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日,王自如上了熱搜。
這次不是因為測評新手機,也不是因為又跟誰battle了,更不是和格力董明珠又有什么新聞爆出來,而是因為一張照片,綠皮火車上吃泡面的照片。
![]()
王自如自己倒是坦誠,在節目里直接說了:負債約1億,被限高了,飛機高鐵都坐不了,只能選擇這種出行方式。
現在第一目標是還錢,解決所有股東的回購邀約,小一個億。
我看到這新聞第一反應不是好玩,當然也不是同情,而是覺得特別真實。
創業這事兒,從來不是只有成功學雞湯,更多的是這種從云端跌到泥地的故事。
只是大部分人跌了之后躲起來了,王自如還在鏡頭前。
![]()
你想,2010年代初王自如可是數碼圈的頂流。
中國第一條數碼開箱視頻是他拍的,Zealer工作室那會兒火到什么程度?連不看測評的人都知道他。
2014年跟老羅那場三小時辯論,全網圍觀,雖然被羅永浩全程壓制,但可見當時知名度有多高
后來去了格力,擔任副總裁,參與渠道改革。
結果2021年離職,緊接著就是跟之前的投資人、股東的糾紛,債務問題開始暴露。
![]()
有人說他高開低走,有人說他眼高手低,反正罵聲鋪天蓋地。
但這里面有個很多人沒看懂的地方:王自如欠的這1億,不是他拿去揮霍了,是股東回購邀約。
啥叫回購邀約?
就是當初投資人給你錢的時候,簽了協議,如果公司沒達到預期業績,你得按約定價格把股份買回來,而且還有很高的利息。
這玩意兒是創業圈最狠的一把刀,看著是融資,其實是對賭。
你贏了,皆大歡喜。
你輸了,不光公司沒了,還得倒欠一屁股債。
很多創業者最后走投無路,甚至上天臺什么的,不是因為公司倒閉,是因為對賭協議要履行。
王自如算是還在掙扎的,至少還在想辦法還錢。
為什么非要上節目,非要讓全網都知道你負債1億、坐綠皮火車?
實話實說,這就是在炒作,是立人設,還債題材做自媒體確實好用,當年羅永浩也用過。
真還傳嘛,都懂。
![]()
![]()
王自如現在轉型做AI測評,6月份在B站改名叫王自如AI,說要做AI內容創業,高度聚焦AI應用。
為啥選這個?
他自己說得很直白:來錢快,資源整合也快。
這話很功利,但也挺真實。
欠了1億的人,還跟你談情懷談夢想,那才是裝。
還有個細節很有意思。
王自如說,不要在沒開始之前畫地為牢,要在運動當中找轉機、找機會。
![]()
這話聽著像雞湯,但放在他的處境里,其實是一種求生本能。
你欠了1億,被限高,你要是停下來想,肯定越想越絕望。
只能往前沖,邊跑邊找機會。
所以我看王自如這事兒,不覺得他有多慘,也不覺得他有多勵志,我就覺得這才是創業的真相:大部分人最后都是這個下場,只是有人藏著掖著,有人攤開了說。
你看那些成功學文章,永遠在講馬云當年多苦、劉強東睡過地板,但他們不會告訴你,更多的創業者連睡地板的機會都沒有,直接被債務壓死了。
王自如至少還能坐綠皮火車出差,說明他還在掙扎,還沒被徹底壓垮。
![]()
可能有大佬問了,那王自如到底能不能翻身?做AI測評真的能還上1億?
但我知道一件事:王自如現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給自己創造翻身的可能性。
做內容攢流量,做播客積累人脈,接受采訪維持曝光度,這些看起來很Low的事情,其實都是在給自己買時間。
創業這事兒,很多時候拼的不是誰跑得快,而是誰能撐得久。
我見過太多創業者,一遇挫折就崩潰,要么躲起來不敢見人,要么抱怨大環境、抱怨投資人。
王自如至少沒進入這個階段,他欠了錢不藏著,轉型也不遮遮掩掩,還主動站在鏡頭前,這份坦然至少說明他心態還沒崩。
羅永浩當年,也就是因為心態沒崩,才又一次站起來了。
說到底,王自如這事兒給所有創業者上了一課:對賭協議是魔鬼契約,簽之前想清楚。
還有就是,別把創業想得太美好,更別把自己想得太厲害。
最后說句實在話:創業不是電視劇,沒有那么多逆風翻盤的戲碼。
王自如在綠皮火車上吃泡面,好歹,還有節目的鏡頭對著他,他慘,但又不是真的慘。
大部分人的結局就是平平淡淡,能還上債、保住房子就不錯了。
這就是創業最殘酷也最真實的地方。
各位大佬覺得呢?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