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來耳朵里像跑火車一樣響”“聽人說話總覺得隔著一層膜”......
每年秋冬,鄭州民生耳鼻喉醫院的診室里,因耳鳴、聽力下降甚至突發性耳聾前來就診的患者都會顯著增加。為何秋冬成了耳朵的“多事之秋”?
今天,鄭州民生耳鼻喉醫院門診部徐留見主任從中西醫雙重視角拆解原因,幫你安穩度過這個“耳病敏感季”。
【一、秋冬高發的核心原因:從環境到體質的“雙重夾擊”】
1.西醫視角:寒風與炎癥的“物理攻擊”
? 血管收縮導致內耳供血不足:耳朵的聽覺功能依賴內耳的“耳蝸毛細胞”,而毛細胞的營養全靠內耳的微小血管供給。秋冬氣溫驟降,全身血管會收縮,內耳的小血管也會跟著變細,供血量減少——毛細胞“吃不飽”,就會出現功能異常,表現為耳鳴(如嗡嗡聲、蟬鳴聲),嚴重時會因缺血導致毛細胞損傷,引發聽力下降甚至耳聾。
? 呼吸道感染牽連耳部:秋冬是感冒、鼻炎、咽炎的高發季,而耳朵與鼻腔、咽喉通過“咽鼓管”相通——感冒時的炎癥會順著咽鼓管蔓延到中耳,引發中耳炎,出現耳痛、耳鳴、聽力下降,尤其兒童和老人因咽鼓管功能較弱,更容易受牽連。
此外,秋冬室內外溫差大,也可能導致咽鼓管功能紊亂,引起耳悶、耳鳴,與血管收縮共同構成對內耳的雙重威脅。
2.中醫視角:寒邪與燥邪的“能量失衡”
中醫認為“腎開竅于耳”“肺主氣司呼吸”,秋冬季節的“寒”與“燥”會直接損傷肺腎兩臟,進而影響耳部功能:
? 寒邪侵襲,腎陽受損:秋冬的“寒邪”容易順著經絡侵入腎臟,腎陽是全身陽氣的“根本”,腎陽不足時,耳朵得不到足夠的“溫養”,就會出現耳鳴(多為低沉的嗡嗡聲,夜間加重)、聽力減退,還常伴隨手腳冰涼、腰膝酸軟等癥狀——這也是為什么秋冬很多老人會覺得“耳朵越來越背”,其實與腎陽隨季節衰退有關。
? 燥邪傷肺,氣陰不足:秋冬的“燥邪”會消耗肺的氣陰,肺主“宣發”,能將氣血向上輸送到耳朵。肺氣虛時,氣血輸送不足,耳朵“失養”;肺陰虛時,虛火上炎,會刺激耳竅,出現耳鳴(多為尖銳的蟬鳴聲)、耳干發癢,還常伴隨口干、干咳、皮膚干燥等“秋燥”癥狀。
? 情緒郁結加重癥狀:秋冬日照減少,人容易出現“季節性情緒低落”,中醫稱為“肝氣郁結”——肝氣不暢會導致氣血運行受阻,耳朵作為“清竅”,一旦氣血不通,就會出現耳鳴、耳悶,甚至聽力突然下降(即中醫所說的“郁聾”)。這也是秋冬“突發耳聾”患者中,年輕人占比增高的重要原因。
3.提醒
針對這些由寒、燥、郁等引起的耳竅失養問題,臨床上常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進行綜合調理。例如,鄭州民生耳鼻喉醫院在傳統中醫辨證基礎上獨創的“8+1全元復聰療法”,通過中西藥物多聯立體復聰、中醫穴位療法、中醫靶向穴位透藥、漢草熏蒸靜鳴等方式,改善內耳供血、疏通經絡氣血,幫助患者實現更全面的聽力康復。
【二、針對性預防要點】
1.給耳朵“做好保暖”
出門戴耳暖或帽子:秋冬外出時,尤其是風大的天氣,一定要戴能蓋住耳朵的耳暖或帽子,避免寒風直接吹耳——耳朵暴露在低溫中10分鐘以上,就可能引發內耳血管收縮,增加耳鳴風險。
避免冷熱驟變:從寒冷的室外進入溫暖的室內時,不要馬上摘下帽子,先讓耳朵適應5–10分鐘再暴露,減少血管因溫差驟變而劇烈收縮的可能。
2.按揉“耳周穴位”通氣血
每天早晚各按揉1次“耳周穴位”,能直接疏通耳周經絡,促進內耳循環。
![]()
? 耳門、聽宮、聽會穴:張開口,用手指在耳屏前凹陷處上下按揉。
? 翳風穴:在耳垂后方的凹陷處,用拇指按壓。
? 風池穴:在后頸部,枕骨之下兩條大筋外側的凹陷處。
每個穴位按揉1–2分鐘,以感到酸脹為度。
3.識別三大緊急信號,抓住黃金72小時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一定要盡快到耳鼻喉專科醫院就診,避免延誤治療:
? 耳鳴突然加重,或伴隨聽力下降、耳痛;
? 單側耳朵突然聽不見(突發性耳聾,黃金治療期是72小時內);
? 耳鳴伴隨頭暈、惡心、走路不穩(可能是內耳疾病,如梅尼埃病)。
【三、秋冬護耳的2個“避坑提醒”】
拒絕“聲創傷”,科學使用耳機:秋冬戶外活動少,很多人喜歡戴耳機聽歌、追劇,但高分貝(超過85分貝)的聲音會損傷耳蝸毛細胞。尤其在安靜的室內,建議將音量調至“能聽清即可”,每次戴耳機不超過1小時。
溫補有度,防“虛火”上揚:秋冬雖需溫補,但過量吃羊肉、辣椒等熱性食物,容易生“內火”,導致口干、便秘,反而消耗津液、加重血液黏稠。建議搭配蘿卜、白菜等清淡食物,平衡溫補效果。
徐留見主任提醒:秋冬季節的耳鳴耳聾,看似是“耳朵的問題”,實則是身體在特定季節環境下發出的“求救信號”。只要我們讀懂這些信號,通過科學防護與及時干預,就能守護好聽力,安穩度過這個“敏感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