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陳振
來源 | 財經八卦(ID:caijingbagua)
![]()
引言:Teenie Weenie單款銷售額突破800萬,這是流量創造的神話,也是品牌華麗的瞬間。
然而閃光燈背后,是更值得關注的數據現實,母公司錦泓時裝集團已連續兩年營收下滑,毛利率面對著巨大壓力,過去五年門店數量凈減少271家。
這場流量盛宴如同短暫綻放的煙花,照亮了Teenie Weenie曾經的輝煌,卻也凸顯了品牌面臨的長期挑戰,在流量狂歡之后這個品牌將會何去何從。
![]()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一只小熊的起起落落
自1980年在韓國誕生以來,衣戀集團歷經數十年發展,大概在2000年代中后期迎來鼎盛時期,恰好伴隨著80后、90后的青春成長軌跡,不少同齡人感慨:E·LAND的小熊(Teenie Weenie)幾乎裝點了我們整個少女時代的夢。
![]()
這些都是因為Teenie Weenie的崛起精準踩中了中國消費升級的節點,當大多數本土品牌還在摸索基礎款時,這個韓國品牌帶著完整的“學院風”強勢席卷中國的市場,因為它不是單純賣衣服,而是在銷售一種“常春藤少女”的生活方式。
![]()
再加上當時90后的時尚啟蒙美劇《緋聞女孩》那時是真的火,如果你對劇中的穿搭還有一點點印象,一定能想起這種風格,那時候絕對引領潮流。
但在那個月薪還停留在三千多的年代,當時的E.LAND絕不是想買就能痛快下單的,因為著實不便宜,尤其是Teenie Weenie的衣服價格都很高,雖然做的是學院風,但一般學生黨都是消費不起的。
![]()
于是一件上千元的Teenie Weenie牛角扣大衣不僅是保暖工具,更是“品位”與“階層”的象征。
話又說回來為什么Teenie Weenie 能狙擊女性消費者的錢包?因為這個品牌從里到外做出了嚴絲合縫的銷售方案。
![]()
在那個年代的Teenie weenie就深諳完整的場景構建在消費者心里舉足輕重的道理,所以不管是襯衫、毛衣甚至是小到配飾,它都可以去幫消費者提供整套穿搭方案;憑借精良做工與舒適面料積累的口碑,該品牌實現了穩定的市場輸出。
![]()
最后以一手獨特的小熊IP完美承上啟下,賦予了品牌記憶點,還有那個時候韓國的品牌,在裁剪上對亞洲人是十分友好的。
![]()
然而,2017年韓國依戀集團將將小熊以57億巨資出售給中國錦泓時裝集團成為了一個轉折點。
在那個時候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牌子巨資購買韓國服裝巨頭品牌,這項收購在當時被外界視為典型的“蛇吞象”交易,此后Teenie Weenie的擴張軌跡也因此開始偏離原有軌道。
![]()
自此,teenie Weenie開啟了“成也小熊,敗也小熊”的道路。
![]()
壓力造就“全能”小熊
技多不壓身的錯覺
Teenie Weenie被收購以后面對的并非是陽關大道,反而是難走的獨木橋,于是那些年里這個品牌選擇了最直接的辦法——品類擴張。
![]()
從女裝到男裝;從童裝到戶外;甚至跨界到家紡、內衣,這種“廣撒網”的策略在短期內帶來了營收增長,卻也埋下了隱患。
![]()
據最新財報顯示在2025年上半年,Teenie Weenie營收15.6億元,同比下滑3.78%,延續了2024年營收下滑0.84%的頹勢,而且綜合近四年來看,其在2022年和2024年,營收均出現約6%的負增長。
![]()
明明都快做到“全品類覆蓋”,不應該是有備無患嗎?怎么到頭來反而出現這種情況?
