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爆發之初時,俄軍所使用的無人機顯然更多,不過其多是出于偵察層面,以引導炮擊之用;至于當時已經流行的察打一體無人機,俄軍的力量很薄弱。
至于烏軍方面,當時手里有一定數量的土耳其造察打一體無人機,但該機在面對俄軍綿密的防空系統時,突防難度很大,所以取得的戰果不太理想。
而其他的無人機,西方又不積極支援,所以烏軍便更積極地使用市場上能夠買到的民用小型無人機,將其用于偵察或改裝之后用于投彈。
2023年時,烏軍已經大量使用無人機作戰,其性能雖然很一般,但數量已經很大;俄軍在柳葉刀之外,也在跟進,不過使用量沒有烏軍那么大。
![]()
2024年,雙方所使用的無人機數量進一步增大,而且均偏向攻擊型,大量無人機的使用令前線的戰爭形態發生變化。
在烏軍已經組建專職的無人機作戰部隊之后,俄國防部亦集中力量打造了盧比孔無人機部隊,并在隨后的庫爾斯克戰役中大放異彩。
![]()
因此以往烏軍認為自己在無人機作戰方面具有優勢,但現在可不敢打包票了;甚至烏軍中有相當多人已經認為,俄軍反而具有優勢。
烏克蘭官媒的看法是,烏軍在創新方面繼續領先,但俄軍依靠大規模生產,具有數量優勢。
不過烏官媒不好意思提到的一點是,在前線打擊效能更高的光纖無人機方面,俄軍的使用量和戰果要比烏軍大得多,而這顯然是技術創新的領先。
當然,所謂的創新之類只不過是給俄烏兩國面子罷了;因為他們倆兄弟比誰都清楚,其無人機的部件來源在何處。
沒有這些基礎,何談什么創新呢?
當然,現在具體使用這些無人機用于作戰的,的確是俄烏兩家為主。
![]()
在具體的使用方面,烏軍著力于將無人機融入到防御體系之內,俄軍的使用特色則見于盧比孔無人機部隊。
對于這支由俄國防部牽頭組織打造的高等級無人機部隊,烏克蘭方面給予了高度重視。
烏方認為,盧比孔無人機部隊在庫爾斯克戰役期間,對俄軍后勤線的擾亂是極其嚴重的,這使得烏軍不得不撤出庫爾斯克的占領區。
而今,俄軍又將盧比孔部隊轉移到了頓涅茨克地區,使得伊久姆——斯拉維揚斯克運輸線的后勤補給壓力甚大。
另外,俄軍天竺葵系列無人機的產能加大,使得烏克蘭的遠后方日夜受襲,防空系統過載,基礎設施處于嚴重的威脅中。
![]()
在俄軍無人機和空軍的積極活動下,烏克蘭的支援部隊被迫遠離接觸線。
2025年4月下旬,位于德魯士科夫卡的一個機械化旅車輛倉庫遭襲,俄軍在第二天繼續對此地展開轟擊。
而這樣的打擊,在前線縱深內是經常發生的。
![]()
為了避免遭到嚴重打擊,烏軍的后勤和支援部隊已經轉移到了距接觸線40到50公里處。
對于后勤指揮官來說,這使得補給更為困難。但為了避免遭受損失,必須如此。
而且俄軍的FPV無人機已經主導了距接觸線10到15公里的區域,即便不存在有針對性的轟炸,后方部隊也會不可避免地遠離接觸線。
同樣,作戰部隊其實也是如此,一些在頓涅茨克戰區的部隊(預備隊),甚至是住在哈爾科夫州和第聶伯州。
前往前線作戰的話,無疑將需要更長的時間。
目前就前線局勢來說,除了烏軍總司令天天報喜的多布羅皮利亞之外,在波克羅夫斯克(紅軍城)、米爾諾赫拉德(季米特洛夫)、庫皮揚斯克、新帕夫利夫卡(頓涅茨克和第聶伯羅交界處)、利曼(紅利曼)、康斯坦丁諾夫卡的局勢都更具挑戰性。
而頓涅茨克州的城市,都處于俄軍的轟炸中;同時前線還在向第聶伯羅和扎波羅熱州深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