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造船博物館是位于上海市黃浦區魯班路600號江南造船大廈的綜合類博物館,前身為2004年開放的江南造船廠廠史博物館,它是上海唯一的跨越三個世紀的造船行業大型博物館,濃縮了1865年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建立141年的歷史,展示了中國近代科技發展史、近代工業發展史、近代國防發展史的變遷。
![]()
江南造船廠是洋務運動重大成果
1865年,在清朝兩江總督李鴻章的支持下,其心腹愛將、蘇松太兵備道丁日昌積極籌措資金,在上海虹口等地建立了當時中國最重要的軍工廠——江南制造總局,這同時也是李鴻章等洋務派建立的最大規模軍工企業。但由于西方列強不許中國自行發展軍工產業,兩年后江南制造總局被迫從虹口租界搬走,遷至黃浦江畔的高昌廟陳家港。
當時的高昌廟一帶還是一片荒蕪,僅有大片農田,因此江南制造總局順利占用了70多畝土地,興建了大片廠房;同時還借助靠近黃浦江的便利,建造了一座長達99米的泥質船塢。就是在這座船塢里,近代愛國科學家徐壽及其兒子徐建寅等人自行研制了中國第一艘大型機器輪船,于1868年7月29日正式竣工。
![]()
曾國藩調走后,遭受多年冷遇
下水試航的當天,黃浦江兩岸觀者如堵。此后該船又從上海駛往南京。時任兩江總督的湘軍統帥曾國藩(李鴻章已于1867年轉任湖廣總督)于下關碼頭登上這艘新船,一直行駛到采石磯、翠螺山附近的江面。欣喜之余,曾國藩親自以“四海波恬,廠務安吉”之意,將這艘船取名為“恬吉”號(后為避光緒帝載湉的名諱,又改為“惠吉”號)。不久,江南制造總局又先后建造了7艘軍艦,其中就包括中國第一艘暗輪推進的蒸汽戰艦——“操江”號。
但中國的軍工造船業畢竟起步太晚,距離西方列強仍有太大差距,始終入不了李鴻章等實權大臣的法眼。1870年,李鴻章赴北京任直隸總督,并兼任北洋通商大臣,大張旗鼓的開始打造北洋艦隊。但在采購軍艦過程中,他聽信了洋顧問威妥瑪、赫德等人“制造耗費,購雇省事”的謬論,將大筆白銀用于從海外采購,江南制造總局的造艦事業因缺乏資金而被迫中止,那座巨大的船塢也因此一直閑置近30年。
![]()
迎來獨立發展契機,又趕上清朝覆滅
直到1904年,兩江總督周馥上任后立志復興船廠,并提出了“劃分船塢,改照商辦”的方針,將船塢從江南制造總局中獨立出來,并命名為“江南船塢”,采用商業化運行,不僅生產軍艦炮艇,還生產民用船只,為江南船塢開辟了新的道路。此后6年,江南船塢累計造船136艘,其中便包括海軍大臣載洵的座艦、500噸級的“聯鯨”號。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后,清政府迅速垮臺,江南船塢也在幾個月后正式被新成立的國民政府接收,再次改名為“江南造船所”,又一次迎來了新的黃金發展時期,不僅承接國內紛至沓來的訂單,還承接不少國外訂單,其中就包括美國運輪部訂制的4艘大型運輸船,每一艘滿載排水量都達到14750噸,而且船上的發動機、輪軸等許多重要部件都由江南造船所下屬工廠自行制造。
![]()
就是靠著這筆巨額訂單,江南造船所“鳥槍換炮”,不僅新建了4座大型船臺,擴建了廠區,還添置了新式車床等76臺大型機器,連所有的蒸汽動力機也改成了電動機,工人也從3000余人猛增至8000人。
![]()
展覽的“遠望一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