如果消費者在同一家門店看到學院風襯衫、專業沖鋒衣和瑜伽服時,很難回答一個基本問題:“Teenie Weenie到底是什么?”,雖然是“六邊形戰士”,但這樣也會造成品牌定位的模糊。
![]()
試想一個品牌試圖同時占領多個戰場,是不是就像在每個領域都面臨專業選手的狙擊?在戶外拼不過始祖鳥,在運動休閑領域打不過Lululemon,甚至連最拿手的學院風陣地,也被miumiu等更專注的品牌蠶食。
![]()
一旦當IP變得無處不在,其稀缺性和獨特性也就消失了,消費者也會跟著摸不著頭腦。
再加上一邊是2790元的沖鋒衣試圖樹立高端形象,Teenie Weenie在沖鋒衣上采用了經典Dermizax面料,不僅防風防水還透氣面料,在價格上也和北面、美津濃這些戶外大牌不分伯仲。
![]()
另一邊卻是平臺上動輒五折的促銷,這樣頻繁的折扣活動讓消費者很容易潛意識地決定“不打折不買”的想法,價格的混亂是損害了品牌價值的很大一個因素。
![]()
最重要的一點是現如今隨著消費市場的持續發展,在某寶原創、國內外小眾及輕奢品牌,乃至國際大牌層出不窮,消費者的選擇變得更多也更豐富了。
![]()
而且放眼望去供應鏈越來越完善,誰都可以做出“差不多”的衣服,更有可能出現同樣的工廠,同樣的面料,就是標簽不同但價格更便宜的情況。
![]()
這正是品牌面臨的打擊之一,供應鏈的成熟讓“仿制”變得極其容易,一種款式爆火以后可能不用三天就能在線上看到各種各樣的仿版。
![]()
與此同時不少消費者注意到,Teenie Weenie其商品的品質與口碑已難復當年。
![]()
有網友反饋,即便是實體店在售的羊毛大衣,其面料手感也今非昔比,基礎款折后仍標價千元以上,而手感稍好的款式則需兩三千元。
![]()
面對如此價位的“硬坳”少女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理性權衡,將預算投入于此,不如投入性價比更高的某寶單品,或是設計獨到、品質相當的國內外小眾與輕奢品牌?
![]()
![]()
記憶中的品牌
集體“中年危機”
走進任何一家大型商場,你很難再找到艾格的專柜,淑女屋的蕾絲襯衫也早已從櫥窗消失,而在Teenie Weenie的店里,當沖鋒衣和瑜伽服悄然出現在格紋襯衫旁邊,讓老顧客一時恍惚——這些陪伴我們青春的品牌,到底怎么了?
![]()
這不是小熊的個別困境,而是一代“情懷老牌”的集體中年危機。
![]()
有網友評論:“十年前,我省下三個月零花錢買了一件淑女屋的蕾絲襯衫,但是去年我偶然在線上店看到類似款式,卻再也沒有心動的感覺。”
![]()
這種感受代表著當年的核心客群的心態,因為如今她們的消費需求、身材和審美都已經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著。
![]()
例如消費者對適合上下班通勤風格的需求更大于“校園風”;穿著身上舒服也比視覺驚艷要更重要一些;現在的多元風格也替代了單一審美......
![]()
更關鍵的是在當年那些消費者的眼里,品牌賴以成名的“少女感”、“學院風”設計,或許在她們當前的人生階段已經產生了違和感。
![]()
與此同時,有一些年輕的消費群體對這些老牌表現出令人尷尬的冷漠。
“淑女屋?那不是我媽媽年輕時穿的牌子嗎?”00后大學生小林的反問刺痛卻真實,在她的購物車里,是BM風短上衣、漢服和明星聯名款。
![]()
曾幾何時,這些品牌在百貨商場一樓擁有最顯眼的位置,精致的裝修和統一的陳列是品牌形象的無聲宣言,如今這套邏輯正在失效,傳統百貨的沒落拖累了這些深度捆綁的品牌。
![]()
Teenie Weenie門店數量從2019年的1272家,減少到了2025年上半年的1001家,減少21%。
![]()
在這種情況下Teenie Weenie也轉戰到了線上,看似是條生路,實則布滿“陷阱”。
直播間里的主播聲嘶力竭,這種場景與品牌曾經努力營造的“輕奢感”形成了荒誕的對比。
圖源:抖音
![]()
更讓老牌們措手不及的是年輕消費者觀念的變化。
有網友表示:“我為什么要為品牌的廣告費買單?同樣的質量,我寧愿選擇沒有品牌溢價的白牌。”
![]()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錦泓集團銷售費用高達10.2億元,當價格懸殊大,而品質差距并不明顯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了后者。
![]()
這些老牌并非沒有嘗試突圍,就像Teenie Weenie做起了沖鋒衣,艾格嘗試過年輕副線,淑女屋也做過跨界聯名,但問題就是在變化中,他們丟失了自己最核心的價值。
這些陷入“中年危機”的品牌面前,其實擺著兩條路:要么徹底擁抱新時代,冒著丟失老客戶的風險重塑品牌;要么深耕細分市場,服務好那些依然懷念的忠實客群。
![]()
最危險的選擇,就是在搖擺中停滯不前——既無法贏得新人,又在逐漸失去舊人。
![]()
當一代消費者成長起來,他們帶著對品牌的美好記憶回歸,卻發現記憶中的那只“小熊”已經變了模樣。
品牌可以更換主人,可以擴展品類,可以擁抱新媒體,但一旦失去了對產品品質的堅持,再輝煌的過去也無法支撐不確定的未來。
對于Teenie Weenie來說,找回那只“能穿很久”的小熊,或許比追逐下一個“趙露思同款”更加緊迫。
對此,您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發表您的意見或者看法,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