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昊
![]()
區域國別研究需要堅持服務國家戰略的根本導向是學界已達成的基本共識。作為區域國別研究重要內容的區域國別經濟研究,也必須堅持服務國家戰略的根本導向。區域國別研究涉及的領域非常多,涵蓋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政治、經濟、社會、法律、歷史、文化、地理、軍事、外交等方方面面。各領域的研究不僅具體內容千差萬別,在如何服務國家戰略方面也存在明顯差異。筆者將就區域國別研究服務國家戰略的重點研究領域和方法論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圍繞服務我國高質量發展確定研究方向和選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服務高質量發展就是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歷史偉業,就是服務國家戰略大局。為此,區域國別經濟研究需要緊緊圍繞“助力我國高質量發展”來確定研究方向和選題。
第一,加強對各個國家和地區經濟運行實際和發展動向的調查研究。截止2024年末,中國貨物貿易總額連續7年居全球第一,并已成為15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以及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截止2023年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2.96萬億美元,連續7年排名全球前三,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在全球190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境外企業7萬余家。中國經濟與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有關各國經濟運行態勢的新變化必將對中國經濟運行和經濟利益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及時、系統收集和整理各國和地區重要經濟信息,并對其經濟運行形勢做出科學研判,對國家及有關部門的政策決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二,深入總結分析各個國家和地區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需要充分借鑒各國經驗和教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無論是西方發達國家,還是廣大發展中國家都有許多經濟建設的成功經驗,同時也有大量引發嚴重經濟問題的深刻教訓。戰后日本曾創造出舉世矚目的經濟增長奇跡,但泡沫經濟破滅后長期難以擺脫經濟低增長困境。二戰后美國長期以其雄厚的經濟科技實力引領世界經濟發展,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全球經濟不穩定之源,特別是2008年首先爆發于美國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成為1929年世界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部分拉美國家在二戰后曾經取得輝煌經濟發展成績,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進入中等收入水平,但此后60年則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不能自拔。深入研究世界各國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歷程,特別是總結其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對我國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區域國別經濟研究既要加強對各國和地區經濟現象的概括總結,也要深挖相關經濟現象背后的根源,努力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
第三,深入開展對新經濟現象、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案例研究。高質量發展在本質上就是創新發展和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當今世界科技創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更新,不斷突破人們關于技術發展路徑及影響的認知和預期。信息技術向農業、制造、服務等全產業、全領域深度滲透,各種新技術、新產業形態、新產業組織形式以及新商業模式等新經濟現象不斷涌現。在這種情況下,區域國別經濟研究需要特別加強對各國各地區經濟創新發展的研究,重點加強對各種新興產業、新技術以及創新企業的案例研究。傳統經濟學對典型案例研究方法不夠重視,而是更注重一般規律的總結分析,即在忽略掉單個樣本特性的情況下抽象出大量樣本的普遍性特征。這種研究范式所開展的往往都是滯后性研究,不利于及時準確把握新經濟現象和新經濟動態。及時、準確、系統把握區域國別經濟發展新動態,必須推進研究范式變革。
二、突出服務國家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部署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并就新時期中國擴大開放和深化對外合作做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區域國別經濟研究應該明確將服務國家對外開放戰略作為核心任務,重點開展在以下五個方面的研究。
第一,深入開展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建設研究。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是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國與東亞、中亞、拉美的許多國家和區域合作組織簽訂了高標準自貿協定,自由貿易區網絡向歐洲延伸也實現了重要突破。到目前為止,我國已與29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22個自由貿易協定。當然,我國推動建設的自由貿易區網絡尚處于推動進程之中,自由貿易協定對我國對外貿易總額覆蓋率剛超過30%,與很多經濟體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未來推動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主要有兩個方面的任務:一是推動已經生效的自由貿易協定升級,進一步提高相互間的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二是推動簽訂新的自由貿易協定,提高自由貿易協定對進出口貿易的覆蓋率。無論是已有的自由貿易協定升級談判,還是磋商簽訂新的自由貿易協定,都需要研究工作走在前面,需要科學評估有關市場開放經濟沖擊,并準確把握談判伙伴的基本態度。這些問題正是區域國別經濟研究重點關注的現實課題。
