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湖的思念
管恒慶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明朝狀元第一大才子楊慎(號升庵)的這首《臨江仙》詞,作為電影《三國》的片頭曲,一經歌唱家楊洪基的演唱,便風靡大江南北,成為經典歌詞。
楊慎的妻子黃峨,是尚書黃珂的女兒,蜀中四大才女之一。他們婚后住在桂湖邊的榴閣,花前月下,詩詞唱和,伉儷情深。但事與愿違,黃峨和楊慎只在一起享受了五年的幸福時光,楊慎就因為“大禮儀”事件被貶謫到了云南。從此以后他們隔山隔水,不能見面,唯有思念……
![]()
黃峨(2024年8月9日蓬州閑士攝于遂寧中國宋瓷博物館東川巨邑—遂寧歷史文化展,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勞燕分飛江陵別
嘉靖三年(1524年)秋,楊慎因“大禮儀”而觸怒明世宗朱厚熜,下獄兩次受到廷杖,死而復生,最后被謫戍云南永昌衛。
秋風蕭瑟,蒹葭蒼蒼。楊慎身披紅色囚衣,項戴沉重枷鎖,由解差押送出京城,連和家人告別的機會都沒有。黃峨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肝腸寸斷,悲憤滿腔。她急忙收拾行裝,趕赴渡口,誓與丈夫同生死共患難。黃峨對丈夫仗義執言而遭到流放的后果毫無怨言,而且深表同情,悉心勸慰,殷情照顧。她不辭辛苦,千里跋涉,一路親自護送。
![]()
新都桂湖公園楊慎塑像(2025年9月13日蓬州閑士攝,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這一年十二月十五日,正是隆冬季節,北風呼嘯,寒意襲人。船已經到了江陵,楊慎將從這里上岸,經湖南、貴州到云南。從此以后,山川險峻,道路崎嶇;楊慎看到妻子風塵滿面,疲憊不堪,再也不忍心讓她向前護送了,勸妻子回新都老家。
楊慎與黃峨即將離別,他們冒著朔風飛雪,立于江陵渡口,難分難舍,悲淚縱橫。楊慎觸景生情,寫了《臨江仙?江陵別內》:
楚塞巴山橫渡口,行人莫上江樓。征驂去棹兩悠悠,相看臨遠水,獨自上孤舟。卻羨多情沙上鳥,雙飛雙宿河洲。今宵明月為誰留?團團清影好,偏照別離愁。
作為待罪之人,自是身不由己,只能在此與愛妻揮淚告別,其心中充滿了難言的悲傷。本為恩愛夫妻,卻就此勞燕分飛,兩地茫茫。他們不忍惜別,但因黃峨要回家伺候老母,又無法不別。各自登船后頻頻相望。當楊慎隔水看著妻子孤苦一人獨自遠去時,這種難分難舍的情感達到了高潮。“相看臨遠水,獨自上孤舟。”語淺意深,辭盡情長。更有甚者,偏偏是在他備嘗與愛妻離別之苦,深感寂寞孤單之時,空中生起一輪明月,把皎潔的月光投射在身上。圓月本來象征與家人團圓,可是楊慎卻面臨遠赴蠻荒之地與家人長期分離的慘淡現實,這不禁引起了他無限的哀愁與長嘆。
