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 伯虎財經(bohuFN)
作者 | 楷楷
摘掉車標、砍掉燈帶、取消天窗、手動方向盤……不少網友吐槽,這哪是特斯拉的“平民車型”,明明就是一臺又貴又簡陋的“鐵皮車”。
近日,傳聞已久的廉價版特斯拉終于揭開面紗。特斯拉在北美市場正式推出了Model Y Standard和Model 3 Standard,起售價分別為3.999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8.5萬元)和3.699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6.4萬元),是“特斯拉史上最便宜新車”。
不過,消費者卻并不買賬,他們用“毛坯房”來形容這倆標準版,認為特斯拉將本就不多的配置砍到幾乎沒有。消費者期待的是價格更低,而非配置更少的特斯拉。
資本市場同樣用腳投票,新車發售當天,特斯拉美股應聲下跌4.45%,一夜之間蒸發市值約670億美元。
過去幾年,特斯拉幾乎將“降價”作為應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的唯一手段,這招雖然屢試不爽,但也讓特斯拉陷入了一個怪圈:越是降價,越暴露自己的困境。當特斯拉離“科技領先者”的光環越來越遠,消費者又憑何要掏錢買單。
01 越降價,越挨罵
總體來看,特斯拉在北美市場推出的兩款標準版車型,都是通過減配部分功能來降低售價。
有汽車博主整理了ModelY標準版的減配項,除了減少車內配置和功能之外,汽車續航“縮水”了,也沒有配備特斯拉的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僅搭載了交通感知巡航控制系統。
![]()
這也是讓消費者感到失望的原因,畢竟,人們預想的廉價版是“車好價低”,但ModelY和Model3標準版卻跟“性價比”并不沾邊。
特斯拉的內飾一向以簡潔著稱,即便是普通版都被網友戲稱為“毛坯房”,如今標準版更幾乎砍掉了所有能砍的配置,被網友吐槽為“鐵皮房”——配置基本為0,就剩下車的功能。
可是,盡管標準版已經如此“簡陋”,其售價還稱不上“便宜”。特斯拉的股價在新車發布后出現下滑,也意味著資本市場并不看好這兩款新車。
![]()
一方面,標準版的定價頗為尷尬。有證券分析師指出,其僅比高級版(特斯拉已將ModelY 和Model 3現有車型改為高級版)便宜約5000美元,這樣的降價幅度遠不足以抵消減配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對消費者而言,價格雖降,但相較于減少的配置,卻未必“值回差價”。標準版的降價幅度并不足以大規模激發新需求,還可能反過來削弱品牌自身的溢價能力。
另一方面,特斯拉早已“降價成癮”,但每一次降價都只不過是“飲鴆解渴”,最終砍向的還是自身的利潤。
2025年上半年,特斯拉實現營收418.3億美元,同比下降10.6%;凈利潤僅23.27億美元,同比暴跌30%。
不過,具體到單車利潤,今年二季度,特斯拉平均每輛車賺5700美元,相比2021年1.3萬美元/輛的數字出現了大幅下滑,甚至已低于許多中國車企。
![]()
(圖源:妙投APP)
在2023年之前,特斯拉的毛利率長期維持在20%-25%的極高水平,而在今年上半年,其毛利率僅為16.81%,這也意味著特斯拉的降價空間已然不大。可以預見,若特斯拉進一步推出廉價車型,只會繼續削弱自身的利潤空間,這也是資本市場所擔憂的問題。
可即便如此,特斯拉還是無法停止對降價路徑的依賴。最直接的原因,是特斯拉必須通過規模效應捍衛成本優勢。
汽車制造行業身上有著非常典型的“規模決定成本”邏輯,如投資工廠、技術研發等都是固定支出,只有不斷積累銷量,才能有效攤薄成本。此外,銷量規模也提升了車企面向上游供應商時的議價能力。
除此以外,特斯拉在全球主要市場都面臨不同程度的挑戰,其中,中國車企的崛起帶來的影響最為巨大。
在國內車企紛紛打出“性價比”這張明牌的背景下,特斯拉的品牌優勢也在不斷被稀釋,其很難憑借現有產品體系穩守市場份額,“降價”也成為無奈的選擇。
02 被“透支”的品牌價值
不過,“降價換銷量”看似理所當然,但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卻也會有不同的感受。
特斯拉作為新能源車領域的開拓者,其不僅是一家車企,更是一個標志性的“科技符號”,能夠持續吸引一批認同特斯拉品牌理念的消費者,他們不介意配置縮水,買的就是特斯拉這個“品牌”。只要特斯拉價格降至足夠有吸引力的區間,多數人大概率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它。
但另一方面,特斯拉頻繁降價的舉動也讓不少消費者擔憂“剛買就降價”,尤其中國消費者普遍存在“買漲不買跌”的心理,導致不少潛在用戶選擇猶豫觀望,甚至失去對品牌的信任。
長期投資特斯拉的Gerber Kawasaki財富投資管理公司CEO羅斯·格伯指出,“特斯拉正變得越來越像豐田,而不是梅賽德斯。”
由此可見,特斯拉最深層次的問題并非“降不降價”,而是其越降價,就越暴露出旗下產品缺乏創新亮點的痛點。在下一款能夠支撐品牌價值的突破性產品出現之前,特斯拉只能不斷透支自己的品牌價值。
在此之前,Model Y成為了被特斯拉寄予厚望的“大單品”,數據顯示,2024年特斯拉在中國交付超65.7萬輛車,其中Model Y占到七成以上。
