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過這話可從來都不是什么自然規律,其實不過是人們用來約束自身行為的一句話罷了,不過在虛構的文學作品中,作者卻能讓這句話變成那個虛構世界的客觀規律。
尤其是在武俠小說中,這種“善惡終有報”的橋段數不勝數,甚至你都不用翻開一本武俠小說,就能猜到最后的結局一定是大俠抱得美人歸,惡人則難免死在大俠手中。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每一本武俠小說都是如此,那還會有人看嗎?讀者偶爾也需要一些驚喜,所以金庸的小說才能劍走偏鋒,登上了武林之巔。
![]()
(蕭遠山劇照)
比如《天龍八部》中,那蕭氏父子的結局就不免讓人納悶,為什么作惡多端的蕭遠山能立地成佛,反倒是一生無愧天地的蕭峰最終卻落得個自行了斷殞命深谷的結局?
一、蕭氏父子
盡管蕭遠山是書中制造一切悲劇的幕后黑手,但他直至少室山大戰時才正式登場。
而他一登場,就提到了自己做過的那些惡事,在筆者看來,他殺害那些當年圍殺他們一家的仇人,那都不算是行惡,不過是有怨抱怨有仇報仇罷了,但他萬萬不該殺喬三槐夫婦與玄苦大師,畢竟沒有那幾人,蕭峰怕是都活不到今天。
還有他說自己報復玄慈,繼而偷走葉二娘的孩子,讓葉二娘墮落成魔,葉二娘犯下的那些罪過,不也該算在他頭上嗎?
當蕭峰發現自己苦苦追尋的“大惡人”居然就是自己的親生父親,那一刻,他的世界觀都要崩塌了。
![]()
(蕭峰、阿朱劇照)
他一生光明磊落,從不曾做任何一件虧心事,就連那丐幫幫主之位也是他為丐幫立下七大功勞,解決三大難題才拿下的,沒有走任何捷徑,可他卻始終得不到群雄的認可,當他契丹人的身份被曝光之后,他瞬間從英雄變成罪人,當他父親說出那些往事之后,他才恍然大悟。
不過那與蕭峰何干,甚至就連掃地僧都佩服蕭峰,說他是個心系天下蒼生之人,身處藏經閣中的那幫人,也就只有蕭峰得到了掃地僧的認可。
然而蕭氏父子的結局卻截然不同。
二、不同的結局
照理說,蕭遠山就應該被處死。
有人可能要說了,蕭遠山也只是個受害者,當年他也致力于維護宋遼和平,是因為慕容博的挑撥離間,才讓中原群雄去圍攻他,以至于他落得家破人亡的境地,他還不夠慘嗎?
是,他是慘,可筆者前文也說了,哪怕他殺盡那些圍攻他的高手,也不為過,但他不該讓無辜的玄苦、喬三槐夫婦牽扯進來,更不用說他后來干的那些惡事,每一件都足以讓他萬劫不復。
所以當掃地僧將蕭遠山點化時,筆者只覺得詫異,憑什么惡人只要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
難道蕭遠山殺的那些人,做的那些惡事,就因為他愿意剃掉三千煩惱絲就能一筆勾銷嗎?那些死去的人的怨氣又該由誰來化解?
![]()
(喬三槐夫婦劇照)
其實這即是金庸的高明之處,處死一個惡人,并沒有能夠達到懲戒的作用,其他心存惡念的人,看到蕭遠山的結局若是被殺,那他們也只會心一橫,繼續行惡。
這就好比多數人對人販子的看法,那些人是豬狗不如,毀了無數家庭,當真該死,可為何人販子極少有死刑的?就因為一旦對他們量刑過重,就會導致那些被拐的孩子處于更危險的境地,因為人販子知道自己沒有回頭路了,那又怎么會主動交出孩子?
同理,勸惡人向善,遠比直接殺了一個惡人有意義。
不過這還只解釋了金庸為何留蕭遠山一命,卻沒有解釋金庸為何要把蕭峰寫死。
是啊,他對惡人都如此寬容,對大俠就更應該優待才是,怎能厚此薄彼呢?這不是倒反天罡了嗎?
當主角三兄弟生擒遼帝,繼而逼迫遼帝退兵之后,宋遼兩軍無不歡欣鼓舞,根本沒有人想打仗,可以說蕭峰此時是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
![]()
(蕭遠山、慕容博劇照)
然而在他看來,卻好似是犯了彌天大錯一般,他以斷箭戳向自己的心口,就這么一命嗚呼了。
至于理由,他卻說是自己那逼迫遼帝退兵的舉動是以下犯上,多么荒唐,除了遼帝受了點委屈,在場群雄誰不佩服蕭峰?
一個遼帝算啥?蕭峰此舉又何錯之有?
顯然,蕭峰不應該以這種荒唐的理由死去才對,那金庸如此安排,又是何意?
旁人看不透,蕭峰身邊的阿紫卻能看透。
三、阿紫眼中的姐夫
阿朱臨死前是把阿紫托付給了蕭峰,讓蕭峰照顧她妹妹,其實言下之意,就是讓蕭峰娶了她妹妹。
后來阿紫也確實逐漸愛上了蕭峰。
然而蕭峰成為遼國南院大王的時候,書中就有這么一段描述:“我既誤殺阿朱,此生終不再娶。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國,千秋萬載,就只一個阿朱。豈是一千個、一萬個漢人美女所能代替得了的?皇上看慣了后宮千百名宮娥妃子,哪懂得‘情’之一字?”
這即是問題所在,蕭峰這人看似灑脫,但其實一直都被“阿朱之死”給困住了。
他心中始終放不下阿朱。
而《天龍八部》說的是怎樣一個故事?這書名正是取自佛門用語,世人皆有貪嗔癡的執念,有的人能夠放下,但有的人卻放不下。
![]()
(蕭峰、阿紫劇照)
蕭遠山能立地成佛,是因為他放下了,而他之所以能放下,是因為他經歷了幾十年的煎熬,也該看透了。
但蕭峰不同,他不過三十多歲,又接連經受了太多的打擊,他心中仍有“癡”的執念,他放不下,表面他是因為逼迫遼帝之舉而愧疚,其實不過是因為忘不了阿朱,所以才會尋短見。
說白了,蕭峰還是太年輕了,若“生擒遼帝”這件事再晚個幾十年發生,那時候的蕭峰早已云淡風輕,多半也就不會做出如此沖動之舉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