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這天,柬埔寨金邊的陽光格外刺眼。
茶膠省,一個距金邊不到四十公里的地方,突然被幾十輛車包圍。車上下來的人,不是柬埔寨警察,也不是美方特工,而是韓國外交部副部長金珍我率領的政府調查組。
![]()
這支小分隊此行的目標——太子控股集團(Prince Holding Group)旗下的一處園區。
外界稱它為“太子基地”,柬埔寨人口中的“金邊城中城”。
![]()
在過去三年里,這里燈火通明,成千上萬臺電腦晝夜不停地工作著。有人在這里失蹤,有人從這里發跡,有人再也沒有回過家。
現在,它已被棄空。
房間里散落著被拆掉主板的電腦、燒焦的網線,窗外的廣告牌上仍寫著幾個金色大字:“共建東南亞金融新未來”。
![]()
此前,美國財政部剛剛宣布,對太子集團及創始人陳志實施制裁,指控其涉及跨國詐騙與人口販賣。
幾天后,韓國政府出現在了柬埔寨。
這場跨國圍剿,比電影還快。
那一天,金珍我看著眼前那十一棟四層樓建筑,說了一句讓現場媒體印象深刻的話:
“我們不是來看廢墟的,我們是來看人性的。”
在東南亞的華人圈,陳志這個名字并不陌生。
他的故事,幾乎是“逆襲爽文”的模板。
他出身福建小城,靠一臺電腦起家,卻在東南亞編織出一個以電詐、洗錢、地產為核心的“太子帝國”。如今,美國、英國相繼制裁,韓國政府親赴柬埔寨調查,香港豪宅與比特幣資產被曝光。陳志,這位掌控千億黑金的電詐教父,終于走到了命運的拐點。
![]()
2025年10月14日,紐約聯邦法院的一紙公告,讓隱匿在東南亞叢林里的“電詐之王”陳志徹底暴露在陽光之下。美國司法部宣布,查獲127271枚比特幣,市值150億美元 —— 這是美國司法史上最大規模的單次資產沒收,而這些數字財富的主人,正是柬埔寨太子集團創始人、有著 “西港皇帝” 之稱的陳志。
誰也想不到,這個掌控著橫跨30國犯罪網絡、手眼通天的“公爵”,三十年前還只是福建連江縣曉澳鎮曉興村一個身高不足1米63、面相被同鄉視為“不吉” 的輟學少年。他的人生像一場荒誕的黑色童話,用灰色產業鋪就通天之路,最終卻在最風光時,被萬里之外的美國司法部按下了終止鍵。
1、從網管到私服大佬
1987年寒冬,陳志出生在連江曉興村一個普通家庭。在這個靠水產和海外務工發家的富庶村落,陳志的童年毫無亮點——個子矮、學業中等,初二下學期沒讀完就背著書包回了家。“初三開學點名,喊到陳志沒人應,老師問了才知道,他不念了。”多年后,初中同學邱榮回憶起這位“千億大佬”的早年,記憶里只有 “不起眼”三個字。
輟學后的陳志,一頭扎進了2000年初的連江網吧熱潮。彼時的連江,正掀起一場席卷全國的“網吧革命”——2002年網吧牌照制度落地后,數以萬計的連江人抱團涌入這個行業,一度控制了全國50%的網吧份額,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占比更是超過80%。在水產養殖之外,網吧成了當地人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而這個被稱為“做點”的行當,藏著外人看不見的灰色地帶:收費低廉的上網服務只是幌子,真正賺錢的是網吧角落里那一兩臺賭博機。
