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本應是豬肉消費的高峰期,但生豬市場卻陷入了寒潮。
生豬價格一再下跌,期貨市場一度跌超6%,刷新了歷史新低;
現貨市場更是慘淡,外三元標豬的報價跌至11.08元/公斤,比9月初的高點下降了超過20%。
最讓養殖戶痛心的是,豬糧比價跌至4.97:1,遠低于6:1的盈虧平衡點。
![]()
每出欄一頭豬,養殖戶就要虧損200到300元。
是什么原因讓豬肉市場如此低迷?
養殖戶又該如何在困境中找到生存之道?
01
供給過剩,價格為何持續下跌?
生豬價格下跌,首先要從供給端說起。
根據最新數據,全國能繁母豬的存欄量依然高企,達到4038萬頭,遠超正常保有量。
這一數據的背后,意味著市場上豬源已經嚴重過剩。
隨著養殖技術的提升,母豬的繁殖能力大幅提高,每頭母豬年產仔數量已經達到20頭,這直接導致市場上供應量暴增。
雖然這種效率革命讓生產更加高效,但供過于求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不僅如此,能繁母豬的存欄量變化需要10個月才能反映到市場上,也就是說,目前的供應壓力,實際上源自于過去一段時間內的高產能決策。
![]()
因此,即使現在開始減少產能,效果也需要等到明年才能顯現。
即便進入了傳統的消費旺季“金九銀十”,豬肉消費卻并未迎來預期中的增長。
究其原因,南方的高溫天氣和北方的降雨,都影響了消費需求。
同時,消費者的飲食習慣發生了變化,豬肉不再是唯一的選擇。
牛羊肉、禽肉以及水產等替代品的充足供應,讓消費者的選擇更為多樣化,豬肉的需求逐步下降。
餐飲和旅游業的低迷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困境。
原本可以帶動豬肉消費的餐飲需求,在疫情和氣候的雙重影響下,也未能恢復到往年水平。
隨著生豬價格持續下跌,養殖戶的虧損越來越嚴重。
![]()
數據顯示,采用自繁自養模式的養殖戶每頭豬虧損約135元,而采用外購仔豬育肥模式的虧損則高達295元。
這一差距揭示了行業內部的嚴重分化。
例如,在濟南市章丘區的某養殖場,負責人表示,由于出欄價格與成本幾乎持平,每斤豬肉的出欄價格為6.5元,而成本接近這個價位。
對于采用外購仔豬的養殖戶來說,虧損更為嚴重,單頭豬的虧損達到70元至96元。
面對不斷擴大的虧損,許多養殖戶不得不減少出欄量,甚至推遲銷售,企圖等待價格反彈。但這種做法并未起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加劇了市場的供應壓力,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02
為了應對市場困境,政府已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
農業農村部要求淘汰過剩的能繁母豬,適當調減產能,以緩解供需失衡的壓力。
政策明確提出,要將全國能繁母豬的存欄量控制在3950萬頭左右,避免供給過剩導致的價格進一步下跌。
這一政策的出臺,給了整個行業一個明確的信號:要合理調整產能,避免無序擴張,而在政策的引導下,許多大型養殖企業已經開始主動進行“瘦身”。
像牧原股份已經啟動減少19萬頭能繁母豬存欄的計劃,并計劃年底前再減13萬頭。
這一系列的瘦身計劃不僅是企業自救的策略,也是行業應對過剩產能的必要之舉。
然而,調整產能并非一蹴而就。
即使企業在短期內減產,市場的過剩供應并不會馬上消失。
![]()
許多業內人士表示,政策見效往往滯后,市場的恢復可能要等到明年才能逐漸看到效果。
尤其是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如何平衡市場供應和消費需求的關系,將決定行業的未來走勢。
生豬產業的產能調整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時間來平衡供需關系。
根據業內專家的分析,如果能繁母豬的存欄量從2025年開始逐步減少,預計到2026年6月左右才能對市場產生明顯影響。
也就是說,目前的市場困境不會在短期內得到根本解決,行業仍然需要度過漫長的調整期。
為了進一步應對行業危機,農業農村部提出了更具體的調控目標,計劃通過引導企業減產、淘汰過剩的能繁母豬,進一步緩解市場壓力。
![]()
這項政策的實施,也意味著未來幾年內,整個生豬行業將進入一個持續調整的階段。
這一過程中,雖然一些企業已開始主動調整產能,但如何克服供需失衡的壓力,仍然是擺在整個行業面前的難題。
盡管如此,這一政策帶來了積極的信號:政府的引導和企業的自我調整為市場恢復平衡奠定了基礎。
不過,政策的全面見效依然需要時間,而養殖戶能否在這一過程中生存下來,取決于他們如何應對當前的困境。
03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養殖戶們必須更加理性地看待行業的變化,盲目期待市場反彈并非理智之舉。
養殖戶們首先要關注的,是如何控制成本和保持現金流的健康。
只有在合理控制成本的基礎上,養殖戶才能維持生存,并在未來的市場回暖時獲得盈利。
控制成本是每個養殖戶都必須面對的首要任務。
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降低養殖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顯得尤為重要。
養殖戶可以通過改善養殖技術、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來提升養殖效率。
例如,精細化管理、提高飼料轉化率、合理安排養殖周期等,都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盈利空間。
![]()
此外,隨著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新的養殖方式和設備也逐漸成為提高生產效率的關鍵。
例如,自動化喂養系統、智能化管理平臺等,都能幫助養殖戶節省人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現金流是養殖戶生存的根基。
在當前的市場低迷期,保持健康的現金流至關重要。
養殖戶應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調整出欄量,避免盲目擴張和過度依賴高庫存。如果養殖戶能夠合理規劃生產節奏,控制出欄時間,就能有效緩解市場波動帶來的壓力。
同時,養殖戶還應注意在資金管理方面做好規劃。
例如,通過與金融機構合作,靈活調配資金,確保資金鏈的穩定。保持良好的現金流不僅能幫助養殖戶度過短期困難,還能為未來市場回暖時的快速恢復打下基礎。
![]()
除了傳統的養殖模式,養殖戶還可以考慮進行多元化經營,降低單一品類養殖的風險。例如,養殖戶可以嘗試增加其他農業項目,如種植、漁業等,分散經營風險,增加收入來源。
此外,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多樣化需求的提升,養殖戶還可以嘗試在豬肉之外,涉足有機產品、綠色食品等細分市場。
通過不斷創新和調整經營模式,養殖戶不僅能夠應對當前的市場低迷,還能在未來的市場中占據有利位置。
對于每一位養殖戶來說,如何在寒冬中生存下去,將決定他們能否在未來的市場中脫穎而出,迎接新的春天。
控制成本、保現金流,將是每一位養殖戶走出困境的關鍵。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