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艾文
2025年10月19日,加沙的夜空再次被炮火點燃,轟鳴聲撕碎了短暫的寧靜。拉法地區,曾經的“生命通道”,如今化作一片火海。以色列戰機投下120多枚彈藥,民防隊員在廢墟中清點著45條逝去的生命,婦女、記者、孩子的遺體混雜其中。
十天前,10月10日簽署的停火協議還被吹捧為“和平新篇”,哈馬斯釋放20名人質,以色列承諾撤軍、開放物資通道。可如今,協議墨跡未干,硝煙已起。
![]()
誰先動了手?
10月19日,以色列指責哈馬斯“先動手”,稱其武裝人員在拉法“黃線”以東向以軍挖掘機開火,造成2死3傷,隨即展開報復性空襲,摧毀6公里地下設施。哈馬斯卡桑旅怒斥這是“無稽之談”,堅稱自己“完全遵守協議”,拉法屬以軍控制區,根本無從談“襲擊”。更有美國官員爆料:所謂“哈馬斯攻擊”,不過是挖掘機誤觸未爆彈藥的烏龍!這場“誰先違規”的羅生門,成了雙方撕毀協議的導火索。
自停火生效以來,哈馬斯統計以軍違規47次,致97死143傷;以色列則抱怨哈馬斯拖延移交28具遺體,僅交12具。拉法口岸關閉又開、援助物資暫停又續,雙方你來我往,互扣“違規”帽子。停火第一階段看似簡單——換囚、撤軍、送物資——卻因互信全無,成了中東版的“信任危機”。
三重死結難解
停火協議脆弱如紙,根源有三。第一,國際保障形同虛設。美國“20點計劃”喊得響亮,承諾組建國際穩定部隊,可至今連影子都沒見,協議執行全靠雙方“自覺”。第二,治理真空無人填補。協議要求建立臨時過渡機構管理加沙,但這機構壓根沒成型,美國的“和平委員會”也成了空頭支票。第三,美國推不動。特朗普大張旗鼓開“埃及和平峰會”,卻在執行上“雷聲大雨點小”,既想當“和平英雄”,又不愿真投資源,政策自相矛盾。
更要命的是,協議故意繞開了硬骨頭。哈馬斯視武裝為命根,絕不放下槍桿子;以色列咬死“加沙非軍事化”,內塔尼亞胡還想靠強硬姿態保2026年大選。這停火,不過是雙方喘口氣的“中場休息”,為下一輪博弈攢籌碼。
哈馬斯的算盤:拖字訣與生存戰
哈馬斯在加沙根深蒂固,掌控56%的學校醫院,民意支持遠超法塔赫。放下武器?那等于自毀根基,淪為海外流亡團伙。哈馬斯政治局成員穆罕默德·納扎勒放話:“停火3-5年,緩口氣再戰!”這不是妥協,是緩兵之計。他們一邊釋放人質配合協議,一邊街頭清“叛徒”、發物資,穩住加沙控制權。面對以色列“繳槍”的要求,納扎勒反嗆:“你核彈不交,憑啥讓我繳火箭彈?”這套“拖字訣”,也是玩得是明明白白。
![]()
以色列的霸道:打完再談
以色列這邊,靠著美國38億美元軍援和情報支持,底氣十足。內塔尼亞胡政府暫停拉法口岸物資、發動空襲,擺明是“以暴制暴”。空襲后又宣布“恢復停火”,仿佛打一巴掌再給顆糖。內塔尼亞胡放狠話:“哈馬斯不繳械,戰火沒完!”這背后,是國內極右翼的壓力和政治算計——停火等于下臺,下臺等于進監獄。以色列眼看離“清空加沙”一步之遙,哪舍得收手?可代價呢?加沙平民血流成河。
![]()
短暫和平成泡影
停火協議十天就瀕臨崩盤,哈馬斯要生存、以色列要清場、美國想當英雄又不想掏真金白銀,國際社會喊破嗓子沒人聽。這365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擠著200萬人的希望與絕望,卻被地道、炮火和紅圈地圖撕得粉碎。
北愛爾蘭、南非的和平奇跡告訴我們,談判能解死結,但加沙的癥結是:哈馬斯繳槍等于自殺,以色列停火等于放虎。和平?眼下不過是噩夢間隙的那點喘息。除非各方放下仇恨和賭徒心態,否則雙方必然不死不休,加沙的夜,火光不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