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譚嗣同遇害,高官父親為防兒媳悲痛自殺,用了一個“狠招”。1898年譚嗣同慷慨就義,他的妻子李閏性子貞烈,得知消息就要隨丈夫而去,而譚嗣同的父親一生謹小慎微,譚氏家族在瀏陽也獲得名門望族的評價。
李閏不是被困在深宅的婦人,她在譚嗣同的影響下,思想和眼界都大為開闊,她支持丈夫的理念,愿意在背后默默幫他。
夫妻倆心靈相惜,感情甚篤,因此在聽到丈夫的死訊時,她才會如此難過,靈柩中譚嗣同的尸體看起來非常凄慘,他是受刑六人中最慘烈的,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沒有提前打點劊子手,所以在行刑的時候,刀都沒有打磨。
![]()
這是劊子手慣用的手段,沒錢打點那就要讓受刑的受些折磨,于是一把鈍的不行刀朝著譚嗣同砍去,第一刀砍完根本沒有將頭砍下來,接連又砍了數十刀才讓他的腦袋掉下來,可想而知,譚嗣同生前所受的折磨有多大,李閏聽完淚流滿面,感同身受。
喪禮不敢大操大辦,生怕再次惹惱高堂上太后,李閏心里的苦楚無人能知,她只想陪著丈夫一同離開,她的心中已經了無掛念。
夫妻倆成婚十余載,但子嗣艱難,成家六年才生下來一個兒子,全家歡欣鼓舞,譚嗣同為孩子規劃著未來的教育路線,但未滿周歲就因病離世,讓這對年輕的夫妻傷透了心。
從此之后,不管李閏如何求子都沒有再孕,而后院又無其他人在,譚嗣同遲遲未能有后,長輩雖然心里急切,但沒有插手夫妻倆的房中事,原以為孩子慢慢能來,誰知道譚嗣同走的那么早。
如果他跟康有為梁啟超都逃走,等過幾年再回來,或許人生就會變得不一樣,但譚嗣同性格頑固,不愿逃亡,主動留了下來,而父親也保不住他,最終被殺。
葬禮結束后,李閏感覺心跟著丈夫一同死去,尋死覓活,但都被救了下來,看著她生不如死的樣子,家人都非常的痛心,尤其是婆家不想讓她被兒子的死亡給困住,因此她的公公為防止她在尋短見就想了個辦法。
李閏的生命中缺少個錨點支撐,那么就給她找個新的錨點,讓她振作起來,于是大伯家的孩子被過繼到她和譚嗣同的名下,以后給兩人傳承香火。
并且,為不讓她睹物思情,特意讓她搬到亮堂的屋子內,減少看到舊物引起的傷感,再讓她的家人過來,陪她談心,開解她...
![]()
種種行為讓李閏對生命有了新的向往,她將過繼來的孩子當成親子看待,日日帶在身邊,好好教導,將丈夫的思想傳承下去,而且在之前,她就為女性的權利而奔走呼吁,在譚嗣同他們設立“戒纏足會”時,跟家中未纏足的傭人來到大街上,宣傳不纏足的好處,讓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她為婦女的利益和學習而奔波,創辦了第一所中國自辦女學堂,出版了第一份以婦女為對象的報紙...
在用心教導孩子的時候,她沒忘自己的事業,雖然丈夫已經不在,但她要跟過去一樣,將他的遺志發揚光大,當他遺志的傳承人,于是她走出家門,同眾多有志之士一起創辦了瀏陽第一所女校,擔任名譽校長。
在女校的發展過程中,李閏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她默默的奉獻出自己的一生,托舉更多的女性成才,將理想給傳播發揚出去。
參考信源:忠烈才女耀千秋——譚嗣同夫人、中國女學會倡辦者李閏傳奇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