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在汽車評價研究院舉辦的“2025中國混合動力技術持續創新與市場趨勢研討會”上,汽車評價研究院院長李慶文就中國混合動力技術在“十四五”期間取得的成績以及“十五五”期間制定相關產業規劃需要考慮的因素進行了主題演講。內容如下:
眾所周知,過去混合動力的技術與產品一直被視作日系車企的主導領域。然而,在即將結束的“十四五”與正在開啟的“十五五”交匯之際,回望過去五到十年,混合動力技術的策源地已經發生顯著轉變與重構:從以往日本作為混合動力技術與產品的中心,轉向中國成為全球汽車混合動力領域的新策源地。與此同時,中國的混合動力產業也實現了從“跟跑”、“并跑”,到如今進入“領跑”階段的跨越。
在插電混合動力、增程式混合動力以及油電混合動力這三大技術路線中,中國汽車企業及相關技術產品實現了全面突破。先進且多元的動力技術路線和產品正在中國迅速成熟,并加速走向國際化。混合動力技術成為汽車產業在智能化、電動化轉型過程中代價最小、成本最低,并能有效與傳統產業融合的典范。
我們支持顛覆性創新,倡導對高碳、高能耗的產品和技術進行淘汰與揚棄。但這一過程并不意味著全盤否定過去的汽車技術與產品。混合動力技術正是一種在傳承中創新、在選擇中融合、在變異中實現顛覆的典型案例。在汽車產業顛覆式創新的浪潮中,并非徹底否定傳統即為成功。我們既要追求技術的突破,也需兼顧產業的穩健、可靠與可持續發展,并需具備更廣闊的視野。目前來看,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歷程中,混合動力可謂是最成功的技術與產品創新方向。
混合動力不僅推動中國汽車實現“換道超車”,邁向汽車強國的戰略目標,同時也帶動了傳統變速箱等相關行業的改造升級與煥新發展。我們應大力倡導這一創新方向與發展路徑。
![]()
汽車評價研究院院長 李慶文
在這一創新框架下,中國的混合動力發展有以下四點值得我們在全球引以為豪:
首先,中國混合動力產品規模全球第一。無論是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還是多家第三方機構的數據均一致表明,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混合動力產品市場。據相關統計,2024年中國混合動力汽車銷量達658萬輛,占全球混合動力市場的58%。其中,中國混合動力在全球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插電混合動力與增程式混合動力兩方面。
第二、技術專利全面領先。以往在汽車技術專利方面,中國車企常處于相對弱勢的競爭位置,但在混合動力領域,中國已實現顯著領先。根據中汽信科 2025 年 7 月發布的權威數據,中國車企在混合動力技術中國專利授權量排名中占據前十的七席,比亞迪以 632 項專利位居榜首,豐田(508 項)緊隨其后。若以全球專利總量計算,中國廠商的專利數量已達到日本的 2.3 倍,這一數據顛覆了過去日本企業主導的格局。
第三、全球化布局加快。憑借技術代差與成本控制能力,中國混合動力技術與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展現出強勁競爭力,正在重塑全球汽車產業競爭格局。今年1至8月的數據顯示,盡管混合動力整體增速有所放緩,但其出口增速顯著高于純電動車型,這一趨勢仍在加強。未來,混合動力技術預計將優先于純電動車型拓展海外市場,尤其是在發達國家和地區。
第四、混合動力技術成為中國汽車參與國際競爭的關鍵力量。中國混合動力不僅在三電系統方面表現突出,更成為中國與世界汽車強國競爭的重要依托。未來,中國汽車工業將直接與日本汽車工業在混合動力領域展開競爭。目前在插電混動與增程式方面,中國企業已走在前面,若在油電混合動力領域再度取得突破,中國混合動力技術將真正達到全球一流水平。
在市場格局方面,此前業內著名企業家曾提出“三個1/3”的預測,即燃油車、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各占整體市場的三分之一,但目前看來這一結構正在調整。預計在“十五五”期間,燃油車市場份額將持續下降,新能源汽車占比有望提升至80%。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純電動汽車與混合動力汽車可能呈現各占50%的格局,也有人提出“四六分布”的觀點。若從全球視角出發,我更支持業內權威專家之前提出的“五五劃分”,即純電與混動并重發展。
![]()
汽車評價研究院院長 李慶文
若中國混合動力技術能持續保持全球產業格局中的優勢地位,應如何進一步推動其發展?基于以上背景,我提出以下十點看法,既是對過去二十年混合動力技術與產品發展的總結,也是針對當前問題的對策建議,同時可為“十五五”及未來十年規劃提供參考:
第一、尊重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地位。混合動力技術的成功并非依靠規劃或設計,而是企業基于市場需求和資源條件所作出的戰略選擇與創新實踐。企業的自主創新是混合動力贏得競爭力的根本源泉。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應始終尊重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及其戰略選擇。
第二、實施靈活、有節制、有效的產業政策。混合動力的發展得益于產業政策的靈活支持。政策應避免“一刀切”,在支持創新的同時保持節制,才能真正發揮引導作用。相關主管部門需清醒認識到,產業政策并非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市場競爭規律和企業主體作用才是核心。
第三、發揮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中國汽車市場具有“一大兩多”(規模大、需求多元、層次多)的獨特優勢,為各類混合動力產品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正因如此,像問界這樣的品牌能夠直接從高端市場切入并取得成功,這是其他市場規模較小、需求單一的國家難以復制的。
第四、依托完整供應鏈體系的支撐。中國已建立全球最完整、特別是新興產業領域的供應鏈體系,為混合動力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沒有千萬家零部件企業的支持,中國汽車產業的轉型與升級難以實現。
第五、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促進了企業、高校、研發機構與行業專家之間的深度交流與合作,成為中國混合動力成功的重要因素。
第六、外部競爭壓力的倒逼作用。跨國車企在油電混合動力技術上采取的保守與封閉策略,促使中國企業另辟蹊徑,構建自主技術生態,實現突破。
第七、優秀工程師隊伍的卓越貢獻。中國擁有大量優質工程師資源,其創新與實踐能力不斷提升,成為中國混合動力乃至整個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人力資源保障。
第八、建設開放融合的創新生態。中國混合動力堅持開放融合的創新模式,積極吸收全球先進技術、人才與產品,才實現了今天的成就。未來應繼續堅持這一理念,避免走向封閉。
第九、加快產品迭代與AI技術應用。中國車企產品迭代速度顯著高于國際傳統車企,打亂了其原有研發節奏,使中國在市場上占據先機。這背后離不開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以及年輕工程師團隊較強的創新與應用能力。
第十、善用資本的力量推動創新。資本在支持技術創新和企業成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混合動力核心零部件的突破與智能駕駛企業的發展均離不開資本的支持。應客觀看待資本的作用,推動技術、產業和資本有效結合。
以上十點,既是中國混合動力成功的核心因素,也是應對當前挑戰的關鍵措施,更可為未來產業規劃提供有益參考。
![]()
研討會會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