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最近有點矛盾。
他剛放出消息說計劃明年初訪問中國,還特意強調“與中國的關系非常良好”。可另一邊,他威脅對中國商品加征100%關稅的期限一天天逼近。更讓他不安的是,他提出在首爾與中國領導人會面的消息公布后,中方至今沒有明確回應。
這種不確定性讓白宮顯得有些沉默。但美國商界和媒體不想保持沉默。
![]()
特朗普政府9月底推出的“穿透性規則”正在引發強烈反彈。這個規則簡單說,就是美國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其持股超過50%的子公司也會自動被制裁。
一個由甲骨文、亞馬遜和埃克森美孚等美國大公司組成的游說團體,已經公開敦促特朗普暫停這項規定。他們在10月3日給特朗普的信中直言,這項規則已導致“數十億美元的美國出口立即暫停”,這與特朗普減少貿易逆差的目標背道而馳。
這些企業警告說,如果規則繼續執行,只會促使中國等國家將美國企業從供應鏈中剔除。換句話說,美國不是在制裁別人,是在孤立自己。
彭博社最近發表長文,指出一個尷尬的事實特朗普發動貿易戰半年多,中國不但沒被打敗,反而展現出強大的出口韌性。
盡管有關稅壁壘,美國每天仍要從中國進口約10億美元的貨物。很多中國商品通過越南和墨西哥轉運至美國。關稅成本實際上由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承擔了。
彭博社認為,這一切只能證明美國根本離不開中國制造。貿易戰唯一的作用,就是讓中國在談判中擁有了更大議價能力。
美國企業還面臨另一個問題商務部幾乎停擺了出口許可證審批。
根據美國全國對外貿易委員會的說法,美國商務部“大幅放緩甚至暫時停止”處理出口許可證申請,尤其是針對中國客戶的申請。目前積壓的許可證申請多達數千份,價值數十億美元。
這意味著美國企業想正常做生意都變得困難。一方面是越來越嚴的出口管制,另一方面是停滯不前的審批流程。企業被夾在中間,進退兩難。
![]()
面對美國的壓力,中國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
在稀土領域,中國實施了出口管制新規,覆蓋含有0.1%及以上中國重稀土成分的外國制造稀土磁體和部分半導體材料。這對美國汽車供應鏈造成直接沖擊。
在鋰電池方面,中國也對部分產品實施出口管制。考慮到中國控制著全球約96%的負極材料產能和85%的正極材料產能,這一舉措對美國儲能產業和人工智能發展都會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的反制措施顯示,在全球化的供應鏈中,美國已不能單方面設定規則。
![]()
特朗普現在面臨多線作戰。
在企業界,他必須應對越來越不滿的美國商界。這些曾經的盟友現在公開反對他的貿易政策。
在媒體層面,主流媒體如彭博社開始系統批評他的貿易戰效果。
在國際舞臺,他提出的會面請求沒有得到中方回應,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國影響力的變化。
甚至在政府內部,出口管制政策也出現自相矛盾一方面想減少貿易逆差,另一方面又出臺阻礙出口的規定。
特朗普態度軟化的跡象已經出現。他最近表示“我不想摧毀中國”,還強調“想對中國保持友善”。這與之前威脅加征100%關稅的姿態形成鮮明對比。
有分析認為,特朗普可能不得不降低關稅,以換取中國在稀土等問題上的合作。但對中方來說,特朗普提出的條件價值有限。中國在稀土和農業領域掌握著戰略主動權。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中方剛剛調整了貿易談判代表李成鋼的職務,任命他為商務部黨組副書記、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這一安排意味著他將能更專注于中美貿易談判。
隨著亞太經合組織峰會臨近,特朗普面臨一個選擇是繼續強硬,還是務實合作。
如果他堅持當前路線,美國經濟可能承受更大壓力。美國企業已經明確表達了擔憂,華爾街和主流媒體也開始質疑貿易戰的效果。
如果他選擇務實,可能需要率先取消今年4月對中國新增的關稅,以換取中方在關鍵領域的合作。
![]()
無論特朗普做什么選擇,一個事實已經很清楚在全球化經濟的今天,沒有哪個國家能通過單邊主義贏得貿易戰爭。供應鏈是相互關聯的,制裁往往是雙向的。
特朗普的貿易戰教訓表明,在國際經貿關系中,權力不再是單向的。即便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也需要遵循經濟規律。
接下來的APEC會議,可能成為中美貿易戰的一個轉折點。無論是繼續對抗還是走向談判,雙方都在重新定義彼此的經濟關系。
對于普通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認識到全球經濟格局已經改變。單一國家主導的時代正在過去,相互依存成為新常態。在這個新時代里,談判桌旁的座位安排已經不同以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