陳志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連江縣城“鴻利網吧”的網管。擦桌子、收網費、維護機器,這些瑣碎的工作里,他悄悄摸清了網吧的盈利邏輯——賭博機后臺可以操控輸贏,來錢快且隱蔽。
“那時候他話不多,就盯著賭博機的后臺數據看,誰也沒料到他在琢磨這些。” 鄉鄰葉麗大姐說,沒過多久,陳志又換了一家網吧,還學會了簡單的電腦維修,“大家都覺得這孩子就是混口飯吃,沒成想他盯著的是更大的買賣”。
2005年前后,“傳奇”游戲風靡全國,私服(私自搭建的盜版游戲服務器)開始泛濫。陳志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機會,從網吧網管搖身一變成了“私服老板”。他搭建盜版“傳奇”服務器,開通充值通道,讓玩家用現金購買裝備和金幣——這種涉嫌侵犯著作權的生意,在監管漏洞下成了暴利機器。
“他大概賺了幾百萬,具體數字沒人知道,但那時候他已經能在上海租得起高檔公寓了。”他的同學邱榮說,當時的盛大網絡為了打擊私服焦頭爛額,最多時500多家私服同時運營,而陳志的私服,就是其中最隱蔽也最賺錢的之一。
私服生意讓陳志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但也埋下了隱患。2009年,22歲的陳志突然從上海消失,輾轉去了柬埔寨。
“聽說是做私服出了問題,怕被警察抓,跑了。”邱榮的說法并非空穴來風——此后多年,哪怕是福建人最看重的春節,陳志也從未回過曉興村,“他好像在刻意切斷和老家的聯系,生怕被人找到蹤跡”。
2 從博彩牌照到太子集團
初到柬埔寨的陳志,日子并不好過。他對外宣稱 “想做網咖沒做成,改做房地產”,2011年還注冊了“信恒房地產公司”,但明眼人都知道,這個連初中都沒畢業、沒任何地產經驗的年輕人,根本玩不轉柬埔寨的房地產市場。
“信恒就是個空殼公司,沒開發過一個項目,他那時候根本沒錢,也沒人脈。”一位熟悉柬埔寨華人圈的知情人士透露,陳志真正的營生,還是老本行——在柬埔寨繼續做私服。
彼時的柬埔寨,互聯網基礎設施落后,監管幾乎為零,“做私服沒人管,想開多少款游戲都行”。曉澳鎮的同鄉傳聞里,陳志在柬埔寨的私服生意比在上海時更瘋狂,“賺了一兩千萬,也有人說幾千萬,反正比起后來的規模,都是小錢”。
但光靠私服,成不了“西港皇帝”,陳志真正的轉折點,出現在2014年。
這一年,柬埔寨政府頒布《商業賭博管理皇家法令》,將賭場和網絡賭博全面合法化。更誘人的是,博彩牌照門檻極低,成本僅需幾十萬美元。消息一出,全球資本尤其是中國資本蜂擁而至,西哈努克港(簡稱西港)成了 “賭博天堂”—— 此后幾年,柬埔寨發放了169張博彩牌照,91張落在西港,而陳志,拿到了其中一張。
幾乎同時,陳志用25萬美元買下柬埔寨國籍。這個舉動耐人尋味——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放棄中國國籍,意味著他徹底切斷了回國的可能,也暗示著他的“生意”將以中國人為主要目標,“用外國國籍逃避中國法律制裁,這是他早就盤算好的”。
更關鍵的是,2014年前后,中國國內網吧行業開始衰落。智能手機普及讓網吧顧客驟減,警方打擊賭博機的力度也越來越大,大量連江網吧老板面臨失業。“成千上萬的同鄉沒了出路,陳志這時候伸出了‘橄欖枝’。” 知情人士說,這些有網吧經營經驗、熟悉灰產邏輯的連江人,成了陳志最寶貴的“人力資源”——他們懂如何吸引顧客、如何操控后臺、如何處理“客訴”,而陳志,只需要為他們提供一個“合法化”的平臺。
