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手里那個SWIFT開關,現在摸起來燙手了。
他們最近干了件事。9月底,美國商務部對中企海外子公司揮起制裁大棒,瞄準聞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導體。荷蘭政府被拉來助陣,直接把公司的中國籍CEO給撤了。
![]()
這招看起來狠。但中國的回擊讓人意想不到。
10月9日,中國出臺新規。凡是出口產品里稀土含量超過千分之一的,統統要審批。別小看這千分之一,現在全球400多個高科技行業都指著稀土過日子。從你手里的手機,到天上的導彈,少了稀土都玩不轉。
美國自己也產稀土,但八成的精煉加工都在中國。一架F35戰機要用四百多公斤稀土,里面有些關鍵元素,九成以上只有中國能生產。美國智庫自己算過,要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至少得花八年時間和上百億美元。
這時候有人要問。美國不是還有SWIFT這個金融核武器嗎?拿出來用啊。
問得好。但事情沒那么簡單。
SWIFT說白了就是全球銀行的聊天群。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萬家金融機構都在這個群里。2022年美國把俄羅斯一些銀行踢出群,確實讓俄羅斯銀行一時半會兒轉不了賬,盧布也跌得厲害。
但中國不是俄羅斯。
![]()
中國的經濟總量接近20萬億美元,全球第二。更重要的是,中國是160多個國家的頭號或二號貿易伙伴。如果把中國踢出SWIFT,全球供應鏈馬上就得斷。東南亞的工廠、非洲的礦山、拉美的農場,全都得跟著停擺。
美國企業第一個不答應。蘋果公司一年在中國賣七百多億美元的手機,高通、特斯拉、波音,哪個不是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真要把中國踢出SWIFT,這些美國企業的高管第一個跳起來罵娘。
中國這些年也沒閑著。2015年就搞了自己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到現在,CIPS已經連著142家直接參與機構,覆蓋全球44個國家和地區,間接參與的更是超過一萬三千家。
人民幣正在悄悄走向世界。現在跨境交易中,人民幣的比例已經漲到百分之六,是之前的三倍多。連鐵礦石這種大宗商品,中國的交易對手都開始接受用人民幣結算了。
更讓美國頭疼的是,沙特阿美公司已經開始收人民幣。短短三個月,沙特石油交易中用人民幣結算的比例就從百分之十九飆升到百分之三十四。上海石油期貨交易所每天交易量突破三百億美元,掌握了全球一成三的原油定價權。
在東南亞,曼谷的金店掛起了人民幣兌換的牌子,雅加達的港口用上了數字人民幣結算。這些變化看似不起眼,卻在一點點動搖美元的根基。
美國財政部和華爾街心知肚明。如果把中國逼急了,美元在全球儲備貨幣中的地位就要保不住了。美聯儲自己的報告都承認了這一點。
![]()
現在中美之間就像兩個人互相拿槍指著對方的頭。美國能把中國踢出SWIFT,中國也能用稀土禁運、拋售美債來回敬。但真要扣扳機,誰都活不成。
現實是,中美經濟已經深度融合,強行脫鉤對誰都沒好處。特朗普在采訪中也承認百分百關稅不可長期持續。中國也通過媒體向外傳遞信號,說新的出口限制不會影響正常貿易。
兩邊都在試探,但也都留著余地。
說到底,美國不敢按下SWIFT這個按鈕。不是因為善良,而是因為代價太大。這一按下去,毀掉的不只是中國的金融通道,更是美元霸權自己的根基。
貨幣這東西,一旦被當成武器,信任就沒了。世界各國都會想。今天美國能用這招對付中國,明天會不會輪到我?于是大家都開始找后路,想辦法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十年前,美元還是無可爭議的世界貨幣。今天,去美元化已經成了擋不住的趨勢。
這場中美博弈,關鍵不是看誰手里的牌多,而是看誰更懂得在適當的時候打適當的牌。稀土與SWIFT的平衡,正好說明了世界正在進入一個多極化的新時代。
![]()
最后粗淺談三點看法吧:
第一,美國正在重復歷史上所有霸權國家都會犯的錯誤,過度依賴武力。
歷史上,無論是古羅馬帝國還是大英帝國,都在國力開始下滑時,更加依賴軍事和經濟制裁來維持霸權。但現在這個世界已經變了。全球化讓各國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味揮舞制裁大棒,最終打疼的是自己。
