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三國里的劉備,大家都知道他是一方梟雄,三分天下占了其一,沒點真本事肯定不行。但要是聊到他的兒子,估計很多人第一反應就只有劉禪,也就是阿斗。其實啊,劉備可不止這一個親兒子,除了早早就夭折的劉理,還有個幾乎沒存在感的劉勇,剩下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阿斗先生了。
阿斗的名氣那可真不小,小學課本里 “樂不思蜀” 的典故說的就是他,平時生活里也常能聽到長輩教育孩子:“你可別學那扶不起的阿斗!” 這知名度,在三國皇子里絕對排得上號。曹操當年說過 “生子當如孫仲謀”,這話表面上是夸孫堅的兒子孫權厲害,可擱劉備這兒,簡直就是公開 “打臉”。為啥這么說呢?你看看曹操的兒子們,一個個都拔尖兒,曹丕能文能武,曹植七步成詩,曹彰勇猛善戰,隨便拎一個出來都能獨當一面。曹操說這話,看似客氣,實則藏著底氣:你兒子厲害,我兒子也不差,我不羨慕你,但我認可你的眼光。可劉備就不一樣了,他是真真切切羨慕曹操和孫堅,自己雖然有兒子,可除了阿斗之外,要么早夭要么沒出息,跟沒有差不多。
![]()
很多人都納悶,劉備作為三國三大梟雄之一,智商、能力都在線,為啥偏偏兒子們這么不給力?尤其是阿斗,要智慧沒智慧,要能力沒能力。愛因斯坦都說過,世界上沒有天生的天才,大多數天才都是靠 1% 的天賦加 99% 的汗水。其實啊,一個孩子能不能成才,跟他的教育環境有著莫大的關系,阿斗扶不起,根源就在這兒。
咱們來看看別人家梟雄的兒子是怎么養的。曹操的兒子曹丕,5 歲的時候就被曹操請了專門的教頭,教他弓馬騎射,史書上都記著 “時年五歲,教與學社,八歲而能騎射”;曹植更厲害,10 歲出頭就能把《詩經》《論語》還有先秦兩漢的辭賦背得滾瓜爛熟,想想咱們 10 歲的時候,背一篇幾百字的短文都頭疼,人家已經能鉆研經典了。再看江東那邊,孫策 10 來歲就跟著老爹孫堅打黃巾軍,戰場經驗從小就積累;孫權更牛,小小年紀就能跟劉表坐在一起談論天下大勢,把劉表耍得團團轉。
![]()
可再看看劉備的兒子阿斗,在曹操和孫策的兒子們接受優質教育的時候,他在干嘛呢?答案是:忙著跑路,還不止一次被老爹拋棄。劉備早年創業那叫一個顛沛流離,吃了上頓沒下頓,今天投靠這個,明天投奔那個,連自己的小命都難保,哪兒有心思管兒子的教育?好幾次戰亂中,阿斗都成了棄子,能活下來就不錯了,更別說接受系統的教育。同樣是親生兒子,曹操和孫策拼盡全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資源,可劉備對阿斗,實在是沒多少精力去重視。
![]()
劉備就是個妥妥的 “創業狂魔”,一門心思都撲在打江山上面,創業初期連穩定的地盤都沒有,根本不敢分出精力和資源來培養下一代。等他終于創業成功,在蜀地站穩腳跟,想著該培養兒子接班的時候,阿斗都已經長大成人了,童年時期最關鍵的基礎教育早就錯過了。就像一棵小樹,小時候沒好好澆水施肥、修剪枝葉,長大了再想糾正,哪兒那么容易?這也就難怪阿斗會成為 “扶不起” 的代表了。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