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批評一句就掉眼淚”
“朋友沒回復消息就胡思亂想”
“遇到挫敗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
這些現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我們稱之為“玻璃心”。它并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代表著敏感、自省和對世界深刻的感知力,這是一種獨特的能力。如果這個能力經常會攪擾你的情緒,那就意味著你需要做點什么,從而既能夠良好地保持這個能力,又能讓心理狀態更有“彈性”。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為什么青少年容易“玻璃心”。從生理層面,青少年的前額葉發育尚未成熟,抑制功能偏弱,加之性激素的作用,情緒容易變得不穩定。從心理層面,青少年的自我意識開始成長,他們更加關注自我認同和自尊,在沒有形成對自身形象的充分、穩定的了解之前,他們經常會思考“我應該是什么樣的”、“別人眼里我是什么樣的”、“實際上我是什么樣的”。從社會層面,隨著青少年生活能力的增強,社交圈子從以家庭為中心轉移到了同伴群體,同伴對他的言行態度開始擁有很大的影響力。
為了給青少年的“玻璃心”賦能,我們可以嘗試以下做法:
第一,保持家庭關系的穩定。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就像一個踏實的港灣,可以提供給青少年無窮的安全感和力量感。家長要做的就是不在孩子面前爭吵,盡量統一教育方式。可以嘗試做個好的傾聽者。當孩子傾訴煩惱時,首要任務是理解和接納他的情緒,而不是立刻替他解決問題,也不是對他表達失望。青少年需要的是平復情緒后的自我反思,家長可以幫助他一起分析問題,但不要過度包辦、指揮、或要求他們服從。一味地被要求服從于家長的決策也會增加青少年的自我挫敗感。家長也可以適時講述你年輕時類似的困境和如何克服的故事。
第二,幫助構建積極的自我認知。可以從過度關注結果轉向欣賞過程。結果如何不可控,比如將目標設定為期末考95分以上,由于影響因素比較多,過度關注結果會增加焦慮感。青少年可以通過調整自己的行為來影響過程,比如將目標設定為每周完成3張卷子,家長積極關注到青少年在這個過程中的認真、努力、堅持等優秀的表現,并及時給予積極的反饋,可以增加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還可以每周與孩子梳理本階段做的不錯的事情,培養自我肯定的習慣。當青少年出現消極思維時,可以主動想想如何轉變成積極的思維,比如考試沒有達到預期,消極的思維可能是“我真失敗”,積極的思維可以是“事情并沒有最糟糕,這只是提醒我哪里還可以再改善一下”。
第三,把情緒管理的更細致。青少年可以嘗試記錄情緒日記,探索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之間的相互影響。比如:因為什么事情,出現了什么情緒,情緒對自己的影響是什么,當情緒激動的時候自己產生了什么想法,情緒是如何消退的,什么樣的方法對情緒有效,情緒平復后自己的想法發生了什么樣的轉變,后續計劃如何應對等。情緒可能影響想法,給認知加上濾鏡,認知的角度也會影響情緒。
第四,合理使用電子產品,參與多元化活動。雖然目前網絡世界很豐富,但是并不能完全替代現實中的社交互動。花費大量時間于電子游戲和視頻,會影響自我探索和成長。家長可以鼓勵青少年嘗試稍有難度但可實現的活動,如參加一個小型演講或嘗試新運動,逐漸積累成功體驗。青少年還可以參與不同性質的社團活動,讓他們在多個群體中找到歸屬感,而不依賴單一的評價來源。
![]()
總之,“玻璃心”并不可怕,在面對自己的脆弱和不足時,依然堅定地相信自己,要有辦法管理情緒,有勇氣重新開始,有行動保持進步,“玻璃心”終將會變得堅不可摧。
文字|精神科 趙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