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重兵壓境,中情局特務潛入,特朗普的“極限施壓”卻像一記鐵拳砸進棉花——委內瑞拉為何越壓越硬?
特朗普對委內瑞拉的“極限施壓”已持續近兩個月,但這場看似劍拔弩張的對抗,正演變成一場尷尬的僵局。
美軍在加勒比海部署了B-52轟炸機、F-35B戰機,第82空降師進駐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波多黎各集結上萬士兵,甚至特種部隊直升機抵近委內瑞拉海岸線90英里。
日前,央視新聞消息更是指出,特朗普明確表示,將考慮開展地面行動,對委內瑞拉販毒集團進行打擊。
看起來,美軍似乎已經蓄勢待發,隨時準備發起打擊。但現實是,雷聲大雨點小,美軍始終未發動致命一擊。
![]()
究其原因,委內瑞拉雖經濟困頓,但軍力不容小覷:4.5萬陸軍配備T-72B1V坦克、BMP-3步戰車和俄制火箭炮,800萬民兵可隨時動員,防空體系更有S-300V和“山毛櫸”M2撐腰。
美軍若想穩操勝券,需投入數個陸軍師和航母戰斗群,但眼下美國政府停擺,130萬士兵工資拖欠,國防部竟提議士兵“貸款度日”。一支連軍餉都發不出的軍隊,如何打一場遠距離侵略戰爭?
在這種背景下,特朗普的“B計劃”浮出水面:公開證實已授權中情局滲透委內瑞拉,試圖推翻馬杜羅政權。
這一招看似凌厲,實則暴露了戰略矛盾——秘密行動本應悄無聲息,特朗普卻大張旗鼓宣傳,仿佛在提醒馬杜羅“小心政變”。
中情局的任務無非兩類:聯合親美反對派策動內戰,或直接復制“豬灣事件”暗殺馬杜羅。
但委內瑞拉反對派早已信譽掃地:2019年瓜伊多自封“臨時總統”鬧劇收場,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杜羅的死敵瑪利亞·馬查多更是撕下偽裝,公然呼吁美國推翻現政府,承諾“將國家資產全盤私有化”。
![]()
這種“帶路黨”的嘴臉,連委內瑞拉民眾都嗤之以鼻。
而特朗普現在想要的也是一個可控的代理人,而非又一個高喊口號卻無實權的“民主偶像”。
簡單來說,特朗普的虛張聲勢,本質是“紙老虎戰術”。他既無力發動大規模戰爭,又不愿灰溜溜撤軍,只能靠威懾博取談判籌碼。
副總統萬斯在海軍陸戰隊慶典上高調秀肌肉,不過是為MAGA陣營演出的“愛國秀”;美軍部署看似龐大,實則分散在多個島嶼,缺乏兩棲登陸能力。
就連特朗普本人也改口稱行動“與武裝沖突無關”,目標從“政權更迭”悄然縮水為“打擊毒販”。
說到底,這場博弈的核心,實則是石油與地緣利益的爭奪。
委內瑞拉坐擁全球最大原油儲量,其重質油恰好匹配美國墨西哥灣煉廠需求。近年來,馬杜羅將石油出口轉向中國與俄羅斯,觸動了美國的戰略神經。
![]()
特朗普拒絕馬杜羅提出的“對美企全面開放石油項目”秘密協議,正說明美國要的不是分一杯羹,而是徹底掌控委內瑞拉能源命脈,將中俄勢力逐出“后院”。
更宏大的棋局正在南美展開。
鄰國圭亞那因美資油田開發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產油區,美國對其領土爭端異常敏感,實為保護西方能源“邊際增量”;哥倫比亞則被打造為情報樞紐,試圖切斷對中國鈳鉭鐵礦、稀土的供應。
在中國收緊重稀土出口的背景下,南美礦產的戰略價值陡升,委內瑞拉正是撬動全局的支點。
面對壓迫,馬杜羅的應對策略堪稱“以靜制動”。
他啟動“全國綜合防御計劃”,開展夜間軍演,動員民兵鞏固防線。諷刺的是,持續的經濟危機導致300萬青壯年外逃,反而削弱了反對派的街頭動員能力——社會結構的空心化竟成了政權意外的“穩定器”。
![]()
但這種靠人口流失維持的平衡,顯然難以持久。
展望未來,委內瑞拉局勢或將陷入“高壓僵持”。
美軍全面入侵概率極低:城市游擊戰的泥潭、戰后重建的巨額成本、國際輿論的反噬,皆不符合特朗普“低成本高回報”的交易邏輯。
更可能的走向是,美國通過經濟封鎖與情報滲透持續消耗馬杜羅政權,同時以能源合作誘惑拉美國家選邊站隊。
![]()
但委內瑞拉背后有俄羅斯的軍事支持與中國的經濟輸血,這場“代理人拉鋸戰”注定漫長。
特朗普的困境在于:若撤軍,霸權顏面掃地;若開戰,政治經濟代價不堪承受。而馬杜羅的底氣,不僅來自槍炮,更源于一個歷史規律——霸權國的“極限施壓”,往往在弱者不屈的抵抗中,反噬自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