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要是突然拿到100萬,你的生活真的會徹底改變嗎,有人可能會說,有了這筆錢就能還清房貸、辭掉不喜歡的工作,甚至創業當老板。
但現實中,不少人拿到意外之財后,短短幾年就又回到了之前的生活狀態——錢花光了,工作沒了,甚至比之前更焦慮,為什么同樣數額的錢,對不同人的影響天差地別?
![]()
是運氣不夠好,還是能力跟不上,其實,真正決定一個人能否長期擁有財富的,不是手里的錢,也不是外在的資源,而是藏在潛意識里的財富導航。
財富導航這個概念,來自一本書,作者曾說只要花5分鐘了解一個人對金錢的看法,就能預測對方下半輩子的財務狀況,這個導航并非天生,而是由三個關鍵來源慢慢塑造的,它們滲透在生活的細節里,影響著你對待錢的每一個選擇。
![]()
比如模仿對象的影響,小時候我們學說話學走路都靠模仿,對金錢的認知也是如此,如果父母每次發薪后,都會先存一部分再規劃消費,孩子長大后大概率會養成先儲蓄后支出的習慣。
反之,若父母總是月光,甚至靠借貸生活,孩子也容易形成錢夠花就行的觀念,童年或成長中與錢相關的特殊經歷,會像刻章一樣印在潛意識里。
![]()
比如有人小時候想買喜歡的玩具,媽媽總說我沒錢,找你爸爸要,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男人有錢,女人沒錢的認知,長大后既不想主動賺錢,也不愿管理錢。
還有人小時候因為家里缺錢,不得不放棄心儀的興趣班,成年后即便有了能力,也會習慣性地不敢花錢,甚至刻意拒絕高薪工作,擔心有錢會帶來麻煩。
![]()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最后都會變成財富導航里的固定指令,左右著你對錢的態度,除此之外是刻板印象的滲透,生活中我們總會聽到各種關于金錢的說法。
比如金錢買不到快樂,男人有錢就變壞,有錢人都是靠剝削致富,女孩子不用賺太多錢,嫁個好老公就行,這些話聽多了,就會悄悄鉆進潛意識,變成你對待金錢的隱形規則。
![]()
比如有人因為相信有錢就等于變壞,明明有機會跳槽到高薪崗位,卻因為怕自己變物質而放棄,還有人受錢夠花就行的影響,從不主動學習理財,哪怕手里有閑置資金,也只會存進銀行,看著通脹慢慢稀釋購買力,讓你在財富路上不斷繞遠。
或許你會覺得,財富導航只是抽象的認知,對生活影響不大,但實際上,它會滲透到親密關系、職業發展等方方面面,甚至決定著你能否抓住財富機會。
![]()
在親密關系里,財富導航的差異是很多矛盾的根源,為什么古人強調門當戶對,本質上不是看家境,而是看兩個人對金錢的認知是否在同一頻道。
比如一對情侶,男生認為錢要用來投資增值,才能抵御風險,女生堅持錢要存進銀行才安全,投資都是騙局,兩人看似是對存錢方式有分歧,實則是財富導航的方向完全不同。
![]()
男生的導航指向主動創造財富,女生的導航指向被動守護財富,這種差異如果得不到調和,小到日常消費,大到買房、育兒,都會引發爭吵,甚至導致關系破裂。
有統計顯示,很多夫妻吵架、離婚的核心原因,表面是錢不夠,實際是對錢的看法不一樣,在職業發展中,財富導航則決定著你能否抓住機會。
![]()
同樣面對一個新機會,比如兼職做銷售,收入上不封頂,不同導航的人會做出完全不同的選擇:受穩定才是好工作刻板印象影響的人,會覺得銷售不穩定,不如拿固定工資踏實,直接拒絕。
而導航指向結果導向的人,會看到多勞多得的可能性,愿意嘗試挑戰,這兩種選擇背后,不是能力的差異,而是財富導航的指令不同。
![]()
前者優先規避風險,后者優先抓住機會,久而久之,兩種人的收入差距會越來越大:前者靠時間拿酬勞,每月工資固定,收入有明確上限,后者靠結果拿酬勞,收入跟著能力和努力增長,沒有天花板。
既然財富導航影響深遠,普通人該如何調整它,讓它指向財富而非貧窮,其實不需要復雜的技巧,關鍵是從認知到行動,逐步養成與財富匹配的思維習慣。
