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這家伙又在采訪里放話了,說對中國加征100%關稅這事兒“是中國逼我的”,聽起來像在抱怨自家孩子不聽話,可這背后是美國對華政策走到了一個尷尬的路口。
10月17日那天,他接受媒體問及時,直接承認這種高關稅玩不長久,但緊接著就把鍋甩給北京,說人家加強稀土控制,讓他沒得選。結果呢,美媒立馬跟進報道,說中國周邊已經有了兩艘美國航母,尼米茲號和華盛頓號在西太平洋轉悠。
這事兒一出,全球的目光又刷刷地投向中美博弈的棋盤上。說實話,這不是頭一回了,美國總愛用經濟牌和軍事實力雙管齊下,可每次都像在自家后院放煙花,熱鬧是熱鬧,實際效果卻越來越打折扣。
![]()
關稅喊得兇,特朗普卻開始露怯
特朗普上臺后,對華貿易政策就沒消停過,從2018年那會兒開始加鋼鋁關稅,到現在2025年又嚷嚷100%的高稅率,聽著嚇人,可細看其實是老套路翻新版。
10月17日的采訪里,他直言這種關稅不可持續,這話一出口,就等于在承認美國經濟扛不住了。為什么?因為高關稅直接推高了美國國內物價,通脹率今年已經爬到4.5%以上,企業成本漲了,企業主們天天在國會山門口堵著議員抱怨。
像蘋果、通用汽車這些大頭,供應鏈一大半在中國,關稅一加,零件價格躥升,利潤薄得像紙。特朗普自己也知道,這么干下去,美國消費者買單,選民一不爽,2026年中選就麻煩了。
可他為啥還得硬著頭皮上?說白了,這是給國內保守派看的。共和黨內部那幫鷹派,總覺得中國是頭號威脅,不對華強硬就等于示弱。特朗普這人,政治手腕老辣,采訪里先說軟話,給商界遞個臺階,暗示可能回調政策;轉頭又甩鍋,說中國稀土管制逼他出手,這就穩住了選民情緒。
![]()
稀土這事兒確實棘手,美國90%的稀土靠進口,中國一收緊,美國高科技產業就卡殼,電動車電池、芯片生產全得慢下來。結果呢?美國企業開始自救,紛紛去澳洲、加拿大挖礦,可那得幾年時間,短期內還是得捏鼻子認了。
這波關稅威脅,表面上看是美國占上風,其實中國早有準備。出口結構調整得飛快,對東盟、非洲、拉美市場的份額今年漲了15%,高端制造業也沒停步,自主芯片產量翻番。
特朗普的算盤打得響,可中美貿易額沒降反升,去年還破了7000億美元大關。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報告直指,這種單邊施壓,短期嚇唬人,長期傷己。特朗普這句“逼我的”,聽著像推責,實際暴露了美國政策工具箱快空了,加稅、制裁、出口管制,全用過了,效果卻像拳頭打在棉花上。
企業界怨聲載道,10月18日華爾街日報社論就說,高關稅讓美國丟了全球供應鏈主導權,中國反倒借機升級產業。特朗普這手,玩得再溜,也擋不住現實的反彈。
![]()
航母雙艦出動,美媒的炒作把戲又來了
美媒那邊的報道,時機卡得準,特朗普話音剛落,《新聞周刊》就發文,說美國海軍在中國附近部署了兩艘航母。這聽著像緊急增援,其實是印太司令部的常規輪換。
尼米茲號從西太平洋巡航轉到南海邊緣,華盛頓號從中東海域調來,形成雙艦編隊,伴隨驅逐艦和潛艇,巡弋范圍覆蓋南海和臺灣海峽周邊。軍事上說,這兩艘航母的配置標準:每艘載60多架飛機,包括F-35隱形戰機,艦載雷達覆蓋數百公里,導彈系統能反擊來襲。
![]()
但現實是,中國海軍實力今非昔比,艦艇總數超400艘,055型驅逐艦的火力不輸美軍,岸基導彈陣地說能覆蓋整個西太平洋。美國五角大樓的年度報告承認,中國海軍噸位已超美國,航母遼寧艦、山東艦常態化巡航,福建艦服役后,三艦編隊成型。