陳志的“商業模式”就此成型:他把網吧賭博機的“后臺控輸贏”和私服的“充值變現”結合,打造出早期的“殺豬盤”模式——表面是合法網賭,實則通過后臺操控讓玩家輸光所有錢;同時,他模仿老家的“工業園區”模式,在西港開發 “電詐園區”,吸引同鄉入駐,自己坐地抽成20%。
“他提供場地、培訓員工、協助洗錢,甚至幫忙搞定當地關系,20%的抽成看似高,但沒人敢不給。”
2015年,陳志成立太子集團,涉足房地產、小額貸款、旅游等領域。西港的房價因賭博業暴漲,熱門地段每平方米突破4000美元,陳志的房地產公司趁機開發酒店、公寓和商鋪,“這些產業不全是幌子,西港的房地產泡沫讓他賺了不少,但核心還是靠電詐和園區抽成”。
這一年,他把親戚邱國興從深圳招來。據公開資料,邱國興1970年出生,13歲輟學,19歲赴深圳謀生,在2015年抵達柬埔寨之前是個尋常的石材商人。
陳志讓這位前石材商人擔任太子地產董事長,還幫他當選柬埔寨福建總商會會長——通過家族和同鄉紐帶,陳志的“電詐帝國”開始穩固。
3 靠兩位 “貴人” 登頂柬埔寨
2017年,陳志迎來人生的“高光時刻”。這一年,他結識了兩個改變命運的“貴人”,徹底從“電詐老板”蛻變成柬埔寨權貴圈的“新貴”。
第一位是柬埔寨副首相兼內政部長蘇慶的兒子蘇速卡。蘇慶家族在柬埔寨權勢滔天,蘇慶本人執掌警察系統40多年,還被封為“親王”。
2017 年,陳志與蘇速卡共同成立“金貝公司”,將自己旗下的大部分園區和賭場納入其中。不久后,蘇速卡繼任內政部長,手握警察系統權力的他,成了陳志的 “保護傘”。有了這層關系,陳志的園區可以半公開運營,甚至不用害怕柬埔寨政府的抽查。
![]()
第二位“貴人”是首相洪森的侄子洪都。在洪都的幫助下,陳志2014年成立的“太子銀行”拿到正式牌照,從此踏入柬埔寨金融界。更關鍵的是,陳志創辦的“匯旺錢莊”——這個后來被稱為柬埔寨 “支付寶” 的支付巨頭,在洪都的運作下,名義上與太子集團切割,實則仍由陳志掌控。
“匯旺錢莊成了他洗錢的核心工具,東南亞的電詐資金,大多通過匯旺流向全球。”美國司法部后來的調查顯示,匯旺錢莊不僅為太子集團服務,還為整個東南亞的黑灰產提供洗錢通道。
有了蘇速卡和洪都的加持,陳志的地位水漲船高。2017年,他被柬埔寨國王授予“公爵”頭銜,成了 “陳志勛爵”。這個福建農民之子,終于在異國他鄉獲得了夢寐以求的“身份象征”。此后,他頻繁出現在柬埔寨官方場合,與洪森合影、在洪森生日宴上一擲千金、以“慈善家”名義捐錢捐物,甚至被媒體稱為“柬埔寨首富”。
與此同時,陳志的私生活也開始變得驕奢淫逸。網紅郭某在抖音上炫耀“陳志每月給我兩三千萬零花錢,太摳門了”;坊間傳聞他與某張姓女明星交往,分手費高達數十億;他的妻子更是在社交平臺瘋狂炫富,曬名包、名表、游艇別墅,甚至“養鯊魚當寵物”——這些夸張的炫富,與他在“慈善”上的吝嗇形成鮮明對比:7 年里,“陳志獎學金”僅出資200萬美元,資助400名柬埔寨大學生;回老家曉澳鎮的“助學基金會”,首期投入只有370萬元,在富商云集的連江,這個數字不值一提。
“他對同鄉也摳門,賺了那么多錢,沒給老家做過什么實事。” 邱榮說,曉澳鎮的人提起陳志,大多是“羨慕又看不起”——羨慕他的財富,看不起他的忘本。但沒人敢公開指責他,“那時候他在柬埔寨勢力太大,連當地警察都要給他面子,誰惹得起?”