![]()
最起碼要從想要變富升級為致力于變富,很多人都會說我想有錢,但想和做之間隔著巨大的差距,想要變富分三個層次:最底層的是光想不干,比如看到別人理財賺錢,只會說我也想試試,卻從不學習相關知識。
然后是敢于選擇,但不夠堅持,比如開始嘗試兼職,卻因為太累,沒效果而中途放棄,最后是玩命去干,不留后路,比如為了實現3年存100萬的目標,主動學習技能、拓展收入來源,哪怕遇到困難也不輕易放棄。
![]()
除此之外還可以從專注障礙轉向專注機會,面對新事物,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這有風險嗎,萬一失敗了怎么辦,這種先瞄準再開 的思維,很容易錯過機會。
而有錢人的思維是先開火再瞄準:先在最短時間里做好基礎準備,馬上行動,然后在過程中不斷調整方向、優化方法。
![]()
比如想做自媒體不用等把拍攝、剪輯都學完美了再開始,可以先拍3條視頻試試水,根據觀眾反饋調整內容,想理財不用等攢夠10萬塊再學,可以從每月100元、買低風險基金開始。
機會從來不是等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如果一個機會沒有任何風險,那大概率輪不到你,因為早就被別人搶走了。
![]()
做到了這些,然后就可以從討厭有錢人轉變為欣賞有錢人了,生活中總有一些人覺得為富不仁,有錢人的錢都不干凈,甚至看到優秀的人有錢,會下意識地挑毛病。
這種仇富心態,本質上是財富導航”里的錯誤指令:你潛意識里把有錢和壞人劃了等號,自然會拼命阻止自己變成討厭的人,這就像給財富設了一個天花板,再努力也很難突破。
![]()
真正聰明的做法,是看到有錢人身上的閃光點:他們如何發現機會、如何管理時間、如何解決問題,甚至主動向他們學習,這不是攀附,而是價值互換,你可以用自己的優勢(比如擅長文案、懂新媒體)為對方提供幫助,同時學習對方的財富思維。
接著從靠時間拿酬勞轉向靠結果拿酬勞,大多數人習慣按時間賺錢,比如朝九晚五上班,每月拿固定工資,這種方式的好處是穩定,但缺點是時間有限,收入就有限。
![]()
而富人更擅長靠結果賺錢:比如銷售靠業績拿提成,創業靠項目盈利賺錢,作家靠書籍版稅賺錢,對普通人來說,不用馬上辭職創業,也能逐步轉向結果導向。
比如在本職工作中,主動承擔能出成果的項目,靠項目獎金提升收入,或者利用業余時間做邊際成本為零的事,比如寫原創文章,一次創作可以在多個平臺分發,賺多份收益。
![]()
最后從被錢控制變成主動管錢,很多人覺得管錢就是理財,其實理財只是一部分,真正的管錢是合理規劃每一筆收入,讓錢為你服務。
這里有一個簡單好用的方法——六個罐子理財法:把每月收入分成六份,分別放進六個賬戶,生活必需賬戶占55%,用來支付房租、飲食、交通等日常開銷。
![]()
長期儲蓄賬戶占10%,用來買大件物品,比如冰箱、電腦,攢夠錢再買,不提前透支,教育賬戶占10%,用于自我提升,比如報課程、買書籍,或者孩子的教育支出。
休閑娛樂賬戶占10%,用來旅游看電影,適當放松,避免因為太省而放棄管錢,財務自由賬戶占10%,專門用來投資,比如買基金、股票,盡量選擇能產生被動收入的產品,一般不要輕易動用。
![]()
貢獻賬戶占5%,用來孝敬父母、捐贈公益,傳遞善意的同時,也能讓你更珍惜手里的錢,當然,具體比例可以根據收入和生活情況調整,比如收入較低時,可適當提高生活必需賬戶的比例,降低教育或休閑賬戶的比例。
![]()
關鍵是從月底才知道錢花在哪,變成月初就規劃好錢的用途,真正掌控金錢,看到這里,或許你已經明白:調整財富導航,不是學習怎么快速賺錢,而是培養強者思維。
擁有這種思維,你會更堅定目標,更能扛住壓力,更易發現機會,甚至會覺得運氣變好了,因為當你的導航指向財富時,你會主動向機會靠近,自然能抓住更多可能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