這個主公,劉備還怎么勸降?豈不是堵了勸降之路?
對于關羽而言,這完全是聊不下去的態度。
關羽想談,龐德表示沒得談。
畢竟關羽也是被俘虜投降過的人,知道這一套流程,也明白龐德意思,既然如此,關羽還有什么好說的?成全他就是了。
以上就是關羽殺龐德的根本原因。
至于龐德為何求死,并非忠誠于曹操,純粹是為了家人活命罷了,畢竟妻兒老小可都在曹操手上呢。
事實上,自龐德跟著張魯投降曹操之后,他已經沒有其他選擇了,除非能帶著家人在曹操來之前跑到成都找到馬超,否則下輩子只能一直跟著曹操這條路。
就算投降了曹操,也得小心翼翼
而且就算投降了曹操,也得小心翼翼。
畢竟此前跟著馬超在渭水大敗曹操,舊主、兄長全在劉備那方,很容易引起曹操猜忌,再加上是客居在張魯那里的降將身份。
不求在曹操這邊混的多好,能不被懷疑就已經燒高香了,甚至混的不好,妻兒老小還被他所累。
所以,為了能讓妻兒老小過的好一點,只能拼了命的打出自己的價值。
漢中一戰,龐德冒死救主,但還是免不了被曹操麾下將領懷疑,最終搞得流言四起。
沒辦法,龐德只能立下軍令狀,然后抬棺上陣,還不得不多次公開表示自己和關羽勢不兩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這么做是為了什么呢?還不是為了家人。
龐德又不是傻子,吃飽了撐沒事把這些話掛在嘴邊,無非是懷疑龐德的人太多,他只能用這個態度來反擊與保護自己。
畢竟襄樊之戰這樣的情況,荊州刺史,南鄉太守各種高官投降,像龐德這種降將,還和劉備勢力沾親帶故的人,是優先懷疑的對象。
對于他而言,立下戰功,可以穩固地位,家人因此受益,戰死了,曹操也不會虧待他家人,所以,他不能學于禁那樣投降,畢竟他在曹操這邊沒有根基,底子薄,于禁靠關系可以避免家人問斬,自己就不好說了。
要知道馬超的三次滅門慘劇他可都是親歷者。
第一次,關西聯軍戰敗,馬騰一族被曹操全部處決;
第二次,雍州土官楊阜、趙昂、姜敘等人背叛馬超,處死馬超妻楊氏及所有子嗣;
第三次,馬超投奔劉備,曹操處死了馬超之子馬秋,馬超續弦董氏被賜給了閻圃,馬秋可是馬超在世的唯一骨血。
想到這里,龐德的精神怕是更加崩潰,只能速死以證明自己。
說實話,關羽算是一個厚道人,知道曹操是什么性格,也知道曹魏集團降將后家人會遇到什么情況。
關羽也算厚道,成全了龐德
但凡關羽缺德一點,好吃好喝供養著龐德,沒事把龐德拉出來演個戲,就算龐德沒有投降,但曹操會認定他投降,其妻兒老小也必定立馬下獄,下獄之后什么結果,大家都知道,到時候就算龐德不投降也得投降了。
更毒辣一點,直接放龐德回去,以曹操的猜忌,怕不是龐德一家直接處死。
好在關羽從不做如此卑劣之事,也知道龐德的難處,殺了龐德,成全對方的名聲。
事實證明,龐德這步棋走對了。
跟著自己三十年的于禁投降,投降自己不到四年的龐德卻堅貞不屈,曹操不由得感嘆:“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甚至一度“聞而悲之,為之流涕”。
如此一來,為了樹立典型,自然會加倍對龐德家人好,龐德兩個兒子都封為了列侯,而曹丕繼位后,不僅追謚“壯侯”,還將龐德四個兒子都封為關內侯,讓龐氏一族過的舒舒服服。
從不計前嫌勸降龐德,到成全龐德,關羽踐行了自己義薄云天的品性,而龐德以忠貞死節換取家族存續與身后名節,皆大歡喜。
只是關羽和龐德之間的心領神會,龐德兒子龐會未能理解,反而將關羽視為殺父仇人。
四十四年后,龐會跟著鐘會、鄧艾伐蜀,破了成都后,斬殺關羽滿門,這就有不地道了。
畢竟蜀漢已經投降了,要是關家密謀復國,倒也說得過去,可關家沒動作。
龐會卻打著報仇的旗號,行恩將仇報之實,屬實有些難繃。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