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利益網站最近的一則報道,透徹分析了美軍的 “深層焦慮”。如果真跟中國開打,這支習慣了 “碾壓對手” 的軍隊,能不能撐過開戰最初的 48 小時,現在連美國人自己都沒底。
西方專家的預判很直接:一旦開戰,中國的導彈和無人機組成的 “精準打擊網”,會第一時間鎖定美軍在海外的基地、補給站和指揮所。這些平日里美軍的 “作戰支柱”,大概率會在短時間內陷入癱瘓,損失會遠超美軍過往任何一場戰爭。
過去的美軍何等囂張?打伊拉克、阿富汗時,靠裝備優勢搞 “速戰速決”,把 “碾壓局” 當成家常便飯。可如果對手換了中國,中國根本不給它 “一招制敵” 的機會。美軍必須先改掉 “只想著贏” 的舊思想。以前沒人能打得動它,所以它懶得搞防御、不愿花心思練扛揍。現在不一樣了,第一波打擊就可能讓它喘不過氣,美媒才急著勸美軍:別總想著贏,得先琢磨怎么活下來。
![]()
俄烏戰場早給全世界上了堂 “戰爭真相課”:打仗拼到最后,拼的不是開頭猛,而是抗揍力。俄羅斯當初以為能速勝烏克蘭,結果閃擊基輔失敗。可即便被西方全方位制裁,經濟封鎖、科技斷供、武器禁運,俄羅斯依舊能扛住,靠的就是 “家底厚、韌性足”。反觀西方,喊著援烏卻露了怯:彈藥產能跟不上,工廠生產線開足馬力也供不上前線,這還只是對付俄羅斯。若換成中美對決,美軍的補給短板只會更致命。
中國的 “抗揍家底”,恰恰是美軍最缺的 “硬實力”。作為全世界唯一擁有完整工業門類的國家,中國從零件到整機都能自主生產, 一旦開戰,民用工廠可快速轉軍工,生產線一拉就能造導彈、造裝備,邊打邊補,越打裝備越足,根本不怕消耗戰。可美軍呢?軍工體系嚴重依賴外包:導彈里的芯片、炮彈用的材料,關鍵的稀土資源,很多都要靠進口。就算五角大樓想砸錢擴產,工廠建不起來、工人沒培訓好、供應鏈一斷,再急也只能干瞪眼。
![]()
地理上的差距更讓美軍被動。中國國土遼闊,有足夠的戰略縱深,就算沿海受襲,指揮中心往內陸遷、工廠往西南西北挪,鐵路、公路、電網依舊連成片,生產和指揮照樣轉。可美軍在亞太的關島、沖繩、菲律賓基地,全擠在前線,目標清晰,一旦被鎖定,連搶修的時間都沒有。更別說補給要從萬里之外運過來,等送到了,可能早就誤了戰機。
更關鍵的是人心凝聚力的差距。中國老百姓的團結,從來不是口號,國家一聲令下,上下齊心擰成一股繩,這種 “全國一盤棋” 的韌性,是打持久戰的底氣。可美國呢?社會撕裂成這樣,連內部共識都難達成,怎么跟中國拼 “持久對抗”?
其實美軍真正怕的,不是輸一場戰爭,而是丟了 “天下第一” 的光環。這個光環是它維持全球霸權的 “心理支柱”。只要沒在戰場上被當眾打臉,它還能忽悠盟友、裝 “世界警察”。可一旦被中國狠狠收拾,別說霸權崩塌,連編 “美國無敵” 的故事,都沒人愿意信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