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午,云南大學東陸校區的銀杏道十字路口,一只橘色小貓躺在地上沒了呼吸。很快,“《紅舞鞋》劇組車輛撞死校園貓” 的消息在師生社交圈炸開 —— 這不是普通流浪貓,是陪伴大家多年的 “小橘子”。
![]()
在云大學子的描述里,小橘子是校園里的 “移動治愈站”:圖書館臺階上總見它蜷著打盹,咖啡廳門口會主動蹭路人的褲腿,哪怕是初次見面的陌生人,遞過零食它也會溫順地揚起腦袋。
這只在校園里長大的小貓,早已成了師生心中的 “團寵”,有人專門給它做了小窩,有人記錄它的日常發在社交平臺,連不愛貓的同學都記得 “那個總在銀杏樹下曬太陽的小毛球”。
爭議的焦點很快集中在劇組的操作上。云大校園內明確限速 10km/h,但有學生質疑劇組車輛行駛速度過快。更讓大家痛心的是,貓對汽車缺乏本能躲避能力,尤其習慣躲在底盤陰影處,本應做好安全排查的劇組卻沒能留意到附近的小生命。
事件發酵后,《紅舞鞋》官微評論區被譴責聲淹沒,有人直言 “連生命都不尊重,怎么拍好作品”。
![]()
23 日凌晨 2 點,劇組的致歉聲明終于上線。聲明里沒有含糊其辭:承認司機因疏忽導致意外,涉事司機已引咎辭職,同時公布了兩項實質性措施 —— 建立拍攝區域小動物安全排查機制,以及以 “小橘子” 命名專項基金,用于校內流浪動物的喂養、醫療與絕育。
劇組還提到,已與學校相關部門溝通后續事宜,全體成員 “深感痛心與愧疚”。
這份回應暫時平息了部分怒火,但師生的傷感并未消減。有學生在朋友圈寫道:“基金能幫到其他流浪貓,可小橘子再也回不來了。”
在高校這個越來越 “原子化” 的環境里,這些校園動物早已超越 “寵物” 的定義 —— 它們是孤獨時的陪伴者,是師生共同的情感聯結,甚至被稱作 “非正式的校園成員”。就像有人回憶的,曾經在圖書館復習到深夜,是小橘子的呼嚕聲緩解了備考壓力。
![]()
值得關注的是,這起事件也戳中了影視行業的老問題。
此前不少劇組都曾因動物保護問題引發爭議,從早年《犬王》為求真實炸死軍犬,到《三國演義》拍攝中多匹馬傷亡,藝術創作與生命尊重的邊界一直備受討論。盡管我國有《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相關規定,但針對影視拍攝中的動物福利,仍缺乏細化的法律法規,更多依賴行業自律。
《紅舞鞋》劇組的基金承諾,被視作行業進步的一次嘗試。有動物保護志愿者指出,若能真正落地,不僅能改善云大流浪動物的生存環境,也能為其他劇組提供參考 —— 比如拍攝前對場地進行動物活動排查,安排專人負責現場動物安全,用更專業的管理避免意外。
![]()
截至目前,劇組尚未公布基金的具體運作細節,云南大學也未回應后續配合方案。但在云大的銀杏道上,已經有人擺上了小橘子愛吃的貓條和鮮花。
這個曾用溫柔治愈了無數人的小生命,最終以這樣的方式留下了印記。而對于《紅舞鞋》劇組來說,真正的歉意,或許要等基金運轉起來、拍攝現場的安全措施落實到位,才能真正兌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