看看美國這些年制裁了多少國家。伊朗、朝鮮、俄羅斯,現在又想制裁中國。但中國和其他國家不一樣。中國是全球制造業的中心,是13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制裁中國等于制裁大半個世界。
更重要的是,每次美國實施制裁,都在加速去美元化進程。俄羅斯被制裁后,迅速建立了自己的金融信息傳輸系統。現在這個系統已經連接了20多個國家的300多家銀行。中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也在不斷擴大。
這就好比一個微信群,群主老是隨便踢人,結果被踢的人自己建了新群,還拉走了群里大部分人。時間一長,這個群主說話就沒人聽了。
第二,稀土只是開始,真正的較量在科技標準制定權上。
很多人只看到稀土在高科技產業中的重要性,卻沒看到更深層的較量。中國對稀土出口實施管制,不僅僅是在打資源牌,更是在爭奪科技標準制定的話語權。
舉個例子,現在最火的電動車產業。電動車的電機,電池都離不開稀土。中國控制著稀土供應鏈,就能在制定電動車行業標準時擁有更大發言權。同樣的道理,在5G,人工智能,半導體這些未來產業中,誰掌握了關鍵原材料,誰就能在制定技術標準時占得先機。
美國當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們在制裁中國科技企業的同時,也在拼命建設自己的稀土供應鏈。但問題是,這需要時間。八年時間,在科技行業足以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這就好比下圍棋,中國在關鍵位置落下了棋子,美國想要破解這個局面,需要花費數倍的時間和精力。而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已經在布局下一個關鍵點了。
第三,金融領域的博弈正在重塑全球力量格局,而且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
很多人認為,如果美國改變政策,美元的地位就能恢復。這種想法太過天真。金融信任一旦被破壞,就像破碎的鏡子,很難重圓。
各國央行都在悄悄調整外匯儲備結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比例已經從2000年的72%下降到2025年的57.7%。與此同時,人民幣,日元,英鎊等貨幣的比例都在上升。
更值得注意的是,各國都在建立替代性的支付系統。除了中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歐盟也在推進貿易往來支持工具,印度也在打造盧比結算機制。這些系統可能暫時還不夠完善,但它們的存在本身就在削弱SWIFT的壟斷地位。
這就好比在一條公路上,原來只有一個收費站,現在旁邊修了好幾條輔路。雖然主干道還是最快最方便,但司機們已經有了其他選擇。收費站再想隨意漲價就不那么容易了。
![]()
世界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美國仍然強大,但已經不能為所欲為。中國在崛起,但也面臨重重挑戰。在這場博弈中,沒有絕對的贏家,只有順應時代潮流的智者。
未來的世界,很可能是多個貨幣共存,多個支付系統并行的格局。美元不會消失,但它必須學會與其他貨幣平等相處。SWIFT也不會被完全取代,但它必須面對更多競爭。
對于普通國家來說,這其實是好事。就像市場上有了更多競爭者,消費者的選擇就多了,商家的態度也好了。在國際金融領域也是如此,有了更多選擇,各國才能避免被單一系統卡脖子。
![]()
對于中國來說,挑戰在于如何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承擔起相應的大國責任。對于美國來說,關鍵在于學會適應一個不再唯我獨尊的世界。
這場圍繞稀土和SWIFT的博弈,只是這個變革時代的一個縮影。它告訴我們,單極時代正在結束,多極世界正在到來。這個過程可能會有波折,但大勢不會改變。
理解這一點,我們就能更清醒地看待當今世界的種種紛爭,也能更從容地面對未來的風云變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