4 電詐園區的“血腥味”
2019年8月,柬埔寨政府突然宣布 “禁絕網絡賭博”。迫于中國政府和國際社會的壓力,洪森政權不得不對電詐產業動手,大量“殺豬盤”園區倒閉,44.7萬中國人離開西港 —— 這道禁令,成了陳志帝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對陳志來說,禁令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方面,蘇速卡的保護讓他的幾個核心園區得以保留,競爭對手減少,短期內反而擴大了市場份額;另一方面,他失去了“洗白”的可能——西港房地產泡沫破裂,爛尾樓遍地,商鋪租金暴跌七八成,他囤積的2000萬平方米土地成了“燙手山芋”,房地產、酒店等正當產業再也無法盈利。
更致命的是,園區的經營模式被迫改變。此前,陳志的園區靠連江同鄉支撐,推廣、客服、行政人員大多是曉澳鎮的年輕人,“大家都是同鄉,多少有點情分,沒那么多極端手段”。禁令后,大量同鄉回國,推廣人員緊缺,陳志不得不改變策略——從“招募”變成“誘騙”,甚至“綁架”。
“那時候開始,園區里出現了電棍、鐵絲網和看守。”一位曾在西港工作的華人透露,為了留住人,陳志的園區開始扣押護照、限制人身自由,完不成“業績”就用電棍毆打、餓飯;有人想逃跑,被抓回來后會遭受更殘酷的懲罰,甚至鬧出人命。“之前只是謀財,禁令后開始害命,園區里的血腥味越來越重。”
陳志的同伙后來回鄉時辯解,“這些都是園區商戶干的,和我們沒關系”,但明眼人都知道,沒有陳志的默許甚至指示,沒人敢在他的地盤上動粗。“大多數‘抓捕’都是他的人干的,他要靠這些手段維持園區運轉,畢竟電詐是他的核心收入來源。”
即便如此,陳志的生意依舊“興隆”。他把園區搬進高樓,用賭場、夜店做掩護,在“太子IT大廈”“金貝酒店”里藏匿電詐團伙;他的園區最多時容納1萬人,注冊的詐騙賬號超過70萬個;他對外宣稱“每天收入3000萬美元”,美國得州大學教授估算,2020-2024年柬埔寨電詐騙取全球750億美元,陳志團伙占比60%——按照這個數字,他的資產一度超過2750億元,甚至被同鄉恭維為“中國首富”,而他,坦然接受了這個稱號。
5 香港的 “洗錢網絡”
陳志的財富,從來不是“藏在東南亞的現金”,而是通過復雜的網絡流向全球,其中香港是最重要的“中轉站”。2025年10月22日,香港媒體的調查揭開了這個秘密: 陳志在香港擁有價值30億港元的尖沙咀金巴利道68號甲級商廈,以及13億港元的山頂 Mount Nicholson別墅。
除了購買香港的豪宅商廈,他還購買了香港的上市公司,更以香港公司控制全球最大的古巴雪茄商“Habanos”,購入五年賺20億港元。
而這些資產,全是用電詐資金購買的。
![]()
最早的線索可以追溯到2016年。當年12月,Mount Nicholson別墅一期樓王以10.8億港元售出,刷新亞洲最貴洋房紀錄,買家需繳納3.24億港元稅款。這筆天價交易的買家,是英屬處女島(BVI)公司“巨勝控股”,而簽合同的人,是住在香港東涌公屋的中年男子周幼強。
“記者問他誰是幕后老板,他一句話都不說。”直到8年后,美國制裁文件曝光,“巨勝控股”才被證實由陳志控制—— 意味著,早在2016年,陳志就開始用香港洗黑錢。
2018年,陳志又從恒基手中買下尖沙咀金巴利道68號全幢商廈,估值30億港元。他還在香港注冊多家空殼公司,親自擔任董事,甚至控股兩家上市公司:2018 年12月,他收購上市僅一年的工程公司 “致浩達”(1707),持股54.79%;2023年,他又買下新加坡工程公司“坤集團”(0924)55%股權。
這些上市公司成了他洗錢的“工具”。“致浩達”原本主營香港工程業務,被陳志收購后,突然轉型柬埔寨房地產和奢侈品銷售。這兩個領域與工程業務毫無關聯,卻能方便地將電詐資金合法化。