黃峨讀罷此詞,悲痛欲絕,縱有萬語千言,也不知從何寫起。她在回蜀途中,心潮起伏,情思迸發,一口氣寫下了《羅江怨?閣情》四首,其一云:
空庭月影斜,東方亮也。金雞驚散枕邊蝶。長亭十里、陽關三疊,相思相見何年月。淚流襟上血,愁穿心上結,鴛鴦被冷雕鞍熱。
黃峨這首用血和淚寫成的散曲,追憶了她和楊慎在江陵惜別的心情,讀來感人至深,催人淚下。
詩詞共情寄滇南
當初黃峨和楊慎結婚時,是“尚書女兒知府妹,宰相媳婦狀元妻”。而今日回到新都,衣服襤褸,面容憔悴;作為罪犯之妻,還要受到鄉鄰的冷嘲熱諷和白眼看待;但她強壓悲痛,含辛茹苦,孝敬公婆,教哺子侄,為遠謫異地的楊慎操持家務,排難分憂。對楊慎的愛支撐黃峨度過漫漫長夜,生活的唯一樂趣便是與楊慎書信往來,傾述自己與丈夫的離別相思之苦。
又到中秋節了,黃峨孑然一身來到桂湖,沿湖桂樹正綻蕊飄香。她觸景生情,往事歷歷在目:就在楊慎到京城復職的那一年中秋之夜,夫妻二人在桂湖賞月。他們依偎湖邊,一對倩影倒映湖中,和桂影一起晃動著。就在此時,楊慎摘一枝金桂插在她烏黑的發髻上,隨即口占一絕:“銀漢無聲下玉霜,素娥青女斗新妝;折來金粟枝枝艷,插上烏云朵朵香。”眼前景物依舊,楊慎遠謫異鄉,教我如何不想他……
![]()
今日桂湖風光(2025年9月13日蓬州閑士攝,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秋夜更深了,桂湖風雨連綿,桂花搖落深知丈夫悲。黃峨登上城垣,遙望南天,頓生惆悵之感。她回到寓所,思戀之情瘋長,情不自禁的寫下了廣為流傳的《黃鶯兒》散曲:積雨釀春寒,看繁花樹樹殘。泥途滿眼登臨倦。云山幾盤,江流幾灣,天涯極目空斷腸。寄書難,無情征雁,飛不到滇南。”后來,楊慎讀到這首情深意遠的散曲,百感交集。
嘉靖八年(1529年),因父親楊廷和去世,楊慎趕回新都治喪,夫妻得以短暫會面。相見時難別亦難。明世宗和楊慎好像有什么深仇大恨似的,他在位六次大赦,就是死活不肯赦免楊慎。
花開花落,春去春回。楊慎和黃峨在孤苦和相思中守望著他們的愛情。
黃峨從滿頭青絲等到兩鬢斑白,三十多年里,她在新都老家照顧楊家老小,同時深受思念之苦,而唯有詩詞,才能表達她對丈夫的摯愛和不舍。
失題?黃峨
淚珠紛紛滴硯池,斷腸忍寫斷腸詩。
自從那日同攜手,直到而今懶畫眉。
無藥可治長恨夜,有錢難買少年時。
殷勤囑咐春山鳥,早向江南勸客歸。
寄外?黃峨
雁飛曾不度衡陽,錦字何由寄永昌。
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詔風煙君斷腸。
曰歸曰歸愁歲暮,其雨其雨怨朝陽。
相聞空有刀環約,何日金雞下夜郎?
