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來自眉山的視頻在網絡上掀起了不小的討論——畫面里,一只黑色拉布拉多犬“坐”在老年代步車的駕駛位上,沿著公共道路緩緩行駛,過程中還不時“邊開邊吠”,路上偶爾有其他社會車輛從旁經過。這樣新奇又反常的場景,讓不少網友直呼“刷新認知”,同時也圍繞“安全”與“規則”展開了激烈熱議。
![]()
10月20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只“司機狗”的主人陳先生透露,他本身經營著一家訓犬基地,視頻里的拉布拉多是他從小帶大、一手訓練的,如今已經5歲。提起這只狗,陳先生難掩自豪,他說這只狗不僅有潛力,還特別好學,在訓犬領域很有天賦,之前甚至有劇組找它拍過電影,算是小有名氣的“明星狗”。陳先生還提到,自己之前曾訓練這只狗滑滑板,后來偶然看到國外有狗開車的案例,便萌生了讓自家狗也嘗試開車的念頭。
一開始,有朋友贊助了陳先生一臺老年代步車,但考慮到狗無法像人類一樣用腳踩剎車,他特意對車輛做了改裝,將原本的剎車系統換成了斷電剎車,以便更好地控制車輛。經過一段時間的系統訓練,這只拉布拉多已經能精準聽從指令——陳先生喊“左”,它就會配合操作讓車向左轉向;喊“右”則及時變向;喊“停”,車輛也能穩穩停下,訓練成果看起來確實亮眼。
不過陳先生強調,平時訓練狗開車都在自己的訓犬基地內,那里是封閉場地,不會影響他人。至于這次狗開車上路,他并非特意安排:因為這只狗之前因“會開車”小有名氣后,有人提議讓它再學開叉車,而學開叉車的地方離訓犬基地約5公里遠。“那段路平時車輛不多,我想著來回的時間別浪費了,就試著讓它在路上學著開”,陳先生補充說,每次上路他都會坐在旁邊全程指揮,只有確認前后方輔道沒人沒車時,才會讓狗自己操作一會兒。
面對網絡上的爭議,陳先生的態度還算坦誠,他說“有爭議我就面對,如果真的犯了法,我愿意承擔責任”,但同時也難掩委屈:“我不明白為什么大家不認可這件事,以前不也有馬拉車、牛拉車嗎?都是為人們服務的,我這也是訓練狗的技能而已。”
針對此事,記者聯系了眉山市公安局交管直屬三大隊,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也是第一次遇到“狗開車上路”的情況,目前會先聯系狗主人進一步了解詳情。對于這種行為,工作人員明確表態:“肯定是不行的,絕對不允許。”至于封閉場地內的訓練,他們會協調派出所與陳先生溝通,強調訓練只能在封閉場地內進行,嚴禁延伸到公共道路。
![]()
這段視頻引發的網友討論,幾乎都聚焦在“安全”和“規則”兩大核心上。不少網友首先對公共安全表示擔憂,“彡輪車斯基”直言“狗沒有駕照,他的狗命不值錢,別人的人命值錢,先扣車再拘留后罰款”,這種觀點得到大量附和——大家普遍認為,即便有主人在旁指揮,狗的行為邏輯與人類不同,無法應對路況中的突發情況,比如突然出現的行人或變道車輛,一旦失控,很可能造成交通事故,威脅路上其他人的安全。“騎馬過海”也表示“老年人代步車也不能上路行駛吧?而且還是狗車上路行駛,應該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刑拘狗主重判!”,“翱翔的雄鷹2770”則簡潔點出“危害公共安全”,足見網友對公共道路安全的重視。
對于陳先生提到的“馬拉車、牛拉車”類比,網友們大多不認同。“用戶3859678910554”直接反問“馬拉車牛拉車有可比性嗎?”,“幽默飯團dU”也跟著質疑“馬拉車和牛拉車能和狗開車一樣嗎?”。在網友看來,過去的馬拉車時代沒有現代交通規則,也沒有這么多社會車輛,而現在的公共道路車流量大、路況復雜,規則嚴謹,用過去的出行方式類比現在的行為,顯然忽略了時代與環境的差異,根本站不住腳。
![]()
還有不少網友猜測,陳先生讓狗開車上路,或許是為了吸引流量、博眼球。“我是誰”直言“這種人,為了錢,為了出名,真是沒點底線”,“愛雪多多”則更直接地批評“在基地封閉道路隨便玩,上公路刷流量可恥,罔顧他人安全,嚴懲不貸”。大家覺得,封閉場地內的訓練無可厚非,甚至能體現訓犬技巧,但把公共道路當成“秀場”,就成了對他人安全的漠視,這種行為不可取。
也有網友理性區分了封閉訓練與公共上路的不同,“燕大俠”表示“在訓犬基地犬駕沒人干涉,在公路上招搖過市絕不允許!”,“溫和遠山zdnc”也認為“喂狗喂出迷之自信了上路往重的罰”。他們認可陳先生在封閉場地內訓練狗的行為,但堅決反對將這種行為延伸到公共道路,認為這是對交通規則的無視。
還有些網友對事件本身感到驚訝和不解,“好搞笑”疑惑“這新聞是真的嗎?養動物養沒有底線”,“秋雨209577144”則用略帶調侃的語氣說“給發個駕駛證,大黑先生”,既表達了對“狗開車上路”的不認同,也暗含了對這種行為不合常理的諷刺。
![]()
從整個事件來看,陳先生對訓犬的熱情和技巧或許值得肯定,封閉場地內的訓練也確實不會對他人造成影響,但將“狗開車”延伸到公共道路,無疑觸碰了公共安全的底線。交警明確反對這種行為,正是出于對所有道路使用者安全的考量——公共道路不是個人展示技能的場所,任何行為都要遵守交通規則,不能僅憑“有人看護”“車輛少”就放松警惕。陳先生提到的“馬拉車”類比,也忽略了現代交通的復雜性與規則性,過去的出行方式顯然不適用于當下的道路環境。
網友們的熱議,本質上是對公共安全的重視,也是對“無規則行為”的警惕。在網紅經濟盛行的當下,想要吸引關注可以理解,但無論何種方式,都不能以犧牲公共安全為代價——這不僅是對他人負責,也是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畢竟,道路安全無小事,每一個上路的行為,都應該以遵守規則、保障安全為前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