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實上即使是面對建文帝朱允炆,朱棣一開始也不敢造反,面對朱允炆的削藩,朱棣最開始的反應是裝瘋賣傻,之后他不愿意坐以待斃,不想成為同母弟弟周王朱橚那樣,被廢為庶人加被流放,也不想成為另一位弟弟湘王朱柏,被逼得自焚而死,因此在準備好了以后造反起兵發動了靖難之役。
面對朱允炆這個菜鳥對手,有著諸多加成的朱棣都用了4年時間才成功,而且看似屢戰屢勝,但一直只是占有三個府的地盤,最后是靠著長途奔襲南京,采取冒險的斬首行動才成功。
這個行動成功率很低的,不是打過去困難,而是打下南京城幾乎沒可能,沒有谷王和李景隆給他開金川門,南京基本上拿不下的,屆時援兵一來,被包了餃子,就死定了,可以說是十分冒險的險中求勝。
由此也可以看出朱棣即使是實力強勁的塞王,但是面對可以調動全國資源的皇帝,也是遠遠不如的,是不夠看的,能贏固然有能力原因,但更多是因為遇到一個極品菜鳥對手。
還有人喜歡以既有的歷史往前推理歷史,認為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成功,所以認為朱棣早有反心,不管誰登基都會反,其實并非如此,不能說朱棣這個人沒有野心,野心他肯定是有的,但他并不傻,他的野心是具有靈活性的,遇到的皇帝厲害,而且即使削藩的話也有活路,他肯定不會反。遇到的皇帝是菜鳥,還是往死里削藩,他不反才怪了。
![]()
我們再來看看朱標的作為,這位悲催的開國太子,當了25年的太子,可以看出他是仁厚之主,對于弟弟也是多有維護,并且擁有不弱的政治手腕,不然光有仁厚之心,沒有相應的能力,是很難在明太祖朱元璋這種強勢而狠辣的皇帝手下當25年的太子,哪怕是戰戰兢兢的當,那也是一種本事。
如果他沒有英年早逝,順利繼位,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他肯定不會愚蠢的像兒子朱允炆那樣霸道廢藩、乃至是殺藩,不會將藩王整體置于自己的對立面,這也是朱允炆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不會像朱允炆那樣重文輕武,重用齊泰、黃子澄等文臣,使得武將集團不滿,這也是朱棣起兵以后,有很多武將降他的一個關鍵原因,更是朱允炆失敗的一大原因。
朱標絕對不會犯這種低下的錯誤,而且他也不會犯這種錯誤,因為他不英年早逝的話,朱元璋就不會為了給沒有威望的孫子朱允炆鋪路而清洗他的武將班底。
朱標的原配妻子常氏之舅藍玉,就是朱標武將班底的首席代表人物,在朱標死后一年被殺,根本原因并非是謀反,而是因為藍玉桀驁不馴,朱標可以鎮得住他,但是朱允炆肯定不行,所以朱標一死就意味著藍玉也要死。
![]()
所以朱標不死,藍玉也不會死,這意味著擁有完善武將班底的朱標不會卸磨殺驢的實施重文輕武政策,而且藍玉身為開國功臣,也絕對可以壓制住朱棣。
因此綜合來看,朱標不死,要么是繼續修補他爹朱元璋的藩王漏洞補丁,繼續以塞王守邊,進一步完善對塞王的限制和塞王之間相互牽制的格局,再對諸位兄弟表現的貼心一些,信任一些,皆是很可能與四弟朱棣成就一番兄友弟恭的佳話。要么是柔性削藩,比如遷都西安,再以武將守邊代替塞王守邊,像朱棣那樣剝奪藩王的三護衛兵權,但是保留其經濟特權,使得藩王即使不滿也沒法發作。
這樣一來,朱棣根本沒有造反的空間,師出無名,獲得不了藩王集團的默性支持,也獲得不了武將集團的隱性支持,又要面對名將藍玉,他肯定不會造反,老老實實接受削藩,當一個太平藩王,雖心有不甘,但衣食無憂,又可以得到善終,對他來說就是最好的選擇,肯定不會吃飽了撐的去造反,然后落得一個身死并且被除封國的下場。
除非朱標當了皇帝以后,突然性格大變,智商不在線,像他的兒子朱允炆那樣直接廢藩、殺藩,那以朱棣的性格,他肯定不會坐以待斃,哪怕知道會失敗,也要去造反,選擇轟轟烈烈的戰死,而非憋屈的死去,不過這個概率很小很小。
![]()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歡迎吐槽、點贊、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