飛雁不到,錦書難托。丈夫何年何月才能特赦歸來啊?黃峨聲淚俱下,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名篇《寄外》表達了對丈夫的深切思念。楊慎讀罷此詩,五內俱焚,一口氣寫下了三首《青嶺行寄內》,其一云:青嶺絕塞怨離居,金雁橋頭幾歲除。易求海上瓊枝樹,難得閨中錦字書。
迢迢路途沒有阻斷黃峨與楊慎的思念,匆匆歲月也沒有降低黃峨與楊慎愛情的溫度。在最美的年華里,盡管青春都用來思念,盡管長夜都用來守候,但只要在深邃的夜空中,相隔千里的倆人能共賞一輪明月,共聞桂花芳香,也就足夠了。
漫長的思念和等候,等來的是丈夫逝世的消息。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七月六日,楊慎病逝于云南昆明寓所。噩耗傳來,黃峨泣不成聲,悲痛欲絕。她不惜以花甲之年徒步奔喪,走到瀘州遇上楊慎的靈柩。她仿照南北朝才女劉令嫻的《祭夫文》,自作哀章,言辭悲愴哀惋,聞者無不垂淚。隆慶三年(1569年)黃峨病故。她和丈夫一樣活到了71歲,并實現了與丈夫“生同心死同穴”的愿望。
![]()
楊慎畫像 梅凱 作(四川省方志管館 藏)
文化傳承澤后人
我們在人群中孤獨,你在孤獨中勇敢。愛的力量,能使對方不甘沉淪,鼓足勇氣,踔厲奮發。楊慎面對人生的起落沉浮,從容淡定。在長達三十五年的邊陲謫戍生涯中,他博涉百家,潛心治學,生平著作達四百余種;且內容極廣,包含文學、史學、醫學、經學、民俗學、考訂、音韻、文藝批評、書畫評論等,幾乎囊括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明史?本傳》稱“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為第一。”
桂湖原名南亭,新都驛,因楊慎常游覽其間,沿湖廣植桂樹,并寫下了《桂湖曲送胡孝思》一詩,“桂湖”因此得名。
君來桂湖上,湖水生清風。清風如君懷,灑然秋期同。君去桂湖上,湖水映明月。明月如懷君,悵然何時輟。湖風向客清,湖月照人明。別離俱有憶,風月重含情。含情重含情,攀留桂枝樹。珍重一枝才,流連千里句。明年桂花開,君在雨花臺。隴禽傳語去,江鯽寄書來。
![]()
天府第一湖,勝境華夏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新都縣人民政府擴大桂湖公園規模,打造桂湖八景,景點周圍栽種柳樹,湖中種植荷花。公園中還建有楊升庵紀念館、黃峨館、中山堂碑林、新都博物館;桂湖一側還保留成都平原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墻——新都古城墻。
![]()
新都桂湖公園綠樹掩映下的升庵祠(2025年9月13日蓬州閑士攝,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桂湖公園里還有一處紅色文化紀念地湖心樓——中共新都特支所在地舊址。1928年,中共新都特支成立后,在湖心街開辦了“通俗圖書館”,開展革命活動,傳播新思想新文化。
![]()
新都桂湖公園湖心樓,1928年中共新都特支在這里成立(2021年10月31日蓬州閑士攝,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
新都桂湖公園湖心樓簡介(2021年10月31日蓬州閑士攝,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1984年,新都縣文管所在翻修湖心樓時,在房頂蓬上發現了珍貴的革命文物:1927—1929年期間,中共中央、中共四川省委和中共川西特委文件、刊物匯集18本,其中國家一級文物5件。桂湖公園1993年被新都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新都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的桂湖公園,已成為國家4A級景區。桂湖公園不僅是游覽勝地,也是了解歷史文化的好地方。每年中秋前后,桂蕊飄香,游人絡繹不絕,形成一年一度的桂花節。
![]()
新都桂湖公園桂花樹(2021年10月31日蓬州閑士攝,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人們在飽覽桂湖旖旎風光的同時,從楊升庵紀念館、黃峨館中,了解他們夫妻的生平事跡,贊揚他們守望思念一生的愛情神話,感受他們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作出的巨大貢獻。在中山堂碑林和新都博物館里,感受歷史的厚重,古蜀文明的燦爛。瞻仰湖心樓,感受中國革命歷史的波瀾壯闊,如今幸福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更加思念為新中國解放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志士仁人。
![]()
新都桂湖公園黃娥館(2021年10月31日蓬州閑士攝,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桂湖公園大門前,有一條以桂湖命名的桂湖路。那是一條文化文明之路,從歷史中走來,又向未來延伸,延伸著人們對桂湖的思念……
![]()
新都桂湖公園大門前桂湖路(2021年10月31日蓬州閑士攝,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管恒慶(網名管管,副高職稱,教育工作者,成都市作家協會會員,近年發表散文、詩歌50余萬字。著有《隨感集》《美迪集》《故鄉情緣》等)
配圖:方志四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