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17天的朝野政黨激烈博弈,64歲的高市早苗終于坐上了日本首相寶座,成為日本第104任首相以及整個日本歷史上的首位女首相。
當然,這場勝利背后,代價同樣慘重——自民黨與合作26年的公明黨分道揚鑣;為拉攏日本維新會,高市早苗被迫接受國會議席數削減10%的苛刻條件。然而,就在這一關頭,中國耐人尋味的回應,引起所有人關注。
(高市早苗正式成為日本第104任首相,她在就任后的首次記者會上,不停對民眾致歉)
![]()
目前,高市早苗已經召開就任后的首次記者會,期間她面色凝重,就“政治空白”問題和新內閣組建時間太久問題,而對日本國民連續道歉。
緊接著她便轉換話題,承諾之后一定會通過“強有力的經濟政策與外交安保政策”維護日本國家利益。
然而,對于這位新首相,不少西方媒體卻都普遍不太看好。
首先是內閣成員,本月21日,高市早苗聯合前官房長官林芳正、前防衛大臣木原稔、前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自民黨前干事長茂木敏充等人,組建新內閣。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的自民黨總裁選舉期間,這些人都與高市早苗有著競爭關系,但好在政治理念相近,所以外界猜測,高市此舉旨在平衡黨內派閥、鞏固自身執政基礎。
但也正因如此,新內閣保守色彩過于濃重。這雖說可以極大程度保證經濟穩定,卻也會抑制市場活力,甚至會因為政策過于保守而使得發展滯緩。比如安倍晉三,他就因為沒能突破保守框架,而使得企業壟斷、創新動力不足,社會更是老齡化進程加劇。
(高市早苗就任日本首相后,中國外交部做出回應)
![]()
當然,這也只是其中一點,最讓人關注的還是高市早苗領導下的日本,會與中國、美國碰撞出哪些火花?
就在高市早苗上臺當天,中國外交部反應耐人尋味,直白地說,那就是沒有公開祝賀。
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郭嘉昆表示,“我們注意到有關選舉結果,但這是日本內部事務。”同時,郭嘉昆還提到這樣幾個關鍵詞“希望、恪守、信守、維護”。特別是“信守在歷史、臺灣等重大問題上的政治承諾”這一表述,絕非例行公事的外交辭令。
要知道,玻利維亞新總統上臺后,中方可是表現出了極大祝賀,如今這般差距,可見,中方早已看清高市早苗真面目,并提前劃下不容逾越的紅線。
資料顯示,這些年來,她不僅否認二戰所犯下的歷史事實,還毫不掩飾地宣稱“臺灣有事等同于日本有事”。
而她在尚未成為首相時,還迫不及待要求與美國制定《聯合作戰計劃》,并主張與中國“技術脫鉤”,試圖將中企排除在日本市場之外。
(高市早苗立場激進,背后有多重考量,最重要的則是謀求日本軍事正常化)
![]()
事實上,高市早苗背后的意圖,中方都看在眼里。
她之所以如此激進,無非是想要向美國遞交“投名狀”,通過鼓吹與美建立“聯合作戰計劃”,來證明日本在印太戰略及對華遏制中的戰略價值,從而鞏固兩國同盟關系。
推動日本軍事“松綁”則是第二重考量。她曾試圖將自衛隊升級為“國防軍”,并探討與美國的“核共享”機制,為今后日本恢復為“正常國家”做鋪墊。
當然,高市早苗也需要對內保持“保守激進”和“對華強硬”的一貫形象,贏得自民黨內“麻生派”、原“安倍派”等派系的支持。
只是,在實現所謂的野心抱負之前,高市早苗能否打破日本“走馬燈換首相”的魔咒,還是個未知數。要知道,這已是日本最近5年的第4次“換相”,人均任期僅一年多,這種政治脆弱性無疑限制了高市早苗的發揮空間。
況且,中國的崛起已是必然之勢,美國都力不從心,更不用說日本了。總之,各方都正密切關注東京的一舉一動,而中國也有信心、有能力應對任何外部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