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本文所述內容均基于權威信息來源,具體參考資料詳見文末。
![]()
提到港口,很多人腦海中會浮現“經濟命脈”、“財富樞紐”這樣的詞匯。
然而在東非,巴加莫約港的命運卻令人唏噓。它本應成為坦桑尼亞崛起的關鍵支點,結果卻因決策反復淪為發展道路上的深刻教訓,背后寫滿了錯失良機的無奈與遺憾。
主權的代價
![]()
故事要追溯到數年前,坦桑尼亞政府為推動國家現代化進程,決定在沿海重鎮巴加莫約打造一座世界級深水港。項目計劃總投資超百億美元,目標年吞吐量達2000萬標準集裝箱,并同步規劃建設容納700家企業的綜合性經濟特區,預計將直接創造十萬個就業崗位。
這一工程對坦桑尼亞意義非凡——豐富的黃金、鉆石與天然氣資源將借此高效聯通全球市場,實現資源變現;對中國而言,該港也將成為輻射非洲大陸的重要物流節點,形成互利共贏的戰略布局。
![]()
但出人意料的是,新任總統馬古富力上臺后立即叫停項目,公開批評合作協議是“新時代的殖民契約”。
此前,前任領導人曾深情表示:“沒有中國的支持,就沒有坦桑尼亞的復興。”可短短幾年間,昔日熱火朝天的工地已被荒草覆蓋,宏偉藍圖戛然而止,令人困惑不已。
![]()
核心爭議在于中方提出的30年港口運營權安排,被部分政界人士渲染為對國家主權的侵蝕。
同時,政府財政緊張,無法妥善安置拆遷居民,賠償問題久拖不決,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矛盾。而新總統擅長借助民族主義情緒凝聚民意,巧妙地將商業合作條款與殖民歷史記憶掛鉤,高舉“捍衛國家尊嚴”的旗幟,迅速贏得國內廣泛支持。
![]()
2019年6月,中坦雙方談判宣告破裂,項目陷入停滯。
但人們似乎淡忘了那段風雨同舟的歷史: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自身尚處困難時期,仍派出數萬名技術人員,耗時十年建成坦贊鐵路,至今仍是東非地區的交通骨干線,這份情誼真實而厚重。
如今一個長期運營機制卻被貼上“主權威脅”標簽,發展機遇就此中斷,后續發展路徑也被嚴重誤導。
![]()
空頭支票與真金白銀
![]()
在中國退出之后,坦桑尼亞轉而尋求英日等西方國家接盤,自信于本國的地緣優勢和資源優勢足以吸引替代伙伴。然而現實很快給出了殘酷回應。
英國派來經貿代表團,言辭慷慨激昂,提出條件卻極為嚴苛:要求掌握超過50年的運營管理權,比中方原方案多出20年;同時還強制執行歐盟嚴苛的環保與勞工規范,導致建設成本預計翻倍增長。
![]()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英國本土高鐵HS2項目長期延誤、預算失控,技術能力備受質疑,又如何有能力主導如此龐大的海外基建?后來外界才逐漸看清,其真實意圖聚焦于短期收益高的天然氣開發,而非真心助建港口。
至于日本方面,雖以“高質量基礎設施”為口號承諾提供資金與技術支持,但其在非洲的實際投入始終局限于小型民生項目,如農業培訓、灌溉系統修建等。面對百億級大型港口工程,既缺乏足夠資本儲備,也無成熟經驗支撐。
![]()
日方考察團實地走訪后,以地質結構復雜為由宣布項目無限期擱置,最終僅留下一套關于碼頭管理理論的小型課程資料,形同敷衍。
相較之下,中國最初的合作模式更具可持續性:通過大規模投資換取長期運營權益,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坦桑尼亞發展越快,中方回報越高,真正做到了命運與共、協同前行。
![]()
即便在大項目擱淺后,中國企業仍在坦桑尼亞持續推進多個務實工程:完成達累斯薩拉姆港航道疏浚,使7萬噸級貨輪得以順利靠泊;擴建林迪省漁港設施,大幅減少漁獲損耗;建成馬古富力大橋,將原本兩個多小時的跨河通行時間縮短至五分鐘。
這些成果實實在在改善了當地民生與物流效率,與英日兩國紙上談兵式的承諾形成鮮明對比。
![]()
一張沉重的賬單
![]()
項目的長期停滯帶來了連鎖性經濟損失。首要問題是物流體系承壓加劇,原本寄望巴加莫約港分流壓力,現實卻是所有貨運繼續依賴老舊的達累斯薩拉姆港,造成嚴重擁堵。
據2023年底統計數據顯示,貨船平均需等待24天才可進港卸貨,目前干散貨船舶排隊時間仍高達二十天以上。
![]()
世界銀行評估指出,在此期間坦桑尼亞對外貿易運行效率下降20%,咖啡、腰果等主要農產品出口成本上升30%,大量利潤消耗在無效等待中。
地下蘊藏的57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資源也因此無法外運轉化,僅停留在紙面儲量階段。
![]()
國際能源巨頭殼牌公司的設備長期閑置于海岸邊,任由風吹日曬生銹腐蝕,液化天然氣出口計劃被迫推遲五年,巨額前期投入化為泡影。
普通民眾承受著最直接的代價:當初承諾的十萬就業崗位化為烏有,青年失業率從2016年的10%攀升至13%,全國整體失業水平維持在15%左右。
林迪省漁民眼睜睜看著剛捕撈上來的魚因缺乏冷鏈與裝卸設施而在船上腐爛,辛勤勞作換不來收入,悲憤難言。
![]()
更嚴峻的是區域競爭格局的變化:肯尼亞已建成蒙內鐵路并推進拉姆港開發,埃塞俄比亞開通亞吉鐵路連接吉布提港,紛紛搶占東非物流樞紐地位。
原本已有190多家企業意向入駐巴加莫約經濟特區,如今紛紛轉向鄰國落地設廠。坦桑尼亞不僅錯失發展窗口期,區域影響力也隨之削弱。
![]()
轉機終于出現。2021年馬古富力總統逝世后,薩米婭·蘇盧胡·哈桑接任總統職務。她秉持務實外交理念,明確表示“非洲的發展離不開與中國合作”,重啟雙邊對話。
2023年桑給巴爾總統訪華期間正式提出恢復項目建議,2024年坦桑尼亞副總統赴北京舉行高級別磋商,最終達成聯合運營管理并引入技術轉移的新合作框架。
![]()
這一轉變表明,坦桑尼亞高層已逐步認識到:真正的國家主權不是閉門自守,而是在平等合作中增強自主發展能力,讓人民切實享受到經濟增長帶來的福祉。
如今由中國企業承建的馬古富力大橋已正式通車,當地工商聯合會負責人感慨:“我們需要的是能用起來的基礎設施,不是口號和演講。”
結語
![]()
巴加莫約港的曲折經歷,為所有渴望發展的國家敲響警鐘:國際合作必須立足實際,警惕被情緒化敘事裹挾。唯有腳踏實地、注重實效的合作,才能帶來真正的繁榮。
試想,若當年未終止該項目,今天的坦桑尼亞或許早已邁入區域強國行列?
參考資料:中國財富網《今年出口非洲最大BRT訂單,200臺金旅公交交付坦桑尼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