美媒炒作航母,意在制造緊張氛圍,對內是為國會要軍費,2026財年預算里,海軍部分就多要了200億美元;對外是給盟友打氣,日本、澳大利亞、菲律賓這些國家,最近軍演頻頻,美軍航母總得露面撐場子。
![]()
可這威懾真管用嗎?中國外交部回應平靜,說美方動作是“老生常談”,沒必要大驚小怪。實際數據上看,中美海上摩擦雖有,但底線都守著,沒升級成熱事件。
美國蘭德公司模擬報告顯示,如果真打起來,航母在第一島鏈內風險高,易被飽和攻擊。中國東風導彈家族,射程覆蓋關島,美軍得掂量成本。特朗普政府知道這點,所以航母調動謹慎,避開敏感區,更多是姿態。
美媒這波報道,借特朗普的話頭,試圖把經濟糾葛和軍事牌綁一起,可老百姓看熱鬧,專家搖頭,說這是美國焦慮的寫照,實力對比變了,嘴硬沒用。
![]()
中美拉鋸戰,美國的進退兩難局面
中美關系這幾年,像兩頭大象在窄道上過,擠來擠去,誰也別想輕松。特朗普的關稅和航母雙管齊下,本想壓中國讓步,可結果是美國自己先喘不過氣。
經濟數據擺在那兒,美國對華出口今年只漲了2%,進口卻穩住,逆差沒拉開。中國呢?一帶一路沿線投資超3000億美元,RCEP框架下貿易額破10萬億,供應鏈多元化走得穩。
特朗普想脫鉤,高科技領域卡脖子,可中國半導體自給率從15%升到40%,華為、中芯國際這些企業,繞過制裁搞創新,出口歐洲市場份額翻倍。美國企業叫苦,英特爾、英偉達股價因中國訂單不確定,波動大。
![]()
軍事層面,美國保持亞太優勢,可中國海軍現代化速度快,2025年下水艦艇噸位超美軍總和。航母部署雖多,但維護周期長,尼米茲級老化嚴重,福特級新艦故障頻出。
五角大樓戰略評估說,中國反介入能力強,美軍在臺海、南海行動窗口縮小。特朗普這屆,盟友體系松動,歐洲忙烏克蘭,日本防務預算雖加,但不愿趟渾水。
菲律賓最近和美軍聯合演習,規模縮水,中國和東盟的南海行為準則談判反倒推進快。特朗普的“逼我的”論調,反映美國戰略疲勞,想維持霸權,卻發現牌打光了。
長遠看,這博弈考驗耐力。美國國內,兩黨對華共識強,但執行拉鋸,民主黨批共和黨貿易戰傷民,共和黨罵拜登時代太軟。特朗普重返白宮后,政策延續性差,內斗多。中國這邊,專注內循環和雙碳目標,經濟增速穩在5%以上,高鐵、5G全球領先。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分析,中美競爭從零和轉向共存,脫鉤成本高,合作領域如氣候變化、反恐還有空間。特朗普這手,短期穩住選票,長期難改格局,中國通過調整,沒被動挨打,反倒加速崛起。
![]()
說到底,特朗普的表態和美媒的航母新聞,不過是美國對華焦慮的冰山一角。貿易戰打了七年,美國制造業回流目標只完成30%,就業崗位沒多多少,中國反倒成了全球最大貿易國。
軍事上,航母秀肌肉有余,改變地緣格局不足。中國海軍從近海防御轉向遠洋護航,護航亞丁灣超1000批次,維和部隊派駐聯合國最多。
美國內部,政策辯論熱烈。商會報告說,高關稅讓美國家庭多掏1000美元年均,中小企業倒閉率升10%。特朗普團隊知難而退。
![]()
美國想靠關稅和航母壓人,可中國穩扎穩打,經濟韌性強,軍事實力均衡。特朗普的“逼我的”,聽著委屈,實際是美國戰略調整的信號。
未來,中美得找平衡點,貿易談判重啟,軍事對話增多,不然兩敗俱傷。中國民眾要發展,這賬本,誰算得清,誰就贏。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