他還把親信邱東(后遭英國制裁)安插進“致浩達”當執行董事,邱東持有圣基茨和尼維斯護照,負責 “對接柬埔寨業務”。更可疑的是,陳志多次用山頂別墅抵押借款,卻總能在幾個月后全額歸還。
“正常商人不會這么做,只有洗錢才需要頻繁走賬”
陳志的香港網絡里,還有一間被美國制裁的“興承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由汕頭人孫偉強擔任董事,表面與陳志無關,實則被用來運營地下錢莊,“資助太子集團的加密貨幣挖礦業務,還幫高層配偶買勞力士、畢卡索名畫”。甚至全球最大的古巴雪茄生意,也被陳志掌控。
2020年,他通過香港公司“Allied Cigar”以90億港元收購古巴雪茄獨家分銷權,后來這間公司頻繁改名、轉讓股權,最終解散,而背后的實際控制人,正是陳志。
![]()
2022年9月24日,柬埔寨太子集團陳志(左一)與時任柬埔寨首相洪森(左三),出訪古巴,會見古巴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主席埃斯特萬·拉索·埃爾南德斯(Esteban Lazo Hernández)(左四)。
6 栽在“歐美盤”上
2025年10月8日,美國紐約東區聯邦地方法院率先出手,指控陳志控制橫跨30國的犯罪集團,涉嫌詐騙、洗錢;6天后,美國司法部宣布查獲127271枚比特幣,市值150億美元——這些比特幣,是陳志多年來電詐資金的“數字倉庫”。
陳志的倒臺,源于他的“貪婪”。此前,他的電詐主要針對中國人,即“中國盤”,但隨著柬埔寨禁令收緊,他開始拓展“韓國盤”“歐美盤”,尤其是針對美國人的詐騙。美國司法部調查顯示,至少259名美國人被陳志團伙騙走1800萬美元。
這個數字對他的千億帝國來說微不足道,卻成了“引火燒身”的導火索。
“如果他只做‘中國盤’,美國可能不會管他。”一位熟悉國際反詐的律師分析,美國對跨境電詐的打擊向來嚴厲,尤其是涉及美國公民和美元資產時,“他不該碰美國市場,這是最致命的錯誤”。
更諷刺的是,陳志用來“避險”的比特幣,最終成了鎖定他的證據。加密貨幣本是他洗錢的“完美工具”——匿名、跨境、難追蹤,但美國司法部通過區塊鏈溯源技術,理清了這些比特幣的流向:從電詐受害者賬戶,到匯旺錢莊,再到加密貨幣交易所,最終流入陳志控制的錢包。
“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反而成了追蹤的線索,每一筆交易都在區塊鏈上留痕,想刪都刪不掉。”
2025年10月,陳志的帝國轟然崩塌。美國凍結他的比特幣、制裁他的香港公司和親信;英國跟進制裁,禁止他在英國境內開展業務;韓國凍結“太子集團”超910億韓元的資產;柬埔寨政府迫于壓力,查封太子集團在西港的園區;他在香港的30億商廈、13億豪宅被凍結,上市公司股價暴跌。
那個曾經在柬埔寨呼風喚雨的“公爵”,一夜之間成了喪家之犬。
如今,曉澳鎮的同鄉再談起陳志,已經沒有了當年的羨慕。“他就是太貪了,賺了那么多錢還不收手,非要碰美國市場,這是自尋死路。”邱榮說,陳志的故事像一場“警示”——靠灰色產業起家的財富,終究是沙灘上的城堡,風一吹就塌了。
而那些被陳志團伙欺騙、囚禁、傷害的受害者,終于等到了正義的曙光。150億美元比特幣的沒收,不僅是美國司法史上的里程碑,更是對全球電詐集團的震懾——無論藏在東南亞的叢林里,還是躲在區塊鏈的匿名背后,只要觸碰法律紅線,終究會付出代價。
這場從福建網吧到柬埔寨叢林的黑色童話,最終以最慘烈的方式落幕。陳志或許到最后都沒明白,他不是敗給了對手,而是敗給了自己無休止的貪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