第二,深入開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具體措施研究。自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范圍不斷擴大、合作層次不斷提升。與此同時,共建“一帶一路”也面臨著許多挑戰和問題。從戰略環境方面看,一些美西方國家將“一帶一路”政治化、安全化,千方百計丑化和阻撓共建“一帶一路”。從相關參與國情況看,共建“一帶一路”則面臨著相關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與產業鏈供應鏈不配套、利用外資政策法規多變、環境規制較為復雜、融資困難較大等多重問題。隨著共建“一帶一路”不斷深入發展,相關研究必須“脫虛向實”,對有關重點項目、重點項目所在的國家和區域等展開深入具體的研究,切實能夠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提供理論支撐和決策參考。
第三,深入開展推動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的理論與政策研究。中央周邊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我國幅員遼闊、邊界線長,周邊是實現發展繁榮的重要基礎、維護國家安全的重點、運籌外交全局的首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推進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加強與周邊國家戰略互信,妥善管控相互間的矛盾和分歧,推進建設高水平互聯互通網絡,全面推進經濟技術合作,積極擴大人文交流合作,便利人員往來。區域國別經濟研究需要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導,以推動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為導向,深入開展各周邊國家經濟發展和經濟體系研究,努力探索與周邊各國深入開展經濟技術合作的具體措施,助力與周邊國家的互惠互利合作。
第四,深入開展服務海外經濟風險預警與防范研究。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全面快速提升,對外經貿合作日益向全球延伸,企業、機構、人員和資金“走出去”的規模越來越大,中國的海外利益已遍布全球各地。在這種情況下,有效維護海外利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為此,區域國別經濟研究需要高度重視對各國和地區經濟風險的動態評估分析,助力海外投資及其他經貿活動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努力以高質量的研究為海外利益維護和國際經濟風險防控提供高水平的政策建議。
第五,積極服務國家對外傳播戰略。區域國別研究既要不斷深化對外部世界的研究,同時也要承擔起對外“講好中國故事”的功能,努力成為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文明互鑒和文化傳播、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力量。區域國別經濟研究應該重點加強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國際傳播,以研究對象國能夠聽得懂的話語闡釋好中國關于維護多邊國際經濟秩序穩定和反對單邊主義的主張,宣傳好中國互利共贏的對外開放戰略,推廣好中國式現代化和經濟成功發展的經驗,實現專業化的研究與有說服力的國際傳播協同發展,助力我國國際傳播工作提質增效。
三、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的基本方法論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回答并指導解決問題是理論的根本任務。”這一重要論斷從理論與實踐關系的角度闡明了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的極端重要性。區域國別研究堅持服務國家戰略的發展導向,需要切實做到摸清情況、找準問題、提實對策,回答好中國對外開放實踐提出的各種重大問題。具體到區域國別經濟研究,堅持問題導向的方法論關鍵需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努力擺脫經濟學研究脫離實際、遠離實踐的傾向。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學專業化發展取得重大成績,對經濟改革和發展實踐做出了重要貢獻,但近年來脫離實際、遠離實踐的傾向也越來越嚴重。經濟學研究越來越沉迷于西方經濟學的教條,沉醉于數理范式,無論需不需要、嚴不嚴謹,都要堆砌一些復雜的數學公式,將簡單問題繁瑣性公式化。越來越熱衷于閉門造車,幾乎不了解任何經濟現實,跟風國外文獻,用中國數據進行模仿式研究;越來越熱衷于制造概念和話語標新,或者生搬硬套外來的詞匯,以復雜的表達掩飾研究內容的空泛。區域國別經濟研究始終需要堅持實事求是原則,需要專注于摸清研究對象國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準確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系統分析我方的應對措施。
第二,認真學習和領悟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區域國別研究從本質上是一種“知外”性研究,即以深入認識其他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而開展的研究活動。然而,“知外”于“知己”是不能分開的,做好“知外”首先必須做到“知己”。區域國別研究專家需要先做中國通,再做外國通,即需要深入了解本國國情、深悟國家戰略,然后有針對性強化對研究對象國家和地區相關問題的分析。因此,區域國別經濟研究首先需要深刻領悟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部署,并以此為出發點開展有針對性的國外經濟問題研究。
第三,深入海內外調查研究。區域國別經濟研究需要以深入的調查研究,特別是赴海外調查研究為支撐,通過調查研究切實掌握有關國家和地區的實際經濟情況,發現實際經濟問題,有針對性地探索解決相關問題的具體措施。區域國別經濟研究還需要加強對國內政府部門、有海外經貿業務的企業進行調研,這也是準確把握國家戰略需求的重要途徑。此外,從事區域國別經濟研究的學者還應該爭取參與各層次的外事活動,積極參加國際學術交流和“二軌”外交,注重在外交實踐和國際交流活動中收集信息、敏銳地發現問題,并通過廣泛征求意見建議來探討應對措施。(作者系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院長、東北與東北亞研究院執行院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