今年以來,Model Y的“改版變形”成為了特斯拉重要的產品策略之一,比如北美市場的“標準版”,國內市場的“加長版”,還有時隔6年才迎來的大改款。
![]()
在螺螄殼里做道場,是特斯拉“妙手回春”的關鍵一步,能夠以更低成本的改動,嘗試吸引更多細分市場用戶。
比如聚焦于家庭用戶的Model YL,能更好滿足家庭用戶對空間和座位的個性化需求。雖然官方沒有公布銷售數據,但官網顯示的交付周期比Model Y長,意味著預訂人數可能更多。
但目前來看,無論是Model YL,還是Model Y標準版,它們作為Model Y的改版車,必然會受到原車型框架的限制,改動空間并不大。
另外,據36氪報道,Model Y標準版有望于明年進入中國市場,內部代號為E41、D50,這也意味著至少到明年為止,特斯拉似乎都沒有推出顛覆性產品的打算或儲備。
從銷售成績來看,這些修修補補的改動恐怕難以扭轉大局。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在全球市場累計交付約121.78萬輛,整體呈現下滑趨勢。
特斯拉的產品矩陣已顯疲態,新品投放節奏卻遲遲跟不上,相較之下,中國車企的車型迭代周期已縮短至1.3年,兩者的差距已越來越明顯。
Counterpoint Research預測,特斯拉2025年全球市場份額將降至13%,中國市場甚至將降至7.6%。特斯拉僅靠現有的產品矩陣還能堅持多久,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03 馬斯克的一場賭局
可盡管如此,特斯拉還是很強。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在全球電動汽車銷量上排名第二,僅次于比亞迪。其中,ModelY依然是前三季度全球最暢銷的電動車型。
盡管Model Y一直被吐槽“老化”,但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確實強勁,只要Model Y仍保持強勁銷量,特斯拉在全球市場的地位就很難被顛覆。
這也足以證明當初主導打造Model Y的馬斯克,其產品戰略眼光有多精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特斯拉汽車業務如今缺乏創新,也與馬斯克近年工作重心轉移密切相關。
今年4月,根據外媒The Information報道,馬斯克在一場內部會議中,與特斯拉高管討論是否要取消售價或將低到2.5萬美元的平價版車型Model 2,但最終結果是不歡而散。
特斯拉內部員工稱,馬斯克似乎已經對造車失去興趣,嚴格來說,他是對做一款大眾車型提不起興趣。從兩年前開始,馬斯克對汽車研發工作的關注度逐漸降低。
結合馬斯克這些年在科技領域的探索動作來看,他顯然更樂于當一個“開創者”,而非“跟隨者”,哪怕其跟隨的是由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
今年9月,特斯拉發布了《宏圖計劃第四篇章》,提出以AI大模型能力為核心,構建從自動駕駛到人形機器人,從能源網絡到太空計劃,一個極具科技前瞻性的生態系統。
馬斯克在發布會上表示:“我們的AI不僅能開車,還能理解人類意圖,這才是真正的突破。”事實上,近年特斯拉的創新業務,無論是汽車領域還是其他板塊,基本都以AI 為核心驅動。
今年6月,特斯拉推出的無人駕駛出租車CyberCab正式在美國試運營,該項目的算力與感知系統全部基于特斯拉自研AI硬件。
10月,特斯拉向北美用戶推送了FSDV14版本,此次更新整合了特斯拉Robotaxi項目的核心算法成果,被業內視為特斯拉向L4級自動駕駛邁進的關鍵一步;此外,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也計劃于2025年底推出第三代產品,并于2026年啟動量產。
![]()
種種跡象來看,馬斯克當下正醉心于自己的科技夢,通過構建“車-機器人-AI”三位一體的商業模式,將汽車升級為具備自動駕駛能力的智能終端,在這樣的背景下,汽車業務也悄然從“核心主角”轉變為支撐馬斯克夢想的基石。
因此,馬斯克不再執著于汽車產品本身的創新,甚至將車身車標都取消了,而是更看重以汽車為支點,撬動AI技術的多元場景應用,讓汽車成為串聯起整個科技版圖的紐帶。
![]()
今年9月,特斯拉董事會向馬斯克提出了一份為期十年的全新薪酬方案,包括四個重要目標:交付2000萬輛特斯拉汽車;FSD活躍訂閱用戶達到1000萬;交付100萬臺人形機器人;運營100萬輛Robotax。
某種程度來看,這份薪酬方案也在努力化解投資者對于馬斯克過度“不務正業”的擔憂。相較于遠至星際的冒險,董事會更希望馬斯克將精力錨定在特斯拉可落地、可量化的核心業務。
畢竟,在馬斯克“逐夢” 的過程中,特斯拉的汽車業務依然是最重要的“錢袋子”,更能為FSD 迭代、Robotaxi規模化等提供數據和場景雙重支撐,絕對不容有失。
十年前,特斯拉用科技感與未來感重新定義了汽車;十年后,特斯拉則希望再一次成為人工智能時代的顛覆者。
只是,在這個全新的戰場中,特斯拉能否再一次復刻勝利,不能單靠商業戰略的布局,還需要重拾那個曾經讓自己偉大的核心——敢于突破行業邊界、挑戰技術天花板的初心與魄力。
文章封面首圖及配圖,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若版權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聯系我們,本平臺將立即更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